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為全球抗疫找答案 我國科研攻關不停步
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題:為全球抗疫找答案 我國科研攻關不停步
新華社記者董瑞豐、田曉航
日前,我國發布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推進疫情防控國際合作紀事。紀事的“時間軸”清晰顯示,中國的抗疫努力為國際科技界共同應對疫情鋪平了道路。
1月7日,中國疾控中心成功分離首株新冠病毒毒株;1月8日,初步確認新冠病毒為疫情病原;1月9日,將病原學鑒定取得的初步進展分享給世界衛生組織……
在堅持科學性、確保有效性的基礎上加快研發進度,盡快拿出切實管用的研究結果,攜手筑起抗擊疫情的全球防線,我國科研攻關一直沒有停步。
在“創紀錄短的時間內”甄別出病原體
1月2日,接到湖北省送檢的病例標本,中國疾控中心生物安全首席專家武桂珍和病毒病所譚文杰團隊、趙翔團隊等迅即投入一場“接力賽”。提取核酸、基因測序、比對分析……連續奮戰30多個小時,病毒的遺傳密碼終于在第一時間被破譯!依據全基因組序列,核酸檢測試劑快速研制成功。
首戰告捷,下一場戰斗接踵而至——病毒分離!冠狀病毒的分離培養本就不易,標本又經歷了凍融和長途運輸,有多大把握?整整96小時,科研人員終于發現細胞出現了細微的、不同尋常的變化。歷時5天,科研人員第一時間分離鑒定了新冠病毒,獲得全球首張新冠病毒電鏡照片,為病原的快速鑒定“一錘定音”。
1月12日,中國疾控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定機構,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交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信息,在全球流感共享數據庫發布,全球共享。這為全球開展疫苗研發、藥物研究、疫情控制等提供了重要基礎。
“中國在創紀錄短的時間內甄別出病原體并同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國家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信息。”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說。
疫情發生以來,在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等五大主攻方向,我國科技界短時間內取得積極進展,為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從第一時間共享新冠病毒基因組信息,到及時對外公布藥物篩選結果,從搭建相關數據和科研成果共享平臺,到開展疫苗研發的國際合作……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說,同舟共濟、合作共享貫穿于中國抗疫科技攻關的全過程。
讓中醫藥成果惠及世界
在尚無特效藥和疫苗的情況下,注重發揮中醫藥治未病、辨證施治、多靶點干預的獨特優勢,成為國內疫情防控的一大特色和亮點。
提交新藥注冊申請、獲得臨床試驗批件、技術轉讓……支援湖北的第一批國家中醫醫療隊——中國中醫科學院醫療隊邊救治、邊總結研發出的化濕敗毒顆粒,正在由科研成果加速向更方便患者使用的成藥轉化。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說,國外一些朋友親切地稱化濕敗毒顆粒為“Q-14”,Q取英文單詞“cure”的諧音,是治愈、藥物的意思,“14”表示這張方子是由14味藥組成。
通過推動科技攻關并進行臨床療效同步觀察,中醫藥治療篩選出以“三藥三方”為代表的一批有效方藥。通過遠程視頻連線,張伯禮、仝小林、劉清泉等中醫專家還同日本、韓國、意大利、伊朗、新加坡等多國專家分享救治經驗。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副局長余艷紅說,中國及時主動同世界衛生組織合作,分享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有關情況,并把中國最新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的中醫藥部分翻譯成英文,在國家中醫藥局官網和新媒體平臺全文公開,向有需求的國家和地區分享。
積極倡導全球合作研發疫苗
3月16日,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團隊研制的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科研攻關取得突破性進展。
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疫情發生以來,我國按照5種技術路線、遴選8個優勢團隊“并聯”開展疫苗緊急研制。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說,大部分研發團隊4月份有望完成臨床前研究,并逐步啟動臨床試驗。在不降低標準、保證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我國科學家正爭分奪秒加快疫苗研發。
病毒不分國界、不分種族,我國積極倡導全球合作研發疫苗。據介紹,目前國內同步推進的5條疫苗研發技術路線均對外開放,分別與美國、德國、英國等國開展合作。
徐南平表示,在疫情防控科技攻關中,中國科技界及時與全球共享科學數據、技術成果和防控策略,未來還將繼續與各國深入開展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基礎研究等科技攻關合作交流,為全球抗疫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全球 疫苗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