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精準要聞 精準要聞
“繡花”功夫精準實干112.7萬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
進入12月,四川就業扶貧交出一份可喜的答卷:112.7萬農村貧困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提前一年完成《四川省精準就業扶貧實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規模超過100萬人”的任務,動態實現“當年計劃脫貧、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的目標。
厚實的答卷不是從天而降,喜人的成績源于精準實干。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就業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決策部署,準確把握就業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的戰略地位,以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為核心,探索并推動落實發展扶貧車間吸納、開展有組織勞務輸出、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等一系列就業扶貧舉措,以“繡花”功夫精準實干,助力貧困勞動力增收脫貧,取得積極成效。□云飛
精準決策 頂層設計全力推進
貧困是奔康路上必跨之“欄”。脫貧攻堅,就業先行,作為整個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業扶貧可以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更是等不得慢不得。
“高點定位,精準決策,全力推進。”省就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就業扶貧不僅要有決心,更要有決策。全省就業扶貧頂層決策,無論總體設計、制度安排、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始終貫穿精準二字,以精準引領全省就業扶貧,以“繡花”功夫做實全省就業扶貧。
定位精準。《四川省精準就業扶貧實施方案(2016—2020年)》明確,就業扶貧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完成我省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確保2020年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把就業扶貧作為重要舉措來抓,努力做到“就業一人,脫貧一戶”。
方法精準。省人社廳印發的《就業扶貧“五個辦法”》明確了就業扶貧“抓什么”“怎么抓”,從操作層面明確了就業扶貧的路徑、抓手和方法。而《進一步做好就業扶貧工作的九條措施》《關于支持大小涼山地區彝族等貧困群眾轉移就業八條措施》《深度貧困地區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全覆蓋行動工作方案》等頂層設計,更是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群眾、不同階段工作重點提出精準舉措。
部署精準。秦巴山區、烏蒙山區、大小涼山彝區、川西藏區是全省脫貧攻堅的重點地區,針對四大片區貧困勞動力不同特點,省就業局每年通過片區會、現場會等方式,總結交流就業扶貧經驗做法,在工作思路、政策制定、措施落實方面各有側重,分類推進就業扶貧。
精準施策 “繡花”功夫精準實干
老鄉奔小康,就業來幫忙。就業扶貧如何助力貧困群眾增收脫貧?對象精準、措施精準是關鍵。
全省就業扶貧“一庫五名單”,不僅摸清了貧困勞動力基本情況,還準確動態掌握了貧困勞動力的基本情況、培訓需求和就業愿望,為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就業培訓、促進轉移就業、公益性崗位安置奠定基礎。
對象精準是基礎,措施精準才能見成效。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關鍵在分類施策、因人施策,精準發力、重點突破。結合貧困勞動力自身特點、地域分布特點,全省就業扶貧精準施策,以“繡花”功夫實干苦干。
秦巴山區、烏蒙山區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意愿強,當地就業部門加大勞務開發力度,通過有組織成規模轉移就業,為貧困勞動力提供增收脫貧機會。大小涼山彝區、川西藏區貧困勞動力受就業觀念、文化語言等因素影響,外出務工意愿不強,當地就業部門一方面加大語言和技能培訓力度,一方面將就業扶貧與區域開發相結合,通過發展當地特色產業開拓崗位,促進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
探索將扶貧車間引進到村。全省627個扶貧車間,給有務工意愿但因家庭等原因無法外出的貧困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開發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讓就業困難人員也可以通過勤勞雙手創造美好未來,目前全省通過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的貧困勞動力達到14.2萬人。
精準落實 就業扶貧見實效
有了精準決策和措施,需要狠抓推進落實。112.7萬農村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背后,是全省就業扶貧人的真抓實干善抓巧干,是在就業扶貧奔康路上不落下一個老鄉的決心。
真抓實干。各市(州)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有關就業扶貧的部署要求,每年結合當地情況制定就業扶貧實施方案,明確當年就業扶貧目標和措施。省就業局建立月調度制度、信息直報制度,動態掌握全省各地就業扶貧工作進展,為領導決策提供及時、準確、全面的信息服務。
善抓巧干。干部下沉扶貧前線,在農村、在鄉鎮、在高原、在偏遠地區,哪里有貧困勞動力,哪里就有就業扶貧人員的身影。省就業局工作人員常年出差,深入貧困區域,走訪了解貧困勞動力不同的就業需求。達州市在貧困村設立就業扶貧專員,提高脫貧攻堅針對性,促進貧困群眾就業增收脫貧。雅安市石棉縣抽調60余人走村入戶調查貧困勞動力基本情況,為全縣就業扶貧精準實施找準“著力點”。
抓落實更抓創新。巴中市巴州區變“貧困家庭勞動力”為“貧困家庭人口”,率先將超過60周歲的貧困人口納入就業扶貧關注對象。涼山州布拖縣利用東西部扶貧協作和省內“35+ 45”對口幫扶機制,積極開展貧困勞動力推薦與崗位吸納對接,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脫貧。達州市開江縣以“公司+車間+培訓+貧困戶”模式,探索開展扶貧車間工作,切實解決了勞動密集型企業“招工難”和貧困勞動力“就業難”問題,走出一條就業扶貧的新路子。
就業扶貧見實效,答卷令人自豪;就業扶貧需努力,目標令人奮進。“當前脫貧攻堅戰已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越往后越是難啃的‘硬骨頭’,我們將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一鼓作氣決戰決勝,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省就業局主要負責人表示。
學會一技之長
日子越過越好
曾經,我身陷貧困之中,也想靠雙手勤勞致富,但沒有一技之長,到底做什么才能致富,在一段時間里困擾著我。2016年6月,新龍縣人才交流和就業服務局通知我參加就業扶貧摩托車技能培訓。經過培訓,我熟練掌握了摩托車維修技術,現在我在縣城開了一家摩托車維修店,生意最好時,還請了3個幫手,每天可以掙幾百元錢。我身邊有貧困老鄉,經過扶貧技能培訓,學會了修車、烹調、唐卡繪圖、電工、木工、縫紉等技術,日子越過越好。現在摩托車修理鋪的生意還可以,我想在合適的時候擴大規模,帶動有修車意向的貧困戶共同致富。
——甘孜州新龍縣沙堆鄉科查村村民克呷
我家里6口人,以前一直靠務農為生,家里經濟困難。2015年11月,我聽說人社部門舉辦免費的焊工培訓班,就去報名參加學習,學完以后考了一個初級焊工證書。培訓結束后,我就在村里接焊接的活,收入一天天好起來。2017年7月,縣人社部門舉辦鋼筋工免費培訓,我又去參加。這次培訓是在德陽市的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校進行,培訓后我取得了鋼筋工4級證書,在西昌的工地上打工,收入比在村里高了。2018年,我又參加了人社部門組織的種養免費培訓。經過三次培訓,我掌握了電焊、建筑、種養等技能,大大提高了就業機會。以前,我只能在昭覺縣城或周邊縣打零工,一個月賺1000多元錢。現在我在家鄉做裝修、焊工、砌筑等活,每月可以賺到4000多元,我相信未來日子會更紅火。
——涼山州昭覺縣新城鎮村民依火拉日
關鍵詞:“繡花”功夫精準實干112.7萬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