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發揚“右玉精神” 建設美麗中國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發揚“右玉精神”,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扎實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事實上,這并非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及“右玉精神”,總書記再提“右玉精神”有哪些深意?
“右玉精神”發源于右玉縣,這里位于山西省西北邊陲,地處毛烏素沙漠的天然風口地帶。新中國成立時,全縣森林覆蓋率僅有0.3%。70多年來,右玉縣歷屆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當地干部群眾,堅持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森林覆蓋率由0.3%提高到54%以上,創造了令人驚嘆的奇跡,鑄就了以“執政為民、尊重科學、百折不撓、艱苦奮斗”為內涵的“右玉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曾數次對“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并進一步升華和凝練了“右玉精神”:“右玉精神”體現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迎難而上、艱苦奮斗,是久久為功、利在長遠。
春節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出京考察。浙江之行,他重訪安吉縣余村,察看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再赴陜西,他深入秦嶺了解生態修復;來到山西,他考察汾河治理。考察這三個省時,“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的主題貫穿始終。在浙江,他勉勵大家“把綠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銀山做得更大”;在陜西,他告誡要“當好秦嶺生態衛士,決不能重蹈覆轍”;在山西,他強調“正確的就要堅持下去,久久為功,不要反復、不要折騰,爭取早日蹚出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子”。
回顧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的要求,我們從中都可以看到“右玉精神”的實質內涵:綠水青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去接續建設和保護。70多年來,右玉縣的生態文明建設腳步始終沒有停歇。在創造“不毛之地”變身“塞外綠洲”奇跡的基礎上,近年來右玉還成功創建了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如今“右玉精神”已經成為激勵全國人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建設生態文明的時代責任已經落在了我們這代人肩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倡導發揚“右玉精神”,就是號召全體黨員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對黨、對歷史、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擔當,持之以恒做生態文明的踐行者、守護者、推動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創美麗中國建設新局面而奮斗,努力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周劍)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右玉精神 建設 生態 發揚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