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委員建言 委員建言
娜木拉委員:用美育架起內地與港澳青少年心靈溝通的“橋梁”
“我在調研的過程中發現,在基礎教育中,音、體、美‘小三門’課堂常常要為主課讓路,卻忽略了美育的重要性。其實,美育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架起內地與港澳青少年心靈溝通的‘橋梁’。”在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現場,來自民族界別的娜木拉委員對孩子們的美育教育有話說。
當前北京市中小學的美育教學,已有部分學校嘗試開創校本美育實踐課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音樂作品賞析課程還停留在相對比較固化的中外名曲上,民族音樂、古典音樂的普及更是量小力微。
“所以我認為,應該與時俱進,讓中國優秀原創音樂作品賞析進中小學音樂課堂,并設立專門的古典音樂頻道、少數民族音樂頻道。”娜木拉提出,可以將近年來優秀原創音樂作品根據編制大小、難易程度,列入中、小學音樂課本中。結合多媒體和互聯網優勢,使青少年對音樂作品有“立體化”的認知,激發更多作曲家創作出更多優秀原創音樂作品。同時,按計劃設置“音樂特色課”,以“講、演、教“結合為特點,讓孩子們從小接受良好的音樂教育。
“設立專門的古典音樂、少數民族音樂頻道,是希望通過媒體傳播,培養大眾的音樂審美。”娜木拉建議,可以增加多種藝術類型,結合視頻音樂會、大師公開課等形式,制作《中國56個民族音樂專題紀錄片》等節目,為建立古典音樂、少數民族音樂建立數據庫。
“在我數次組織音樂藝術交流活動的過程中發現,港澳臺學校師生有迫切來到大陸、來到北京,感受文化藝術氣息,進行音樂學術交流的愿望。通過音樂的溝通與連接,的孩子們產生了情感上的共鳴,達到了認同感和歸屬感。”娜木拉說。
以此,娜木拉建議,可以組建一支由北京學生和港澳臺學生組成的“北京港澳臺青少年交響樂團”,定期學習交流,聘請國內外專家進行指導。
編輯:楊嵐
關鍵詞:音樂 娜木拉 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