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三位臺灣省籍代表委員的“兩岸之思”
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 題:三位臺灣省籍代表委員的“兩岸之思”
新華社記者陳鍵興、熊豐、許雪毅
他們生長在大陸,故鄉在臺灣,親人在兩岸。
他們是定居大陸的臺胞第二代。他們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
江爾雄:“臺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
江爾雄委員的父親是臺灣彰化人,1948年18歲時到了大陸。“‘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對父親來說,月下卻曾是兩鄉。兩岸隔絕年代雖云雨相同、明月共睹,骨肉至親卻不得往來、音訊斷絕,留下無盡思念、刻骨傷痛和無法彌補的遺憾。”
“一水之隔、咫尺天涯,兩岸迄今尚未完全統一是歷史遺留給中華民族的創傷。兩岸中國人應該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撫平歷史創傷。”因為家族親歷,江爾雄對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有著一層更深切的體認。作為全國臺聯副會長、福建省臺聯會長,她的履職正是圍繞兩岸關系展開,其中寄托著一份家國情懷。
對當前兩岸關系面臨復雜嚴峻局勢,江爾雄痛心而憤慨。“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單方面破壞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挑釁攻擊大陸,制造兩岸對立,阻撓兩岸交流合作,大搞‘去中國化”,縱容、支持推動‘法理臺獨’,勾連外部勢力,“以疫謀獨”。他們為謀政治私利,不惜損害臺灣同胞利益福祉。”她說。
“‘臺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實現祖國統一是歷史必然,一時之逆流阻擋不了歷史大勢,‘臺獨”勢力及其分裂行徑有悖民族大義,必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江爾雄表示,我們所做的工作就是要努力團結凝聚兩岸同胞,大家和衷共濟、共同奮斗,就定能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美好未來,就定能完成祖國統一大業。
令江爾雄欣慰和振奮的是,近年來越來越多臺灣青年來大陸追夢。她近來特別關注推動臺青搭上大陸直播電商發展“快車”,調研撰寫了相關建議。“這是一個較為符合臺青在大陸創業就業的行業,應當在惠臺利民措施中補充明確相關扶持鼓勵政策,并建立針對性的培訓機制。”江爾雄說。
廖海鷹:只有來了,才知道大陸是什么樣子
廖海鷹代表籍貫臺灣新竹,現任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甲狀腺、乳腺外科主任,同樣密切關注著兩岸關系。
廖海鷹說,當前兩岸關系形勢更趨復雜嚴峻,是民進黨當局一手造成的。因為民進黨當局的限制、阻撓和破壞,兩岸交流現在處于相對低潮期。越是這樣的時候,越要想方設法加強兩岸民間交流,增進兩岸同胞的感情和認同。
他批評民進黨當局和島內一些媒體大肆妖魔化、污名化大陸,包括借新冠肺炎疫情造謠攻擊大陸,使不少臺灣民眾對大陸缺乏客觀、全面、正確的認知。“還有許多臺灣鄉親沒有來過大陸,我想對他們說,只有來了,你才能知道大陸是什么樣子,才會對大陸發展變化有真實感受。”
“隨著大陸不斷發展,臺灣與大陸聯系愈加緊密,這是不可阻擋的大勢。我接觸到不少臺灣年輕人來大陸求學,之后留下就業、創業。沒到過大陸的臺胞鄉親可能不了解,大陸不斷出臺惠臺利民措施,為臺胞在大陸安居樂業提供同等待遇和各種便利。”他說,“年輕人有夢想,需要好環境和機遇,越來越多青年臺胞到大陸發展,就是認為這里是自己期待和尋找的有希望的地方。”
作為全國臺聯理事的廖海鷹說,臺聯組織是“臺胞之家”,真心實意地全方位服務臺胞,特別是為青年臺胞在大陸逐夢、筑夢、圓夢助一臂之力。
蔡培輝:愿作臺胞來大陸興業的“向導”
蔡培輝代表籍貫臺灣臺南。身為企業家的他談起大陸方面不斷出臺惠及臺企臺胞的系列措施,認為從“31條”“26條”到新近發布的“11條”一脈相承,從諸多方面和領域關心臺胞切身利益、給予臺胞同等待遇,充分體現祖國大陸真正把臺胞當作家里人。
“措施不斷出臺落地,使臺胞臺企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真真切切體認到‘兩岸一家親’。隨著措施進一步落細落實,相信會有更多臺胞來大陸求學、就業、創業、生活,兩岸同胞會走得更近、處得更親。”他說。
“作為臺籍人大代表,為臺胞服務,為促進兩岸交流做事,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多年來,熟悉產業和市場的蔡培輝結合自身優勢,扮演臺胞來大陸投資興業的“向導”。他說,這是自己非常樂意做的事情,希望臺灣鄉親多來大陸看看,感受大陸的發展變化,了解大陸為臺胞謀福祉的政策措施。
“來過大陸的臺胞看到大陸政治穩定、社會和諧、市場空間廣、發展潛力大,是投資做企業的熱土。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由于民進黨和‘臺獨’勢力的操弄,臺灣島內政治亂象頻仍,對經濟民生都造成很多不利影響。也因此,越來越多臺灣同胞選擇來大陸發展。”蔡培輝說。
臺灣前途在于國家統一,臺灣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復興。蔡培輝對此深信不疑。“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我們現在要努力讓兩岸融合發展枝繁葉茂、郁郁蔥蔥,讓兩岸同胞聯結得更緊密。臺灣問題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他說。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大陸 臺胞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