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畫界畫界
海上標程—程十發的藝術人生
程十發,當代海派繪畫的代表人物,在尋求傳統中國畫的現代轉型中,開一代新風。展開他的人生長卷,我們讀到的是一位杰出藝術家光彩照人的成長經歷,是他所屬的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這個時代波瀾壯闊、絢爛瑰麗的藝術發展歷程。
云南瑞麗江邊歡樂景象 / 程十發
在云間
程十發,原名程潼。1921年4月出生于松江城西門外岳廟西側莫家弄一個中醫家庭。做醫生的父親喜歡書法繪畫,幼年時期的程十發就有機會接觸了文人字畫,以及“竹譜”、“畫論”之類。松江自古富貴風流之地,自明清以來更是人文薈萃,晚明的松江形成了“云間畫派”,提出南北宗畫論的董其昌是其中重要的一員,《小窗幽記》的作者陳繼儒亦加入其中。到了現代,現代主義作家施蟄存、出版家趙家璧都是年長于程十發的同鄉。豐厚的家鄉文化滋養了程十發。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他都一樣喜愛。他曾說過,兒時他第一次從頭到尾看完繪畫創作的全過程,是一位民間畫手給他家灶壁上作裝飾性的山水畫時,這位無名的藝人可以算是他的一位師傅。
家鄉之于程十發不僅是他出生成長的地方,更是他出發的原點,也是他精神的家園。家鄉的別稱—云間,好似清晨彌漫而縹緲的水霧始終圍繞并滋潤著這位畫家的身心。
松壑鳴泉 / 程十發
到上海去
1937年,程十發考入了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彼時,日本侵華戰爭已經在上海投下了重重的陰影。為避戰禍,程十發沒有于當年入學,而是隨母親避居鄉間,直到第二年九月才正式入學。他師從王個簃、李仲乾(李健)、汪聲遠、顧坤伯等海上名家,主攻山水。讀書期間,李仲乾為他取字“十髪”,取意“十髪一程”,髪是古代非常微小的度量單位,其師在取字時大概還未想到這個學生今后竟一日千里,前途未可限量。當時的上海美專學習氛圍寬松,思想開放。程十發晚年對當時的學習生活依然記憶深刻:“進上海美專學中國畫,現在回想起來,總覺得事情有兩面的。我也不客氣地說,一般輿論都說這一間學校是很寬松的,校風不是很嚴格的,但是學藝術的如不嚴格也有它的好處。正因為文學與藝術主要靠自學,老師教過頭,反而不好。所以我現在回想起來,很感激這一間學校。你上課也可以,不上課也可以。到時候,你照樣可以畢業。如果學生想向這一條路線去學,也可以往那一條路去學。這樣一來,學生就不會‘樣板化’。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
畢業后,程十發的藝術道路并不平坦,在短短幾年中因為工作、健康、戰禍的原因輾轉于市區與松江之間,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才漸漸開始了穩定的職業繪畫生涯。
1950年,已嘗試創作發表過年畫《反黑田》、連環畫《野豬林》的程十發加入上海美術工作者協會連環畫組,被推為第三小組組長。他攜全家再次遷居上海市區,以充沛的精力和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歌頌新生活、新時代的創作中去。程十發總能把國家和人民的需求和自己的藝術創作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新中國成立之后的十余年間,為了配合文化普及和豐富廣大民眾的精神生活,他創作了大量的連環畫和插圖,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追隨著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勤懇地實踐作為人民藝術家的職責—為人民服務。
虬髯客 / 程十發
