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周延禮:從抗疫中汲取創新發展力量
如果朋友圈里有保險業的朋友,您會發現,每年一季度,保險從業者對于“開門紅”業務非常重視。據人民政協報記者了解,按照慣例,一季度“開門紅”保費可占全年的40%以上,部分企業甚至可達55%。而截至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些上市保險公司一季度經營數據恐怕并不樂觀。
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采訪時,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認為,要正確看待險企所面臨的危與機,并通過科技手段改進服務,以深度“觸網”迎合客戶在近期養成的非接觸交易習慣。
“老業務員不開新單還能賺點續期保費的傭金,新業務員沒有以前的積累,業績受影響就很大。疫情將對一些上市保險公司一季度基本面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但我認為,在疫情結束之后,保險公司業務推進力度將有望提升,這會帶來疫情后基本面的超預期。”談及疫情給保險從業者帶來的實際影響,周延禮這樣說。
周延禮認為,疫情影響下,也要關注險資投資的情況。“保險公司的資金需要去投資,而疫情短期內使經濟承壓,也對保險投資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未來險資運用將面臨三方面壓力:一是國債利率可能將會在低位持續震蕩,利率下行將對保險投資實現全年利潤目標帶來挑戰;二是固定收益配置難度加大,受疫情影響,企業債券可能推遲發行,基礎設施等各種基建項目預計將延后開工,非標業務的盡職調查等也將受到影響,預計會放緩資產配置進度;三是A股市場持續波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保險投資收益。”周延禮這樣表示。
他同時認為,從長期看,本次疫情屬于事件性擾動,其延續時間以季度計,不會影響中國經濟轉型與升級,也不會影響資本市場的整體發展方向。
在周延禮看來,保險業很多工作需要線下完成,部分工作還需要面對面溝通,在當前的疫情下,受影響很大。這就倒逼保險機構加大保險的線上服務。為此,周延禮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首先,應采用新技術為核心業務系統“插上翅膀”。保險業可廣泛采用區塊鏈的分布式技術、分庫分表和微服務技術,來滿足線上業務承載需求,盡可能提高產品快速上線的能力,以快速的產品上線和迭代優化速度迅速搶占市場。
其次,應廣泛應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搭建統一集中的數據中臺。很多中小型公司數據集中度上很弱,導致很多數據沒有辦法使用,在經營分析中也不能夠實時看到各項經營數據,對保險的企業經營和風險管控非常不利。依托大數據優勢和云計算技術以及云生態提供的基礎設施能力建設保險業數據中臺,打通公司內部各個系統之間的數據壁壘,實現數據的統一性,完成面向C端客戶的服務。
第三,應加速推進保險服務線上化。要高度重視C端營銷和服務能力建設,保險業面對疫情,要加速線上化建設能力,重點打造“零接觸”的保險科技業態,這也符合未來保險業的發展趨勢。行業要廣泛打造高效優質的C端獲客、互聯網運營、客戶服務以及線上風險控制能力、銷售過程雙錄、線上承保和線上理賠一體化的閉環,構建新一代的面向C端客戶的端到端業務系統和智慧保險。
第四,廣泛采用大數據技術,建設主動式風險控制能力。廣泛采用大數據技術和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能力,結合自主研發的保險業風險控制模型,為企業風險管理提供技術支持,為保險業承保和理賠提供風險控制能力。依靠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以及保險公司自主可控的風險評價模型,提供主動的風險管控能力,提升保險企業經營水平和業務控制能力。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數據 保險 周延 疫情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