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中國品牌助力經濟復蘇和全球戰疫
近日,2020年中國品牌日活動在北京、上海兩個主會場啟動。一批自主品牌借助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化“變量”為“增量”,給經濟復蘇添一把火,為全球戰“疫”加一把力。
作為質量的代名詞,品牌是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的追求,是供給側和需求側升級的方向,是企業乃至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近年來,我國品牌建設取得了重要成果。
中國品牌,正日益被國內消費者所接納和歡迎。阿里研究院5月9日發布的《2020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線上中國品牌市場占有率達到72%。而且,我國在建立完善多項品牌建設標準的同時,品牌建設數量也不斷增加。以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等今年發布的品牌為例,本次發布品牌數量達564個,涵蓋能源化工、輕工、紡織服裝等15個領域的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中華老字號品牌、自主創新品牌、地理標志區域品牌等,總品牌價值為73563億元,品牌價值均值比去年增長了5.1%。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國品牌更經歷了一場壓力測試,表現出共克時艱的高度社會責任和企業擔當。復工復產保障供應,緩解市場燃眉之急,彰顯了中國品牌的力量。以高科技行業為例,作為國內疫情防控的硬核科技,華大基因的“火眼”實驗室已成為抗疫行動的“中國名片”走向全球。
中國品牌建設,任重而道遠。一方面,不斷加強民族品牌建設,是我國企業發展的必然過程。品牌是企業最大的財富,企業是品牌建設的重要主體,只有重視和加強品牌建設,構筑企業品牌、產品品牌、自主創新品牌等,企業才能做大做強,更具生命力,獲得長遠發展。另一方面,加強品牌建設,不斷提升中國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與影響力,是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面。疫情之下,更需加強以質量要素、服務要素、創新要素、有形要素、無形要素為基礎的品牌建設,努力保障我國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助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對于已經舉辦了三屆的中國品牌日活動來說,今年的中國品牌日活動,通過互聯網平臺在云上開展,突破地域限制,以虛擬展廳延伸時間和空間,融合移動端、PC端和官網等同步傳播,是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創新活動形式、持續推動中國品牌建設發展的積極探索。活動通過舉辦中國品牌發展國際論壇、設置自主品牌特色體驗區、引導地方開展品牌創建特色活動等,多個領域刮起“國貨風,各種“云經濟”逆勢飛揚,體現硬核科技,集中宣傳展示我國品牌發展新成果、新形象。在全社會進一步凝聚了品牌發展共識,傳播品牌發展理念,營造品牌發展濃厚氛圍。
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全社會不斷增強品牌意識,企業大力弘揚專業精神工匠精神,培育發展壯大更多名優品牌,就能以品牌建設促進形成消費升級新力量和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并為全球戰“疫”做出中國品牌的更大貢獻。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品牌 中國 建設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