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河北:“口袋公園”滿溢文化味兒 群眾享受綠色福利
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或古樸,或雅致,或時尚,一個個街頭小游園,宛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散落在全省城鄉。
近年來,河北省各地不斷加大公園綠地建設力度,注重把更多的綠地建在百姓身邊,精心規劃、統籌推進,建成3600多個小、勻、精的“口袋公園”,讓群眾享受更多綠色福利。
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李賢明介紹,城市“口袋公園”也稱“袖珍公園”,一般指規模較小的城市綠色開敞空間,是城市綠地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可有效提高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和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拓展綠色活動空間、完善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各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口袋公園”建設上各有“高招”。
石家莊:拆違建綠,打造別具一格小游園
近年來,石家莊市把建設特色街旁游園作為提升城市環境、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利用房地產代征及拆遷零散地塊大力建設街旁游園,并對原有游園實施藝術化提升,打造了一批特色突出、便民宜用的“口袋公園”。特色街旁游園建設作為石家莊市政府向市民承諾的利民惠民實事之一,得到了充足的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每年均能新建15萬平方米特色游園,并提升5萬平方米現狀游園。
石家莊市游園選址突出便民化,通過“拆違建綠,見縫插綠”等措施,新建游園控制在居住區周邊500米范圍內,滿足群眾就近遛彎、休憩的需求。游園設計突出特色化,種植大葉女貞、油松等常綠植物,元寶楓、雞爪槭等彩葉植物,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打造了師大“桃李園”、裕華路“松石園”、振一街“文化槐安·儒墨風香”歷史文化園等別具特色的小游園。游園建設過程中還配備了垃圾桶、太陽能燈、無障礙坡道等便民設施,讓百姓可以舒心使用。
振一街游園整體風格采用新中式,通過“對景、框景、漏景、夾景”等手法,使人們漫步其中時所見景觀不斷變化,產生步移景異的景觀效果,增添趣味性。同時,建設有仿古建半亭與四方亭、景觀廊架、特色擋墻、特色鋪裝等景觀小品,突出了儒墨風香的歷史文化特色。
莊北二期游園是一座以滹沱河歷史文化為背景建設的“古運糧河碼頭文化園”。游園內設計有國學講堂、船頭觀景臺、六角亭、回廊、石舫等。游園建成后,附近的市民張大爺成了園子里有名的熱心宣講員,張大爺是老石家莊人,對莊里的歷史“門兒清”,又是個國學愛好者,正巧家門口就建了這么一座有特色的歷史文化園,張大爺時不時在亭子里開辦“歷史小課堂”。他說:“有了這園子啊,沒事我就來鍛煉鍛煉身體,給附近的小朋友們講講咱們石家莊的歷史,講講咱們莊里的‘母親河’,講講國學。這園子里石舫、回廊、亭臺樣樣有,寓情于景,孩子們聽得認真,我自己講得起勁兒,感覺自己又年輕好幾歲。”
除了已建成游園,石家莊市園林局在規劃新建游園過程中,還充分調研市民對已建成游園的意見建議,同時,充分挖掘本地歷史文化特色,在設計過程中與設計單位、專家等精心打磨設計方案。河北師大東門“桃李園”的設計者告訴記者,在設計過程中,他們以“桃李芬芳、香滿四方、山水相融、交流共享”為主題,以山水為骨架打造山地游園景觀。增加了景觀橋、微地形、濱水綠道、花瓣景亭等景觀特色,貼合師范大學“懷天下、求真知”的校園文化,為學生們提供戶外活動場所,為周邊居民提供游憩空間。
邢臺:一園一主題,融合綠化與文化
邢臺市把游園建設作為優化城市綠地布局、拓展綠色公共空間、推進城市綠地共享的有效抓手。2017年以來,結合拆違拆遷、閑置地整治,在市區街角、沿河兩岸、重要節點、小區周邊,因地制宜建設游園68個,市區公園游園數量達到142個,把游園建在百姓家門口,讓市民“出門有游園,散步聞花香”。
拾憶園,位于車站路與新西街交叉口,是2019年該市建設的游園之一。整個游園以城市記憶為主題,以紅磚建筑為特色,有“紅磚藝術廣場”“回憶廊”“記憶圓廊”等建筑景觀。住在附近的張大媽說:“現在家門口建了游園,面積也不小,這個紅磚景觀做得漂亮精致,看到這個讓我想起了原來的紅磚青瓦房,真好!老人孩子都喜歡來玩。”
