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上海推出優化營商環境“3.0版”方案
上海推出優化營商環境“3.0版”方案
連續3年開局之際抓營商環境,加快形成優環境、抓投資、促發展強大合力
2020年第一個工作日,上海市委市政府舉行的第一個大會,主題鎖定為“優化營商環境暨投資促進”。這是上海連續3年開局之際就突出抓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表示,要堅定不移把優化營商環境向縱深推進,全力打造更具國際競爭力的投資發展環境,加快形成優環境、抓投資、促發展的強大合力。
連續3年抓營商環境
不進則退,慢進也退
2017年底,上海召開優化營商環境推進大會,向全市發出營商環境再優化的總動員。此后連續三年,優化營商環境成為上海開局之際的重點工作。幾年下來,上海各級政府的思想認識發生了根本性轉變,服務效率得到了系統性提升,企業獲得感有了持續性增加。
今年上海的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和投資促進放在一起。這是因為,招商引資、擴大有效投資是當下經濟工作的“牛鼻子”。而目前的招商引資主要拼的就是營商環境。
位于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的特斯拉超級工廠,既是招商引資的大項目,又是營商環境的金招牌。從2019年1月工廠奠基,到當年年底交付,特斯拉在臨港上演了“當年開工、當年竣工、當年投產、當年上市”的奇跡。“上海將以更大的開放、更強的合力、更優的環境促進投資。”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說。以企業普遍關心的土地供應為例,雖然上海的土地資源極為珍貴,但“好項目在上海不缺地,好土地在上海找好項目”。
上海市經信委表示,目前上海正在布局建設20個約3-5平方公里的特色園區,主要集中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領域。經過梳理,上海可供工業研發用地的增量空間超過50平方公里,高端商務樓宇和零售物業新增空間超過500萬平方米,為各類產業發展提供了優質載體。
推出營商環境3.0版方案
覆蓋更廣,要求更高
2日,上海市政府宣布,已經形成《上海市全面深化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實施方案》,即營商環境3.0版改革方案。新方案對標世界銀行和國家營商環境評價體系,提供一攬子制度供給。與之前的1.0版和2.0版相比,上海的營商環境3.0版方案覆蓋面更廣、要求更高。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突出“1+2+X”設計:
“1”是上海率先試點的“一網通辦”。3.0版改革方案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目標,深入推動全流程革命性再造。上海市大數據中心主任朱宗堯說,目前上海“一網通辦”接入的企業和個人服務事項在2300件左右,今年將新增約500件接入事項,重點聚焦高頻公共服務。
“2”是提升上海在世行和國家2個營商環境評價中的表現。3.0版方案瞄準新加坡等營商環境評價領先的經濟體,借鑒國內外的先進政務服務理念和經驗,最大限度壓減企業辦事的環節、材料、時間、費用,著力提升辦事便利度。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朱民說,今年上海將學習借鑒香港的“一站式”中心模式,涵蓋工程規劃、施工許可、質量管理、竣工驗收、供排水接入等全過程。
“X”就是圍繞加強、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供的一攬子制度供給。3.0版方案明確了10項改革任務,對企業關注度高、反映比較集中的事項系統施策,加大改革力度。
對沖3個不確定性
鼓勵區域“自選”動作
“秉持新發展理念,要以優化營商環境的確定性對沖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以創新鏈產業鏈的完整性對沖全球產業變局的不確定性,以制度供給的精準性對沖市場觀望的不確定性。”上海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的觀點,贏得了不少與會者的共鳴。
新年首個工作日,上海福滿家便利有限公司經理嚴磊在普陀區行政服務中心領到了一張“熱騰騰”的營業執照。“工作人員說可以快遞給我們,我想還是自己來,因為這就像一份新年禮物。”
對企業來說,“一門”到“一窗”的轉變,只是少跑了幾層樓、幾個窗口。對政府而言,則是打破了部門壁壘,實現了數據互聯互通與流程優化再造。“不說‘不能辦’,只說‘怎么辦’。我們作為服務企業的‘店小二’,要以更大責任心、進取心,換取企業和群眾更高的滿意度、愜意度。”普陀區行政服務中心主任金嵐說。
圍繞營商環境3.0版方案,上海市奉賢區2日也公布了優化營商環境要點工作。奉賢區表示,將抓好頂層謀劃設計“超前一公里”和政策落實打通“最后一公里”,將“放管服”改革向縱深推進,推動區域營商環境“小氣候”系統性提升。
3大外資指標兩位數增長
環境好不好企業說了算
首屆進博會后,參展企業醫科達在浦東的陸家嘴金融城設立了中國區總部和上海全球研發中心,醫科達中國區執行總裁龔安明至今對落戶的效率感到不可思議:“兩個月內走完了所有流程,設立過程中遇到的任何疑難問題,政府部門能夠隨叫隨到進行解決。”
醫科達的感受是一個縮影。根據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31位,兩年來躍升了47位。作為權重達到55%的中國樣本城市,上海交出了不俗的“評價答卷”。不過,李強表示,優化營商環境不能光看評價和排名,更要注重企業實際感受。這就好比生態環境好不好,關鍵看“鳥的翅膀往哪里飛、魚的尾巴往哪兒游”。
“改革措施千萬條,企業感受第一條”——以企業獲得感為指向,2019年1到11月,3大外資指標實現兩位數增長。上海新設外資項目6168個,同比增長29.3%;合同外資459億美元,同比增長14.6%;實到外資178億美元,同比增長10.8%。
受惠于良好營商環境的,不只是外資企業。統計顯示,2019年上海全市日均新設企業1476家,同比增長10%以上。目前,上海全市的市場主體數量達到250萬家以上,按2400多萬的人口計算,相當于每10個人左右就有一個人在當“老板”。市場主體的活躍度、集聚度,是對區域營商環境建設最好的反饋。
上海市市長應勇表示,2020年上海將加快構建優化營商環境的常態長效機制,加快形成統籌有力、運行高效的投資促進工作機制,以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促進投資穩步增長,以穩增長的硬任務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硬道理。(記者何欣榮、吳振東、周琳、胡潔菲)
編輯:秦云
關鍵詞:環境 營商 上海 優化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