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國際述評:應對“大事件”需要“大智慧”
中新社北京3月14日電 題:國際述評:應對“大事件”需要“大智慧”
中新社記者 吳旭
新冠肺炎疫情正成為影響全球的大事件,給世界帶來急迫而重大的共同挑戰。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人們應該去建設一個怎樣的世界?國際社會又該以什么樣的作為來應對全球性挑戰?
大事件面前,誰也不是孤島
盡管同住一個地球村,但世界上許多人從未有過“環球同此涼熱”的切身感受。如今,疫情撲面而來,迅猛得讓世人驚愕:韓國、日本疫情尚未穩定,歐洲大陸已“烽煙四起”;伊朗確診病例迅速破萬;美國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
世界衛生組織11日確認,新冠肺炎疫情具有全球大流行特征——114個國家和地區的確診病例累計達到11.8萬例。未來幾周,確診病例數、死亡人數、以及受影響國家和地區的數量還將攀升。
在剛剛過去的一周,意大利、菲律賓等國被迫“封城”,伊朗第一副總統、加拿大“第一夫人”等政要高官確診,歐盟、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人員感染,重大賽事停擺、國際體壇拉響警報,美歐股市歷史性暴跌觸發熔斷……從疫病流行到經濟波動,全人類的利益和命運成為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
在迫切需要凝聚全球共識的時刻,疫情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不同文明面對恐懼的心態。有的面對現實,快速行動,尋求國際合作;有的遲疑不決,左右觀望,被動應戰,貽誤良機。更有甚者,對于不同國家采取同樣防控措施,有人卻出于意識形態的偏見、以雙重標準“區別對待”。
“我們對于疫情的擴散速度和嚴重程度,以及一些國家不采取行動的情況感到憂慮。”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多次強調,“我們每天都在呼吁各國采取緊急且積極的行動。警鐘已敲響,響亮而清晰。”
中國方案,給世界的啟示
伊朗建“方艙”,法國上網課,流動大喇叭廣播響徹意大利街頭……發生在世界其他角落里的故事,讓每一個剛剛經歷抗疫記憶的中國人都感同身受。
“中國所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為世界樹立了標準,有中國的經驗,其他國家不必‘從零開始’。”世衛組織屢次提及中國疫情防控積累了寶貴經驗,為其他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鑒。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阻擊戰中,中國以世所罕見的速度、規模和效率,全力延緩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為此,封閉了一座千萬人口的城市,不惜犧牲經濟,全民總動員居家隔離;為此,調動全國、全軍醫療資源第一時間馳援湖北,以奇跡般的“火雷速度”建成多座醫院收治患者……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言,“中國人民以付出巨大自我犧牲的方式,為全人類作出了重大貢獻。”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疫情不分國界,危機面前,人類更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中國人民不會忘記,在2020年早春的這場疫情中,世界各國給予中國的善意和支持。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面對一些國家和地區疫情數字的攀升態勢,中國感同身受,牽掛在心。
即便自己仍處于緊張抗疫之中,中國仍以大國擔當的勇氣和承諾,踐行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一邊向意大利、伊朗、韓國、日本和部分非洲國家捐助醫療防護物資;一邊向疫情嚴重的國家,派出專家組赴當地幫助防疫抗疫……
“這是負責任大國的樣子。”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美國著名學者龍安志(Laurence Brahm)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歷史會銘記武漢人民的付出,感動中國,也將感動世界。”
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事件體現大智慧。全球化時代,利益高度融合,責任共同交織,疫情讓人類社會更深刻地認識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理念。大疫面前,是深陷零和博弈的舊思維,還是秉持同舟共濟的“大智慧”,是這場“大事件”留給世界的考題。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疫情 大事件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