1952年8月,程十發調入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工作(即以后來的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任創作員及創作小組長。為了更好地表現現代題材、現代生活,提高藝術語言對現實生活的表現力,程十發不囿于中西繪畫的界限,以拿來主義的精神吸取中外繪畫藝術的養分。從陳老蓮到拉斐爾前派,從白描到銅版畫,他竭力嘗試與掌握每一種具有塑造力的繪畫語言。在資源匱乏、裝備簡陋的條件下,他以毛筆一筆一筆排列出歐洲古典銅版畫的光影效果,令人嘆為觀止。他僅以一支筆走天下,這支筆可以幻化出毛筆、水筆、鋼刀,簡單的工具在他的手中變得無所不能。
程十發不僅在意繪畫語言的外在表現力,更敏感于形式覆蓋之下的精神感染力。他曾說:“強調線條除了揭示人物形象性格之外,它的本身必須具備有詩和音樂一樣能誘惑人的能力”。他亦迷戀于視覺之外的藝術抽象的感染力。
程十發極具天資又分外勤奮,從1949年他公開發表第一部連環畫《野豬林》到1958年創作出獲得萊比錫國際書籍裝幀展銀質獎的《儒林外史》插圖本,還不到十年的時間。當初的《野豬林》常常被笑稱為“半部《野豬林》”,是因為畫家還不善于處理人物的腿腳姿勢,因而取巧省略,通篇作品只畫了人物的上半身。在積累了十年的連環畫創作經驗之后,1959年,程十發在中國最權威的美術類雜志《美術》上發表文章《我創作連環畫和插圖的一些體會》。在文章的最后,他寫道:“最后我還想說明一點,創作首先必須遵循黨的教導和保持嚴肅的創作態度,到生活中去研究生活,從戰斗中取得感受,再加以勤學苦練,向古今中外遺產學習,并且虛心傾聽群眾意見(包括向有修養的專家學習)。每一個新的創作任務開始的時候,都應該從頭學起,不要太相信自己的一套老辦法,這樣才有可能隨時畫、隨時有新的面目出現,總結經驗,有所提高。”1960—1962年,程十發迎來了連環畫創作上的高峰期,接連創作了《畫皮》《阿Q正傳一零八圖》《膽劍篇》等經典之作。時隔幾十年后,由黑龍江博物館收藏的《阿Q正傳一零八圖》重新回到上海展出,引起轟動。
衣被天下之愿望 149.5x81.5cm 1982年/ 程十發
1956年6月,根據毛澤東主席的提議,周恩來總理在最高國務會議上提出在北京、上海兩地各建立一個中國畫院的設想,獲得通過。8月,上海中國畫院籌備委員會成立。程十發參加了上海中國畫院的籌備工作,這是他藝術生涯的重要轉折。上海中國畫院吸收了民國以來以上海為中心的江南畫壇最重要的中國畫家為第一批畫師,籌委會的成員有賴少其、傅抱石、潘天壽、唐云、王個簃、謝稚柳、劉海粟、伍蠡甫、吳湖帆、賀天健、陳秋草、沈尹默等,構成了中國畫壇的半壁江山。他們中的好幾位曾經是程十發在上海美專時的老師。能與這么多功成名就的大畫家朝夕在一起工作和切磋,對于年輕的程十發而言是從天而降的機遇。當年,程十發就創作了工筆重彩《歌唱祖國的春天》,作品以人物為中近景,山水為遠景,近處點綴花鳥,在獨幅作品中顯示出年輕畫家的全科才能。該作獲得了首屆全國青年美展一等獎。如果說這一年調入畫院是程十發進入高起點的、穩定的職業生涯的開始,那么1957年去云南的考察則將他的繪畫創作帶入了一個新世界,就此獨辟蹊徑,別開生面。這一年,程十發參加了國家文化部組織的云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寫生考察團。這是他第一次遠離上海前往南疆邊陲,奔放熱烈的少數民族風土人情深深吸引了這位來自溫潤江南的畫家,激發出他旺盛的創作欲。除了一連畫了好幾部少數民族題材的連環畫之外,他還在中國畫方面嘗試少數民族題材。云南的采風,不僅使程十發獲得了題材上的開拓,更是在畫意和風格的塑造上掙脫了束縛走向自由。“我在創作方法上又有所不同的,不再拘泥于解剖、透視的束縛,而設法表現我從生活中感受來的意境,也注意到如何渲染和夸張形象諸問題。”程十發慢慢從寫實走向表現。
邊寨節日 / 程十發
進入1970年代,程十發的創作又一次活躍起來。此時他創作的重心已轉到了中國畫上來。少數民族題材依然是他所熱愛的。在知天命的年紀里,畫家身上的束縛如蛻殼般又松動了一層,更獲得了一份瀟灑與自由,在繪畫中錘煉線條,嬉戲筆墨,潑灑色彩,筆走龍蛇,漸漸提煉和形成了少數民族少女和動物的經典造型組合。《鹿苑長春圖》《吉祥圖》《牧羊小品》等都具有典型的程氏風格。同時他亦熱衷于歷史題材的表現,《魏武觀海》《北海牧羊》《廣陵散》已鑄就程十發人物繪畫的經典。在燦若星辰的歷史人物中,程十發最欽慕屈原,非常愛讀《九章》中的《橘頌》篇,有多幅繪畫和書法表現此題材。他曾說:過去讀《楚辭》,讀郭沫若的劇本《屈原》,總覺得屈原是一個受委屈的形象,尤其令人感嘆的是,受了委屈,依然忠貞不二,愛國之心始終不變,永遠對自己的君主和人民充滿熱愛。藝術家對筆下原型人物的熱愛往往是主客之間精神心性的互相投射與映照,屈原喚起了畫家心底的忠貞與不屈。
