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扶貧路上干群齊心摘掉“貧困帽”
隨著農歷春節臨近,松潘古城一片喜氣洋洋,充滿了年味,掛滿紅色燈籠的步行街道兩旁的貨架擺滿了年貨,廣大市民討價還價地選購著自家需要的年貨。龍波周正在選購年貨,他說:“精準扶貧讓我們家的日子越來越好,今年打算把家里裝扮的喜慶一點,這樣才有年味,也是希望明年日子能更紅火!”龍波周家住松潘縣安宏鄉煙囪村,是一名貧困戶。
煙囪村平均海拔3300米,是全縣有名的高半山貧困村。由于氣候原因,傳統胡豆、小麥、青稞和土豆等作物產值一直較低,全村2000余畝的土地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因為要照顧年邁且疾病纏身的母親,龍波周又不能外出務工,導致家庭貧困。2019年龍波周家庭收入增加10000余元,而這一切都依賴于藜麥種植。
為讓煙囪村2000余畝土地發揮作用,2017年松潘縣投入資金792萬元,完成煙囪村2300余畝土地整治和水利灌溉工程,變坡地為梯田。土地改良了,氣候卻無法改變,這里到底種植什么才能帶動群眾的經濟收入?幫扶單位和駐村工作隊經過長時間的調研,結合煙囪村海拔高、日照好、土地污染少的實際,嘗試種植高收益經濟作物藜麥。推廣新作物種植畢竟有難度,為打消農戶的顧慮,2018年初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與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合作,在煙囪村租用4畝最貧瘠的土地種植藜麥,10月,4畝試種藜麥喜獲豐收,畝產200余斤,一條脫貧致富新路子初具雛形。
為切實增加村民收入,2019年煙囪村成立農業專合社,由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出資,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進行技術指導,村民出租土地和務工,采取“專業公司+村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種植藜麥,2019年專合社實現租地收益13.5萬元、實現勞務收益22.5萬元,龍波周因為流轉土地9畝,并且在藜麥基地通過拖拉機運輸和務工,2019年收入增加10000余元,擺脫貧困。
目前煙囪村采取不回收藜麥種植成本,預留來年種植投入的方式,實現產業發展資金保證,并注冊產品商標,申請綠色、有機轉化等產品認證,為產品走向市場提供條件,現在村民對種植增收都信心滿滿。
煙囪村種植藜麥只是松潘縣脫貧攻堅幫扶中的一個縮影,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松潘縣始終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最大政治任務和頭號民生工程,松潘縣根據村情、戶情對癥下藥,制定不同的幫扶措施和產業發展計劃,為貧困戶量身打造“作戰手冊”,確保人人有脫貧門路。
“現在各方面保障這么好,而且我們還能靠雙手生活,不愿再給黨和政府增加負擔了。”當被問到為何不去福利院時,70歲的澤哈足和他的老伴這樣說。松潘縣石壩子村的澤哈足因女兒遠嫁,身旁無人照顧,2014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此后,駐村工作隊和澤哈足的幫扶聯系人便如親人一樣常常去看望他們、陪伴他們,幫他們打掃衛生、跑醫療報銷、改造暖棚實現人畜分離等,澤哈足跟人聊天時常感慨:“我們現在吃穿不愁、看病基本免費、有公益崗位固定收入,這都是因為國家有好政策啊!”
在扶貧這條路上,松潘縣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模式,增強群眾內生動力;健全完善職業培訓、就業服務機制,實現群眾長效增收;不斷強化政策兜底保障,破解群眾發展瓶頸制約;切實改善基礎設施,防止群眾致貧返貧……干部群眾齊心協力筑牢了脫貧攻堅根基。
2014年以來,松潘縣穩步實現2125戶7846名貧困人口脫貧、55個貧困村退出,全縣貧困發生率從最初13.5%降至0.03%。如今松潘最偏遠的鄉村也是一派欣欣向榮,老百姓的住房安全,庭院干凈整潔,臉上都掛著幸福的笑容,茶余飯后拉家常也說的是脫貧攻堅讓他們的生活好了、日子美了。扶貧開發局局長馬松說:“雖然我們‘摘帽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是我們不會停步,我們繼續激發群眾干事創業、致富奔康熱情,將扶貧進行到底。”(谷運花)
關鍵詞:扶貧路上干群齊心摘掉“貧困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