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重視非遺教育應用 讓非遺服務民生
通過非遺應用于生產來解決當下的行業問題,通過非遺應用于生活來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質,這是非遺歷代傳承的精神和本質。我國目前有10類1372種國家級非遺項目;北京市有10類11個世界非遺項目,126個國家級非遺項目、273個北京市級非遺項目、909個區級非遺項目,這些不同級別的非遺項目都是應用于生產和生活領域的。
落實《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應聚焦在北京市教育領域的融合與應用、生活領域的改善與提升、行業領域的生產與發展,這是一項需要長期的助推工程。
圖為本文作者馮午生正在為中小學教師做非遺公益培訓
為此建議:
重視非遺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應用
據調查,北京市2200多所中小學都有非遺課程,呈現在課后三點半的社團課、小學初中的勞技課、高中的通用技術課、綜合實踐課、美術課、創課、科技課,每所學校至少有3門以上的不同非遺項目課程并附帶校本教材。
2018年至今,由北京市教育學會勞動技術教育研究會、北京市學生活動管理中心、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舉辦的“北京市中小學技術創意設計(TID)展示活動”已經兩屆了,北京市豐臺區職業與成人教育集團非遺與設計學院承辦的“北京中軸線非遺元素手工表達”主題活動,將北京中軸線長度7.8公里范圍內、歷經四個朝代860年的以歷史建筑群為主的物質文化遺產及所支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2018年3月初帶入北京700多所中小學非遺課堂,作為師生手工創作的素材來源和靈感來源。2018年、2019年項目團隊在豐臺區、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海淀區、石景山區、大興區、房山區、懷柔區、昌平區、平谷區、順義區公益培訓了勞技課、通用技術課、美術課、綜合實踐課老師1300多名;培訓了小學生、中學生1600多名。傳播傳承非遺的同時,也提高了“北京中軸線申遺”的知曉率。
但目前發現,2200多所中小學非遺師資匱乏,非遺傳承人培訓老師、老師再傳授學生的非遺教育師承譜系亟待進一步開展。建議基于現有的“一校一品”各校非遺特色課程,建立立足現有的非遺教育生態圈,嘗試建立非遺課程聯盟校,同步將非遺師資培育、課程材料包及智慧教具、創作素材庫、作品及設計故事數據庫等做體系化的設計與應用。
圖為北京市中小學生中軸線非遺元素手工表達展示答辯現場
重視非遺在職業院校、本科院校的應用
北京市24所高職、67所本科院校的藝術類和設計類專業,比如服裝設計、動漫、游戲、視覺傳達、VR等,這些專業的技術和創意都亟須表達我國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非遺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亮點。非遺內容的作品越來越受企業的青睞。建議重視非遺在職業院校、本科院校的應用,加強對非遺課題和非遺項目的研究,鼓勵學生在設計作品中更多體現非遺在內的民族精神和本質。
重視非遺在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領域的應用
今年6月,北京市殘聯重新評估原有的53家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又鼓勵各區申報新的培訓機構。新的評審標準里增加了關于非遺的職業技能條款。北京市豐臺區殘聯目前已經開始嘗試京繡玲瓏枕非遺職業技能的殘疾人培訓工作,從枕頭的科學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文學價值到非遺技藝,進行系統的培訓,旨在培訓結束后,能夠快速形成京繡玲瓏枕工坊,承接相應訂單,實現殘疾人集體就業或居家就業。調研中發現,殘疾人在工作中的專注、耐心、執著、靈氣更能使產品提升品質,北京市非遺傳承人中也有殘疾人,殘疾人更懂得殘疾人的消費需求。建議,在非遺職業技能培訓中,快速探索出培訓殘疾人設計、研發、制作相關產品的路徑,有效解決我國殘疾人就業的民生問題。
圖為北京市豐臺區殘聯組織非遺玲瓏枕職業技能培訓現場
重視非遺在職工大學、社區學院的教育應用
近三年來,北京各區的職工大學和社區學院都陸續開設非遺體驗課程,有漢字書法、金石篆刻、燙畫葫蘆、皮影技藝、風箏制作等,豐富了老年人的生活。調研中有這樣的一個普遍現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種桂友(京做硬木家具)、梁季蘭(宮廷團扇)、于美英(京繡)等活躍在北京市中小學課堂的非遺傳承人都是六七十歲。退休后的非遺教學兼職工作使他們格外忙碌和充實。目前,各中小學非遺師資還在依賴社會的公司提供優秀手工藝人,還在依賴各級非遺項目傳承人進校授課。建議各區的職工大學和社區學院針對非遺教育消費需求,鼓勵退休人員報名參加非遺技能培訓,合格后派往就近的幼兒園或中小學兼職授課,既能解決各區域幼兒園、中小學非遺師資的需求,也能解決退休人員興趣愛好轉化為第二青春的職業生涯,讓他們老有所為。
(作者馮午生系民盟盟員、北京市豐臺區職業與成人教育集團非遺與設計學院院長)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非遺 北京市 應用 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