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頭條 頭條
為脫貧攻堅加油鼓勁 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由中宣部等五部門組織的“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正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面向基層、服務群眾,以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和藝術作品為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廣大群眾加油鼓勁。本版即日起刊發系列評論,聚焦活躍在基層的文化文藝實踐,關注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推動更多文化文藝工作者“身入、心入、情入”,發揮文藝功能,助力脫貧攻堅。
——編 者
“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廣西三江百里侗鄉,洋溢著一派載歌載舞、歡聲笑語的節日氛圍。12月7日,在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鎮冠洞村冠小屯,2020年“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正式拉開序幕。
國家級水準的演出送到家門口,老鄉們紛紛撂下碗筷來享受文藝盛宴;村里的秧歌隊要跟中央院團的音樂家同臺表演,隊員們候場時激動得個個擦掌摩拳;老戲臺上排起新“村晚”,扶貧干部和村民一起說學逗唱,聊變化訴心愿;墻上掛的是知名攝影家拍攝的全家福,門上貼著書法大家送來的喜慶春聯,就連村里的特色農產品都有文藝名家自告奮勇做形象大使、無償代言。
全國上下眾志成城的脫貧攻堅戰中,從來都不缺文藝的身影。文藝工作者能貢獻些什么,文藝能發揮什么作用?這是縈繞在許多人心中的問題,也有許多人正在廣闊基層與火熱一線做出自己的回答。
文藝的優勢在什么?形象、生動,接地氣、連人心,百姓喜聞樂見。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后不久,內蒙古自治區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就創作出小品戲《喜鵲為啥叫喳喳》,將黨的十九大精神和脫貧攻堅政策融入其間,在小品包袱里生動揭示牧區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巧妙融入牧民最為關注的草場承包權延長30年等政策。一臺小品戲講活了政策文件,牧民們聽得懂、記得牢、看得有滋有味。近年來,有不少這樣的文藝輕騎兵活躍在基層鄉村,也有不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歌曲、小品、相聲、影視劇等文藝作品,深入宣傳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好政策,有力推廣脫貧攻堅中的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發揮文藝的“巧勁”與“柔功”,讓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深入人心,讓脫貧實踐如虎添翼。
文藝的力量在什么?訴諸人的情感和思想,提振人的精氣神兒。要想真正拔窮根,需要引導幫扶對象轉變“靠等要”的思想觀念,提升貧困地區自身奔向幸福生活的內生動力。扶貧先扶志,文藝工作者大有作為。不僅通過優秀文藝作品幫助貧困群體立志向、樹理想、昂揚精神,也從文化立人的角度,以多種多樣的文藝形式提升貧困地區群眾文化素質,培育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圍。目前,已經有相當多的文藝院團和文藝工作者與貧困地區結對幫扶,形成送文化、種文化的有效機制,為貧困地區培育一支不走的文藝人才隊伍,也通過文藝支教、專業培訓、輔導講座等各類文藝惠民服務項目,豐富村民精神生活,讓貧困群體既富口袋也富腦袋。
文藝不僅親民、勵民,也富民、強民。貧困地區未必缺乏文化資源,許多地區恰恰是歷史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特色藝術資源的富礦。文藝工作者可以發揮所長,對貧困地區因地制宜地展開藝術扶持,結合當地文化資源進行藝術創作,培育地方文化旅游品牌,把文化開發保護和脫貧攻堅結合起來,推動當地就業創業和經濟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文藝工作者不僅是重要的開發創作者,也是深有影響力的傳播者。作為備受關注的公眾人物,一些文藝工作者深入脫貧攻堅一線,以其影響力和號召力帶動社會各界共同關注、深度參與。典型的例子是不少影視演藝明星通過公益代言、產業幫扶等形式,推介貧困地區特色文化、特色旅游、特色農副產品,讓“土味”變成“網紅”“爆款”,讓粉絲對明星的“注意力”變成了解鄉村、幫扶鄉村的“行動力”。
從文藝創作的角度來說,能夠見證和參與脫貧攻堅這場偉大工程,是文藝工作者的幸事。波瀾壯闊的奮斗現場,有太多先進典型和感人故事、有太多生動細節和昂揚精神值得文藝工作者去捕捉、記錄和表現。
當前脫貧攻堅“正是最吃勁的時候”,正需要文藝工作者的加油鼓勁,激發廣大群眾決勝小康的雄心、信心和決心。通過實踐,我們也可以進一步思考文藝在脫貧攻堅中的功能與作用,探索文藝扶貧的方式方法,更好地讓文藝作為生產要素參與開發式扶貧,讓文藝工作者的“菜單”與基層百姓的“訂單”實現更精準的對接。只有這樣,文化進萬家才能進得深入、進得廣泛,才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脫貧攻堅取得最終勝利。
關鍵詞:為脫貧攻堅加油鼓勁 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