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沉浸式展覽、用耳朵聽展覽……展覽方式正悄然改變
策展人創新設計,數字技術豐富體驗
展覽,盡興看(文化市場新觀察)
核心閱讀
沉浸式展覽、互動展覽、用耳朵聽展覽……人們發現,展覽正在悄然發生改變。以前,文物和藝術品被陳列在展柜中供人觀看;如今,在策展人的創新設計下,觀眾與展覽和展品發生更多互動,觀展體驗豐富許多。未來,通過運用數字技術,擁有更強互動性的展覽將與教育和生活結合得更加緊密。
沉浸式展覽、互動展覽、用耳朵聽展覽……人們發現,展覽正在悄然發生改變。時代的發展,技術的進步,讓展覽不僅注重物的展出,也更加注重人的體驗。
發揮策展作用
海報、裝飾板、裝飾資料及人物畫集、攝影、書籍插圖、油畫作品……244件珍貴展品展現的,是以穆夏為代表的歐洲新藝術運動風貌。從去年10月到12月,國家大劇院推出的“穆夏——新藝術運動先鋒”特展吸引了眾多觀眾,售出門票3萬余張。由于觀展人數眾多,國家大劇院首次開放展覽夜場,以緩解人流壓力。
穆夏展項目組成員、國家大劇院藝術品部策展人李默介紹,他們為展覽花費了兩年多時間:展墻主色調是從穆夏作品中提取出的藍綠色;海報部分的展墻采用幕布拉開的呈現形式,使劇院海報作品更具舞臺感;展廳內放置等比例縮小的圣維特大教堂中穆夏創作的彩色玻璃窗畫,既讓展覽更有氛圍,也成為打卡拍照的景點;在油畫展區部分,一些作品還被制作成圓形燈箱裝置。
為了幫助觀眾理解穆夏的作品,策展團隊專門制作了國內首部詳細解讀穆夏生平經歷的宣傳片。團隊人員多次赴捷克實地取景拍攝,并參考珍貴的紀錄片、照片等文獻資料,精心編輯,最終形成了15分鐘的宣傳片,在展廳中央視頻區域循環播放。
如今,策展正在發揮愈發重要的作用。國家博物館策展工作部副主任、研究館員趙永今年主要負責兩個展覽,一個是“歸來——意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另一個是“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如何讓觀眾更好地感受展覽傳遞的內涵,是策展團隊一直在考慮的問題。
趙永說,近年來,隨著觀眾對展覽的興趣越來越大、要求不斷提高,博物館也隨之增加展覽數量、提升展覽品質。比如,國博的展覽體系既需要基本陳列,用文物全面展示中國文明史,也需要舉辦各種專題展覽,深化和拓展基本陳列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博物館還要舉辦題材多樣、緊跟時代、觀眾喜聞樂見的臨時展覽,以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
創新展陳形式
在由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聯合主辦的“歸來——意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中,700多件文物成為關注焦點。雙透明的玻璃柜內,陶器紋飾精美多樣,紅陶駱駝、紅陶馬栩栩如生,彩繪人物俑笑容可掬……這批主要是來自我國甘肅、陜西、四川、山西、河南和江蘇等地的出土與傳世文物,時代跨度從新石器時代至民國時期,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
趙永介紹,因為文物數量大、籌備時間短,“歸來”展創新展覽方式,首次運用“倉儲式”展陳方式集中展示,將796件文物全部在同一空間內展示。在形式設計上,以四墻為展板,中心展柜形成一個圍合的“院落空間”,創造出“家”的結構,也規劃出觀眾的參觀路線。
創新,是策展的關鍵詞。從收藏、擺設,到簡單的裝飾美化,再到運用現代化多學科技術手法與表現形式,展覽展陳手法也隨著時代不斷改善。
“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是國博第一次舉辦以甲骨文為展陳內容的文化展,也是國博館藏甲骨的第一次大規模展示。展覽通過近190件甲骨、青銅、玉石、書籍實物構成的敘事鏈條,共同講述那段甲骨被發現與發掘的過往,重溫甲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甲骨本身比較小且易碎,上面的文字晦澀難懂,為了豐富展覽內容、吸引觀眾參觀,展覽穿插了輔助展項和互動裝置。
為加深觀眾印象,重要展覽也紛紛推出文創產品。穆夏展開展期間,國家大劇院同步推出了一系列以穆夏經典作品為主題的文創產品,包括日用品系列、文具系列以及時尚裝飾必備的飄帶、絲質方巾等展覽衍生品。同時,國家大劇院內的咖啡廳還推出“穆夏”拉花咖啡。這些文創產品從穆夏作品中提取東方藝術與新藝術風格等美學元素,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觀展體驗。
趙永說,以前的展覽更多發揮教育功能,較少考慮觀眾的需求和感受?,F在觀眾會更多參與到展覽中來,對展覽內容提出更高要求,比如環境、燈光,甚至說明牌的位置等細節。此外,輔助展品、多媒體互動裝置的有效運用,也吸引不少觀眾。
形成良性互動
更多的創新還在繼續。在1500平方米的超大體驗空間里,沉浸式體驗將技術與藝術作品結合,重建了梵高的藝術作品。去年國博舉辦的“心靈的暢想——梵高藝術沉浸式體驗”,創新展覽形式,通過燈光、音樂、沉浸式影像、VR交互體驗、投射映像等技術手段,讓觀眾體驗藝術的魅力。展覽期間,參觀者達97000人次。
作為英國藝術家大衛·霍克尼在中國首個大型展覽,由木木美術館與英國泰特聯合主辦的“大水花”展覽吸引了眾多觀眾。展覽回顧了霍克尼自20世紀50年代至今的藝術生涯。百余件展品不局限于油畫、版畫和素描,還包括近年來他感興趣的攝影、數字技術等新媒介。正如展覽前言中寫:“我們將看到一路以來霍克尼是如何踏過無數的小徑,探詢著觀看和再現的本質?!蹦灸舅囆g社區的建筑都成為展區,較大的展覽空間讓觀眾充滿探索的樂趣。策展團隊還根據展出藝術作品,為各年齡層人群有針對性地設計不同系列藝術主題課程。觀眾可以利用閑暇的周末時間學習藝術知識,并嘗試創作屬于自己的藝術作品。
展覽與教育和生活的結合日益緊密。“國家大劇院穆夏展 X 耳朵里的博物館”已經上線,為滿足全家觀展、互不干擾的需求,本次展覽特地推出成人版與兒童版兩款語音導覽。趙永說,展覽正逐步擺脫“珍寶展”的套路,觀眾與展覽之間的互動愈加頻繁,展覽內容和形式日益多樣化,展覽質量也越來越高。
李默認為,隨著藝術和生活的關系越來越近,大眾對日常審美的要求逐漸提高。展覽不僅出現在美術館、博物館和畫廊等場所,很多商場也會舉辦小型展覽,藝術類展覽逐漸浸入到人們生活的多個場景。隨著科技發展,新技術手段賦予了藝術家新的表達方式,展覽更加注重激發觀眾多重感官與沉浸式體驗。未來,一部分展覽會保持傳統的審美觀念,而更多可能會走向科技化,通過與觀眾的交流互動,提供更多新鮮的觀展方式,增進觀眾的觀展體驗。
王 玨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展覽 觀眾 沉浸 體驗 穆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