太白醉寫 / 程十發
被低估的畫家
程十發應該是1949年以來較早受到國際學者關注的中國畫家之一。他與著名東亞藝術史學者高居翰的友誼長達三十多年。高居翰在晚年的系列視頻課程《凝視往昔》中,用一整節課程講述了與程十發之間的交往以及對程十發繪畫的認識與評價。1973年,高居翰隨美國考古代表團訪華。他一到中國就向人打聽一位叫程十發的畫家,幾經周折終于在上海中國畫院見到了程十發,兩人很快成為好朋友。高居翰是如何知道程十發并執意要找到他的呢?在來中國之前,高居翰已經在紐約拜訪著名華人畫家、藏家CC王(王季遷)時得知了程十發。王季遷請高居翰欣賞了他收購的、程十發創作于1962年的一本冊頁,共有12張畫。王季遷提醒高居翰,這位畫家值得關注。縱然在十余年后,程十發在海上畫壇如日中天,但高居翰在視頻的一開始就說道,程十發還是一位被低估了的畫家,他的藝術價值遠遠勝于目前的評價。
少女群鹿 / 程十發
精神的接力
1984年起,程十發擔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他以睿智、幽默、奉獻、仁愛的精神盡己所能推動畫院的發展。作為一院之長,在推行現代管理制度的同時,他更是以無私奉獻精神和非凡能力撬動畫院向前邁進的支點。他曾經賣畫籌款買房解決畫院職工的住房困難,除夕雪夜探望正在畫院值班的年輕同志,并囑咐他們看管好畫庫。程十發傾心竭力、以院為家的精神感染了一代代畫院人。2017年,上海中國畫院接受了院長施大畏捐贈的《走遍山村》。這幅畫的作者是同為畫院畫師的毛國倫,他是施大畏的老師,也是程十發的學生。《走遍山村》是毛國倫18歲時畫的,老師程十發給他做了畫面的修改,后來毛國倫將此畫借給施大畏作臨摹的范本,并在若干年后裝裱好贈送給施大畏。這幅《走遍山村》凝結了畫院三代畫師的情誼,歷時數十年最終回到畫院這個大家庭,被永久收藏,同時被永久收藏的還有這份在師生間傳遞的溫熱的愛。
1996年,程十發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畢生的古畫收藏捐贈給國家。他給上海市文化局的捐贈信言語樸素,情感真摯,拳拳愛國之心日月可昭:“因我年紀漸漸老了,我幾十年為了研究國畫藝術,逐年收集了一批中國古代繪畫書法,現在我想交給上海市文化局,并轉上海中國畫院收藏,供同志們參考研究,今附目錄如下,請上海市文化局領導審閱。”這批古畫共122幅,創作年代從北宋到明清,其中有很多精彩絕倫的傳世佳作。
今天,一座以程十發名字命名的美術館在上海拔地而起,這位藝術家豐厚的精神遺產及物質捐贈都會在這個嶄新的公共藝術文化空間中無償地永久地向社會和公眾展示,在更廣泛的公共領域中通過傳播而擴大積極的影響力。未來,程十發美術館每一個展覽每一場活動都是對程十發藝術精神愛國精神的詮釋,是他留給我們的豐厚精神遺產。
(作者系上海中國畫院學術典藏部主任)
責任編輯:張月霞
相關鏈接:
2019年12月18日,程十發美術館正式開館試運行,“程十發藝術系列大展”同期拉開帷幕。
程十發美術館由上海中國畫院負責籌備建設,歷時近三年建造完成,位于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路1398號,總建筑面積11500平方米。作為上海市“十三五”時期重大文化設施項目之一,程十發美術館以國家重點美術館和世界一流藝術博物館為目標建造,不僅是海派美術名家名作的研究展示空間,也是為公眾提供文化藝術服務的公益性平臺,更是開展國內外文化交流合作和傳承發展海派美術的文化機構。
“程十發藝術系列大展”包括四個展覽,分別為“海上標程—程十發藝術大展?程十發作品、文獻”“海上標程—程十發藝術大展?程十發捐贈作品”、“星光璀璨—程十發和畫師們藝術文獻展”、“燦若晨星—林風眠特展”。
特別聲明:圖片未經允許,嚴禁轉載。對非法轉載者,本編輯部保留采用法律手段追究的權利。
編輯:畫界
關鍵詞:十發 上海 創作 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