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提案 提案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東莞市疾控中心主任張巧利:在抗疫一線書寫提案……
“守護百姓健康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午夜0:30,廣東省東莞市疾控中心內,白日的喧囂歸于寧靜,主任辦公室的燈卻依然亮著。疾控中心主任張巧利終于能靜下心來,坐在辦公桌前處理一些白天沒來得及處理的文件。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工作到凌晨成了張巧利的常態。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還書寫了諸多來自抗疫一線的提案。
2月24日,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由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防控形勢在好轉,但這次戰“疫”一天沒有徹底勝利,身為疾控人的張巧利心里繃著的那根弦一天就松不下來。
“東莞是外來人口聚集的城市,對外交往合作又密切頻繁,不同階段防控重點不一樣,目前主要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張巧利說,“醫生是在生死邊緣救人于危難,而疾控人的職責是筑牢防控‘堤壩’,盡量減少病例增量,守護好百姓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會議不停,電話不斷”是張巧利在抗疫一線的常態,“不到一天手機的電就耗盡了,常規的文件都得放在深夜去看。下一步防控工作該怎么做,也要放到晚上去思考,因為那時候安靜、電話少。”
除了體力上的勞累,張巧利更感覺到心理上的壓力。“疫情最吃勁時,看著病例數不停跳動,我們心里真是比誰都著急。東莞疫情高峰時,連續幾天每天9個病例,每個病例都要派出一個應急隊去做流行病學調查和疫點消殺。”
2月上旬,東莞市某建筑工地出現一起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張巧利多次前往工地現場,了解每一個細節,希望找到清晰的傳播鏈、發現防控中的漏洞。“這起聚集性疫情第一個發病的人是工地的健康管理員,他負責為來往工地人員登記并測量體溫,1月底發病,2月12日才就診。這也為我們提了醒,誰來為健康管理員的健康負責?”張巧利立即將這一情況反映給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和相關部門,此后,各部門、各單位對健康管理員的監管也因此得到了重視。
20多年的疾控從業經歷,張巧利既是一名資深的專業技術人員又是一名管理者。“疾控工作既有很強的專業性,又有行政管理的特點,我們有義務把發現的防控漏洞及時上報給相關政府部門,后者可通過制定有針對性的文件去堵塞漏洞、不斷加強和完善防控措施。”
東莞市第九人民醫院是東莞市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但剛剛開辦4個月時間,這也為東莞市疫情防控帶來不小的挑戰。“因為醫院剛成立不久,各方面的技術力量相對薄弱,而院內感染防控又是重中之重,在醫院收治病人早期,市疾控中心專門派出院感防控專家,指導協助開展院內感染防控工作,目前全院沒有一名醫務人員感染。”
隨著各企業的復工復產,市疾控中心先后派出36名流調技術人員下沉到400多個企業進行精準巡查指導。“這是我們疾控人的職責所在。”張巧利說。
3月28日,跨越半個地球,東莞市與墨西哥四州共同抗疫視頻會議在市政府舉行,“東莞抗疫經”漂洋過海去了墨西哥,張巧利作為防控專家參與連線。“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交流,幫墨西哥同行提高篩查的有效率、診斷的準確率和救治的成功率。我想這也充分彰顯了我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身兼多職的戰士
奔走在防控疫情最前沿,針對疫點進行消殺,采集樣本帶回實驗室進行檢測,詳細詢問確診或疑似患者的行動軌跡和密切接觸者,接聽24小時疫情熱線電話……在發生疫情或是可能發生疫情的地方,就能看到疾控人的身影。“我們是身兼多職的抗疫戰士。”張巧利笑言道。
“確診前后去過哪里?接觸了誰?哪些是密切接觸者?”“外環境有沒有病毒存在,公共場所究竟能不能去?”疫情發生以來,這些都是老百姓最為關心的問題,而這樣福爾摩斯式的“偵察”監測工作正是疾控人的重要角色之一。
目前,東莞市每個確診病人的傳播鏈清晰,沒有1例不明原因感染病例,這讓身為疾控人的張巧利很欣慰。“每個病例確定清晰的傳播鏈都需要大量耐心細致的流行病學調查,我們疾控人確實也付出了不小的努力。”
