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最高檢:過問或干預檢察辦案等逐步減少
昨天,最高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全國檢察機關落實“三個規定”的工作情況,發布檢察人員違反“三個規定”典型案例。
主動記錄報告18751件
插手檢察辦案等事項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2015年,中辦國辦、中央政法委、“兩高三部”為貫徹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先后印發《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關于進一步規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接觸交往行為的若干規定》,要求對于領導干部插手干預司法、內部人員過問案件,以及與當事人、律師等不當接觸交往行為,司法人員都要主動記錄報告,并進行通報和責任追究,這就是“三個規定”。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潘毅琴說,去年8月以來,最高檢黨組要求“逢問必錄”,并強調“過問或不過問都一樣要依法辦理”。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全國檢察機關共主動記錄報告2018年以來過問或干預、插手檢察辦案等重大事項18751件,其中反映情況、過問了解的占96.5%,干預插手的占3.5%。
潘毅琴說,為防止實踐中確實存在的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比如,將過問、了解、反映情況等作為人情順水推舟,甚至徇私、徇情辦案,要求檢察人員按“三個規定”記錄報告,客觀持續反映過問了解情況。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2019年8月23日,最高檢制定印發了《關于建立過問或干預、插手檢察辦案等重大事項記錄報告制度的實施辦法》,把記錄報告的重大事項,從司法辦案擴大到干部選拔任用、項目安排、工程建設、監督執紀等5個方面,明確了需要記錄報告的具體情形,實行月報告制度,“零報告”的也要報告。
加大責任追究力度
不如實記錄將嚴肅處理
潘毅琴提到,自2019年8月嚴格執行“三個規定”以來,不僅檢察人員更加注重規范檢察辦案等行為,“逢問必錄”的習慣也正在逐步形成;過問或干預、插手檢察辦案等情況也在逐步減少,司法環境正在得到改善。
她表示,最高檢將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對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的,一經發現嚴肅處理。對組織開展工作不力的,依紀依規嚴肅問責。”
同時,最高檢將記錄報告檢察辦案等重大事項情況,作為檢察機關廉政風險防控的重點,不斷強化不敢腐的氛圍,扎緊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
嚴格貫徹落實“三個規定”
引導群眾通過正當渠道反映問題
如何把握記錄報告與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的關系?
對此,潘毅琴說,“三個規定”制定的初衷在于防止和杜絕以權壓法、以案謀私、徇私枉法等行為,以記錄報告制度倒逼司法行為規范,目的是為了實現司法公正,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夠感受到公平正義。
她說,嚴格貫徹落實“三個規定”,不是對群眾反映問題不管不問,而是要引導人民群眾通過正當的渠道反映問題,防止出現“案子一進門,請托找上門”情況的發生。“從記錄報告情況看,絕大多數是社會各方面對檢察機關司法辦案的監督及辦案中存在問題的反映,我們真誠歡迎這種監督,我們要防止的是社會上通過各種關系、非法渠道去找檢察官,辦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
關注
哪些情形應當記錄報告?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務督察局負責人說,為防止司法腐敗,要求檢察人員嚴格按照“三個規定”的要求,對過問或干預、插手的情況均予以記錄報告。
但也要求把過問或干預、插手行為與有關領導的批示、督促、指導等正常履職行為區分開來。
他說,應當記錄報告的情形有:
一是在司法辦案中,直接或者請托他人過問案情,轉遞涉案材料,打招呼說情,或者干預、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二是在干部選拔任用中,直接或者請托他人過問醞釀動議、民主推薦、組織考察、討論決定干部等情況,謀求關照,或者干預、插手干部選拔任用的;三是在項目安排、工程建設中,直接或者請托他人過問有關項目、工程的投資決策、承發包、資金使用、物資采購等情況,要求提供便利,或者干預、插手項目安排、工程建設的;四是在監督執紀中,直接或者請托他人過問內部監督、巡視巡察和信訪受理、線索處置、初核立案、性質認定、審查調查組組成等情況,幫助被審查人傳遞材料、信息,或者施加影響干預的。
“為了防止掛一漏萬,保障制度的適用能夠與時俱進,我們還規定,其他過問或干預、插手檢察辦案等重大事項的情形也要記錄報告。”
不需要記錄報告的情形包括:
一是領導干部在主管或分管工作范圍內通過正常工作程序收到群眾來信、輿情信息后作出批示的;二是領導干部在主管或分管工作范圍內對反映檢察機關的情況和問題要求核查或反饋的;三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通過正常渠道交辦轉辦的案件;四是因履行法定職責向承辦人了解正在辦理的重大事項有關情況或提出指導性意見,或者案件當事人、律師等依法向承辦人了解案件相關情況。本組文/本報記者 孟亞旭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記錄 過問 干預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