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畫好同心圓 建功新時代—議政江蘇>活動 活動
南京市國際路跨外秦淮河鋼箱梁橋提前圓滿合攏
4月14日清晨,南京市南部新城EPC項目國際路跨外秦淮河鋼箱梁橋鋼箱梁主體吊裝全部完成,提前6天圓滿完成合攏任務。這標志著南部新城EPC項目三座跨外秦淮河橋的又一個制約性節點,取得了關鍵性突破。
施工現場,伴隨著清脆的號令,50余名建設者嚴陣以待、各司其職,僅用3個小時就完成最后一節鋼箱梁的吊裝處置,各項工序銜接無誤,精確到位。初步成型的橋梁猶如一道長虹,橫臥碧波之上。EPC項目組成員劉亞峰指出,“該橋施工的重難點就在于水上高空吊裝風險高,箱體焊接工藝要求高,成橋線性要求高”。
國際路跨外秦淮河橋采用111米變截面連續連續鋼箱梁,橋面總寬度40米,全橋主體鋼結構重約2500余噸。橋梁取白鷺的優美形態和美好寓意進行設計,以現代的橋梁設計手法賦予橋梁飛翔、典雅的造型意向,寓意飛躍進取、脫穎而出、直沖云霄的豪情和前景。
迎難而上 攻堅克難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春節后,國際路橋的正常開工時間比原計劃晚了整整一個月。為了搶在汛期來臨之前完成主體架設,施工方及時調整施工計劃,建立一線獎懲機制,增加現場機具設備。在施工組織方面,各參建方通過認真研究,毅然采用“分階段流水作業法”對打樁、吊裝、焊接進行三階段施工,從技術層面減少搶工風險的同時提高施工效率。同時,EPC項目組也明確提出三個“一”的針對性要求:即每周一考評、每周一通報、每周一總結。
科技助推 精準把控
國際路跨外秦淮橋受制于箱體加工、現場焊接和架設場地等多種因素,施工方對箱梁架設方案進行了反復比較和論證。鋼箱梁跨度大、凈空高,無疑給加工及安裝精度控制增加了非常大的難度。施工方中建八局現場項目部通過運用三維掃描、三維模型等技術,從模型中得出各片梁的相關參數。每吊裝一片梁便復核一次數據,真正做到嚴格過程控制、及時糾偏調差,有效地將箱梁吊裝完成后的精度嚴格控制在相關規范允許范圍之內,從而精準把控各環節質量。
盡銳出戰 全力以赴
“項目前期受制于方案和各項外圍干擾。今年以來,我們項目工作在進度、質量、安全上確實有了很大提升。最直觀的是,現在的計劃部署在現場能很快得到落實”,中建八局項目經理何義說。為確保工程順利有序推進,施工方采取了加班加點、挑燈夜戰,將施工能力強化到了極致。雖然該橋尚未徹底完工,后續依然存在各種風險和挑戰。但各參建單位表示,大家一定緊繃安全和質量“兩根弦”,進一步夯實管理基礎,強化優化意識,確保后續完好收尾。(趙晨)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