市城管局副局長、園林局局長姜志遠說,歷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關鍵。城市需要文化滋養,文化帶來美感,激發市民的自豪感,也體現出一座城市的價值觀。我們的城市,應該是一幅立體畫卷,它所書寫的,應該是城市的底蘊、城市的韻味、城市的品位。在游園建設上,我們堅持“綠化+文化”,注重綠化與文化融合,鐫刻富有特色、屬于自己的城市符號。通過“文化建園”,保護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
在游園建設上,邢臺市聘請國內一流規劃設計單位,進行整體定位,統籌規劃設計。園林設計所工程師曹立顏介紹,市區以“昔日五朝古都·今日一帶一路”為主題,展現邢臺悠久歷史文化的游園建設了9個;以城市記憶為主題,喚起百姓對“鄉愁”回味的游園建設了2個;以運動休閑為主題,滿足百姓休憩、健身需求的游園建設了49個;以“善心、孝心、愛心”為主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游園建設了6個。基本做到了一園一主題、一園一特色,實現了由綠化向園林的轉變。該市堅持互聯互通,構筑“沿路、順水、連景”的休閑游憩綠色網絡。結合綠道建設,實施連線“串珠”工程,串公園、通游園、聯景點,形成了以路為“軸”,以水為“帶”,以園為“珠”,以廊為“屏”的綠色大格局。
邯鄲:文化建園,展示古都歷史底蘊
作為一座擁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都,邯鄲不僅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還是聞名中外的成語典故之鄉,在“口袋公園”的建設中堅持“文化建園”,充分展示古趙之都的文化底蘊,使一座座小游園有了文化的“魂”。
走在邯鄲的大街小巷,小游園令人目不暇接。在人民東路與滏河北大街交叉口的荀子園里,熱心市民駱大媽告訴記者,她和老姐們兒幾乎每天都來荀子園唱歌,“從我們住的家屬院步行到這兒就五六分鐘,這個園子叫荀子園,園子里有荀子的雕像,我們都知道他是戰國時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你看這小游園環境多好,涼快、有樹蔭兒,還有凳子、亭子……”駱大幸福感溢于言表。
一路之隔的羅敷園則花壇錦簇,曲廊玲瓏。主景位置,一尊3米多高的漢白玉羅敷采桑雕像栩栩如生,光彩照人。斜穿游園的綠藤長廊吸引了一群豫劇票友,吹拉彈唱,陶醉其間。
漫步邯鄲街頭,毛遂園、迎賓園、博雅園,一個個精致的小游園,讓廣大市民領略到濃濃的文化味兒和滿滿的獲得感。據了解,目前邯鄲市共有670多個“口袋公園”,星羅棋布于主城區和各縣(市、區),形成了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生態多樣的城市綠化新景觀,成為群眾家門口的“綠色氧吧”和休閑娛樂好去處。
黃驊:引濕地入園,突出鄉土文化特色
黃驊市位于河北省東南部沿海,地勢較低,排水不暢,土壤鹽堿化,這些自然條件制約著園林綠化事業的發展。面對不利自然條件,黃驊市結合自身實際,化不利因素為建設亮點,通過引濕地入園和一系列治鹽排堿措施,在鹽堿地上實現了綠樹成蔭,筑起了自己的綠色家園。
黃驊市科學規劃,選擇白蠟、國槐、檉柳等耐鹽堿植物作為當地主要園林綠化植物,這些樹種雖然生長相對較慢,但生命力頑強,能夠扎根于這片鹽堿土壤。濕地是黃驊城市土地一個重要構成部分,它不但具有豐富的資源,還有巨大的環境調節功能和生態效益。該市通過“引濕地入園”“拆墻獻綠”“征換增綠”等多種方式開展綠地建設,截至2019年底,該市建成2公頃以上的公園游園80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01平方米,這些公園游園全部免費開放,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休閑、健身、垂釣、娛樂的最佳場所,大力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數。
專家認為,濕地入園的綠化方式,尊重了原地理生態,節省了投資成本,既突出了鄉土文化特色,又將節約型園林的理念融入其中,更是海綿城市建設的一種典型示范。
城市綠地面積的不斷增加,使黃驊曾經的“遍地白”,變成了現在的“滿目綠”,對城市環境起到了巨大的調節改善作用,生態效益逐步顯現。全市綠化面積達到1233.38公頃,建成省級園林式小區10個、園林式單位15個、園林式街道5條,整個城市綠樹成蔭,水清氣凈。先后榮獲河北省園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人居環境范例獎。
(本報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編輯:楊嵐
關鍵詞:游園 建設 文化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