制造“上水平”經濟“提氣質”

2020年05月25日 08:59| 作者:王碩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5日電(記者 王碩)

在中國鐵路科技創新成就展上公開亮相的復興號新型動車組。    本報記者  齊波  攝

圖 復興號新型動車組 記者 齊波 攝

作為實體經濟的主體、技術創新的主戰場,制造業的實力和制造技術水平,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是推動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的核心引擎。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積淀,中國已是名副其實的制造大國,在500多種工業產品當中,中國有220多種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從世界的視角看,中國制造業往往與“簡單加工”聯系在一起,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中低端,“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存在。

近年來,我國正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速實現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

5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就強調,面向未來,要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

如何推動“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提升中國經濟的氣質?成為兩會上各民主黨派關注的焦點之一。

■核心技術是轉型“源頭活水”

提起濟南第二機床廠,業內人士無不翹起大拇指。這個有著80余年機床制造歷史的“老”企業,生產了中國80%以上的汽車外覆蓋件。同時,這些機床也廣泛出現在美國、日本、法國等大牌車企的工廠之中。

當國內多數先進機械生產車間往往使用的都是來自日本、德國等國外機床時,濟南第二機床廠的這些突破其實改變了世界汽車沖壓裝備市場的競爭格局,成為世界范圍內的佼佼者。

掌握核心技術,這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李克強總理曾指出,以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在引發整個制造業的深刻變革。促進中國制造“上水平”,既要在改造傳統制造上“補課”,同時還要瞄準世界產業技術發展前沿。這對中國企業的核心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據九三學社中央調研了解,目前我國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困局仍待突破。以央企為例,數據顯示,受制于人的重大“卡脖子技術”高達400余項,還面臨著研發投入水平仍待提升,創新動力亟須強化等問題。

九三學社中央認為,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創新部署的骨干力量和國家隊,國有企業有責任和能力肩負引領創新驅動發展的重擔。為此,九三學社中央建議,在重大應用創新領域,大力支持以國企為主體,開展國企、民企、高校、科研院所跨區域跨領域協同創新,著力打造關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平臺。鼓勵兩院院士等高端科技人才參與國企自主創新,支持國企先進科研成果跨領域同源拓展應用。

同時,進一步健全國企創新考核評價體系,增加研發投入及科技成果產出和轉化在國企負責人業績考核中的權重;參照世界一流企業研發強度,結合我國國情,完善分類考核、差異化考核標準,并出臺配套實施細則。

民進中央指出,目前應繼續發揮國內產業體系完整優勢,推動新技術新產品的快速轉化。面對一些領域的技術瓶頸,要持續加大基礎研究研發支出,進一步加大政府教育支出,著力加強科技、工程等專業領域人才的培養,完善制造業科技創新生態系統,進一步激活可持續發展動力。

■激發升級改造內在動力

在此次新冠疫情防控期間,一批轉型升級起步較早的企業,在自動化車間、智能工廠、柔性化生產等智能制造體系的支撐下快速復工復產。無人零售、智能物流、無人機配送、無人機巡檢等高科技行業快速發展……這些變化,使得智能制造的價值和作用得以進一步凸顯。

但與此同時,一些傳統制造業對升級改造重視不夠、制造企業對數字化及智能化轉型投入持謹慎態度、數字化及智能化實踐路線不明確等問題也隨之暴露。

民建中央認為,當務之急是制定并發布引導制造業企業數字化及智能化轉型的國家發展規劃。把規劃任務分解落實到省、市、縣,通過規劃指導及資金補貼的方式,引導制造業企業,尤其是中小制造業企業進行數字化及智能化轉型。

但轉型的關鍵還在于激發企業升級改造的內在動力上。

民革中央認為,在推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兩業”)深度融合中,應加大對制造業企業信息化、智能化改造的財政投入,對制造業服務化業態給予補助獎勵。建議實施推進“兩業”深度融合眾創金融試點工作,開展債券發行、信用貸款等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依托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創新開放載體,整合優勢科研和教育資源等,建立一體化的制造業服務化公共創新平臺和動態創新鏈。

同時,推進產業鏈融合,以產業鏈為樞紐,推動制造業企業向價值鏈兩端延伸。在先進制造業集群內配套發展研發設計、檢驗檢測、商貿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制造業集群由“生產+制造”向“服務+制造”綜合園區轉型升級。

■積極營造良好創新環境

真正的智能制造,不是高級自動化,而是要以數據為核心,利用信息技術將數據作用在制造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并產生價值,實現個性化、定制化、精細化的生產和服務。這是中國制造業實現“產業躍遷”,重新“卡位”全球價值鏈的機遇所在;也意味政府在管理和優化營商環境上應有新的思路和措施。

以工業互聯網為例,工業互聯網平臺已經展現出驅動制造業“智能+”轉型升級的巨大潛力。但致公黨中央在調研中發現,部分制造企業對工業互聯網融通發展態勢尚需引導,標準架構還在探索之中,在技術、平臺、人才、安全等方面都存在瓶頸和短板,推廣應用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并存。

在這樣的背景下,進一步優化完善政策的支持體系,包括創新財政稅收金融支持的方式,探索市場化商業模式,構建完善的行業治理的政策法規體系和監督檢查機制,深化政府管理的體制改革等就成為亟須解決的問題。

九三學社中央強調了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建議加大力度落實《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等相關政策法規;深入推動《關于促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的意見》落實落地,為企業科技創新成果提供先行先試的應用環境,使有科技創新成果的企業獲得高額利潤回報。

此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除了技術,就是核心人才。在向智能制造邁進過程中,對人才的培養和鼓勵成為各方聚焦的話題。

民進中央在建言促進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時提出,建議政府選擇一批國內重點高校,開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學科專業教學,布局面向細分垂直領域的跨界技術人才培養。以校企深度聯合培養為手段,針對行業發展與需求培養具有實操能力的應用人才,重視數字化管理人才的培養。

民建中央認為,應鼓勵龍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按需定制培養智造人才。拓寬技能人才職業發展的上升通道,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讓高技術人才和大國工匠能夠脫穎而出、大量涌現。

九三學社中央呼吁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創新教育方法,建議借鑒發達國家研究生教育、法國工程師培養、德國職業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同時完善人才激勵機制,著力推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規定的研發人員獎勵薪酬政策落地,擴大骨干員工持股試點范圍;探索建立國企科研單位薪酬單獨核算、工資總額備案等機制。并強調完善創新容錯機制,建立創新容錯負面清單制度,審慎處理創新中出現的失敗。

編輯:李煜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又大又粗又爽的少妇免费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在线精品 | 日本国产激情视频 | 亚洲一线高清在线视频 | 午夜精品褔利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