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畫好同心圓 建功新時代—議政江蘇>人物 人物
武漢抗疫戰線的“隱形英雄”——農工黨黨員、江蘇省疾控中心流調專家張雪峰
農工黨黨員、江蘇省疾控中心急性傳染病防治所流調專家張雪峰同志已經在武漢抗疫第一線連續戰斗了一個多月,他的臉上有著掩飾不住的疲憊,眼里卻閃爍著冷靜的光芒。
主動歸崗,逆行援鄂
此次爆發疫情后,張雪峰主動取消了原本陪伴家人的度假計劃,第一時間趕回單位參加疫情防控隊。2020年1月25日,根據國家衛健委指示,江蘇省疾控中心緊急向湖北省武漢市增援流行病學專業人員參與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張雪峰主動報名成為首批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的專業人員之一,并成為小組領隊。
本次任務非常緊急,從接到通知到出發不到3個小時。當與隊員在單位匯合后,張雪峰立即將提前構思的工作思路和戰友們進行了簡短討論,提前作好工作部署。懷著高度的使命感,堅定必勝的信心,他帶領訓練有素的隊伍,義無反顧勇闖疫區。
在常人眼里,他是逆行疫區、直面疫魔的勇士;對他自己而言,這次行動卻更象是又一次熟悉的疫情處置。多年來的職業素養,已使得面對疫情的從容不迫深深根植于他的內心。
不畏風險,深入一線
抵達武漢后,張雪峰帶領的江蘇疾控小分隊很快與國家疾控、上海市疾控的專家共同組成了國家省市新冠防控聯合專家組。
各種工作任務接踵而至: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密切接觸者追蹤,指導聚集性病例事件的應急處置;分析現有數據庫,掌握疫情流行特征;多方挖掘數據,開展補充調查,探尋疫情影響因素;研判疫情發展趨勢,為指揮部制訂防控策略提供技術支撐等。
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資深疾控人,張雪峰深知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是疫情防控的第一法寶。為盡快獲取第一手資料,為疫情研判提供數據支撐,他冒著感染風險,主動要求到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養老院、基層社區服務機構及病家等20多個現場,到疫情的第一線深入調查。
通過對一個個數據的核實、一段段文字的斟酌,通過隊友們之間頭腦風暴、取長補短,通過與省、市疾控中心共享循證依據,他的調查資料化作了一頁頁沉甸甸的專題分析報告,參與制訂了當地10多個新冠防控技術方案,為撥開武漢市的疫情陰霾起到重要作用。
在繁忙工作之余,分析防控實際情況,撰寫社情民意1篇,被農工黨中央采用。
日復一日的工作,看似平常卻充滿危險。人跡罕見的大街上,張雪峰堅定的腳步反映了他內心的堅守;武漢市疾控中心301會議室,徹夜長明的燈光見證了他的努力和汗水。
當好領隊 并肩戰斗
作為一支有著老戰友和新同事的疾控隊伍的領隊,張雪峰深知這場戰斗必須并肩同行、攜手作戰。工作上他不厭其煩地指導年輕同事,默契配合工作組的同伴,以精誠合作爭取最大的工作成效。
生活中,他密切關注大家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隊友們身體不適,他總是第一個送去關心;隊友們壓力大了,他也會在結束任務后主動和大家聊一聊,舒緩一下壓抑的情緒。
因為連日高強度工作,同行的劉文東痛風發作、行走艱難,張雪峰為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我是隊長,年紀最大,我有責任和義務照顧好大家”,這就是他內心的樸素信念。
(張雪峰:江蘇省疾控中心主任醫師,江蘇省農工黨省委中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第五期“333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中國衛生信息學會統計理論與方法專業委員會委員。曾參與2003年SARS防控、2008年汶川地震應急救災等公共衛生突發應急處置。)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