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政協委員積極作為,為疫情防控貢獻政協力量,彰顯委員責任擔當和政協人才優勢。兩會的召開,標志著我們國家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取得了重大成果。”5月23日上午,在科技界委員們審議常委會工作報告現場,大家不約而同地認為兩會召開非常必要、及時,有利于全社會凝聚共識、提振人心。
政協不是協商主體,而是重要平臺,是組織和承擔協商任務的機構。對此,來自華東理工大學金山科技園管委會的藍閩波委員特別有體會,他說:“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充分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和優勢‘我有你沒有、我能你不能’,充分體現了政協的中國特色和政治優勢。”
政協作為協商平臺,而政協委員作為界別群眾的代表、政協工作的主體,履職能力是關鍵。政協一直加強委員們的理論學習,開展讀書活動,建設“書香政協”。對此,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的何力委員表示“目前政協所組織的視頻學習班效率很高、形式很好”。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十一研究院的曲偉委員認為“移動履職平臺開展的委員讀書活動便于委員隨時學習、開展討論,提高履職的能力和水平”。
委員們還感受到了近些年政協工作加快了信息化建設,緊跟移動互聯網大潮,既有辦公平臺,還開設了移動履職平臺。委員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針對一些具體問題履職建言。曲偉委員說:“全國政協十三屆以來有一個很大的亮點是網絡議政。實現了把協商從會場延伸到網上。”對此,來自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李小軍委員也有同感。他說:“政協委員通過移動履職平臺、辦公平臺針對若干具體問題提了許多好的建議,這正體現了新時代人民政協工作的新特色!”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主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總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