“接到新冠疫情報告,2個小時內應急隊集結完畢,24小時內完成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和全面消毒,對各醫療機構送過來的標本做到隨送隨收隨檢,8小時內出具檢測報告……“救火隊”是張巧利給疾控人的第二個角色定位。“發現疫情后及時處理并措施到位,對阻止疫情傳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各級政府是傳染病防控的主體,“疾控中心要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做好政府防控的參謀和助手。”這是張巧利給疾控人的第三個角色定位:“根據國內外疫情情況,結合當地實際及對重點人群和重點場所的監測,判斷近段時間的疫情風險,提出防控建議,為市委市政府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參考;每天對疫情防控工作情況進行日分析,提出防控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分發給全市所有醫療機構;發揮專業優勢,協助市委市政府指定各類疫情防控方案、工作指南等都是我們的工作。”
“疫情早期時,東莞市只有市疾控中心一家可以開展核酸檢測,即使24小時不間斷檢測,一天也最多檢測800份左右標本,不能滿足整體的檢測需求,因此我們鼓勵更多醫療機構參與,我們負責培訓。”張巧利說,市疾控中心是全市疾病防控的技術指導和支撐單位,對醫療衛生人員的技術培訓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是我們的又一個角色定位,疫情防控期間截至目前共組織了8次培訓,2000多人次參與,現在全市每天可以檢測10萬人次。”
把提案寫在戰“疫”一線
20多年來,張巧利帶領團隊先后參與了非典疫情、全國第一起聚集性甲流疫情、全國第一起基孔肯雅熱社區聚集性疫情等重大傳染病防控戰疫,他們經受住了考驗,同時更見證了國家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的不斷完善。
2002年底,張巧利擔任東莞市疾控中心防疫科負責人,防疫科包括張巧利在內僅有4人。“2003年春節剛過,非典就暴發了,當時排查主要依靠流行病學的調查結果。”張巧利不斷走近疑似病例患者,不斷追訪患者的密切接觸者。
“想起那段日子真是到現在還心有余悸,我第一次去調查非典病例時,就帶著一個普通紗布口罩,穿著一件普通白大衣,在病房時,就把門窗打開,站在病人的上風向。”
“經過非典后,我們的個人防護設施有了極大的改善,我們按照甲類傳染病標準配備了可滿足三級防護要求的防護裝備,而且市疾控中心每年都會開展包括個人防護用品穿脫在內的疫情防控應急演練。”張巧利說,“所以去年12月底從媒體上看到武漢市衛健委關于不明原因肺炎情況通報后,我們也迅速反應,比較早就采購了必要的防護用品。”
雖然一直忙碌,張巧利沒有忘記自己全國政協委員的職責。“我最近的提案都是來自抗疫一線的。”
3月底,張巧利通過全國政協社情民意平臺反映自己在防控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希望國家衛健委盡快公布新冠肺炎無癥狀感染者的信息。“成效很好,在多方呼吁下,4月1日起,國家衛健委在每日疫情通報中公布了新增無癥狀感染者數量,各省市也陸續公布了無癥狀感染者的相關信息。”
“這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我的提案還擬建議盡快修訂傳染病防治法,提升我國傳染病防治水平。”此外張巧利還擬撰寫提案建議運用大數據技術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運用了大量大數據技術,而且成效顯著,但還沒有形成長效機制。”張巧利建議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平臺,相關部門根據各自職責提供信息,有需要的部門可以及時獲取運用這些信息,讓部門間協作更順暢,把大數據帶來的有利作用固化下來。
“疾控工作就像空氣,人人都需要,但大家很難感覺到它的存在。醫生治好一位病人是實實在在的,而我們疾控人把風險擋在門外,讓更多人免于感染卻很難為人所知。這難免會讓年輕一代疾控人有所落差。”呼吁相關部門更加重視疾控工作,出實招、見實效,是張巧利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一直關注的議題之一。“只有這樣疾控系統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才能將疾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張巧利說。(記者 郭帥)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疾控 張巧 巧利 疫情 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