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請不要對兒童使用語言暴力
“你真笨”“你就不能像別人家孩子那樣……”這些看似平常的責備,其實是語言暴力的一種。
“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毀、蔑視、嘲諷或威脅等侮辱歧視或侵犯性的語言,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精神傷害的范疇。”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兒童福利與保護服務分會會長尚曉援表示,在很多情況下,語言暴力源自不平等的相互關系,兒童在面對成年人時,處于弱勢地位,通常缺乏自衛的力量,易受到語言暴力的傷害。而語言暴力也會對兒童身心造成持久和嚴重的傷害。
據研究,中國39%的兒童受到過粗暴語言的傷害。
12月12日,對語言暴力說不——第九個中國困境兒童關注日社會倡導活動暨2019中國兒童福利與兒童保護十大進步事件發布會在深圳召開。本次活動由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兒童福利與保護服務分會主辦,深圳市社會福利協會承辦,深圳市寶安區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中心協辦。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兒童福利院院長艾麗君了解到,有一項對1000多名未成年人進行的調查分析發現,在家里“經常被罵”的孩子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
怎樣避免語言傷害?
“孤殘兒童多存在自卑心理,兒童福利工作者更應該避免語言的傷害。”艾麗君結合實踐經驗,從兒童福利院工作角度建議:工作人員首先不使用語言傷害兒童;同時,要讓兒童正確認識語言的作用;廣泛宣傳,引導認識。
在艾麗君所在的呼倫貝爾市兒童福利院,一名5歲幼兒,個子小、膽怯、淘氣多動、不愛說話,一位阿姨經常說他,“別看他不說話,心眼兒可多了”。久而久之,更多的叔叔阿姨也這樣認為,也經常訓斥他耍心眼兒,后來孩子們也跟著一起諷刺挖苦。慢慢地,這個孩子更不愛說話了,經常躲在角落里,搞更多的破壞行為。
“工作人員不經意的表揚和批評均可在兒童心中產生巨大波瀾,甚至會直接影響其行為、學習和生活,語言傷害的危害更大。”在實踐探索中,呼倫貝爾市兒童福利院以“貼近服務、細致服務、親情服務”為工作方法,針對工作人員提出具體要求。
本次倡導活動分為線下主題會議和線上宣傳倡導兩部分。線下演講探討語言暴力的表現、對兒童的傷害和發生的普遍性等,閃電發言環節則深入探討兒童福利和保護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行業自律和意識提高。
“作為兒童福利與保護工作的從業人員,我們應該重視語言暴力的危害,并有義務積極行動起來,保護兒童免受語言暴力的侵害。”會上,100多家機構發布了聯合倡議《請不要對兒童使用語言暴力》,希望各兒童福利機構、保教機構、兒童服務類社會組織,以及所有關注兒童福利和發展的社會各界人積極參與“對語言暴力說不”的社會倡導活動。
線上倡導部分則由2019困境兒童關注日指定合作伙伴北京天使愛寶貝國際幼兒園組織,自12月6日至12月12日,開展為期一周的“每天一句正面管教語言”家長打卡活動,提倡家長通過每天一句正面管教語言,不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為孩子營造友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活動得到了家長的積極支持和踴躍參與。(記者 杜沂蒙)
編輯:劉暢
關鍵詞:兒童 語言 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