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日一村 一日一村
“三沒”村跑出脫貧“加速度”
本報記者 張慧玲
赤峰市元寶山區五家鎮房身村,曾是個有名的負債村、上訪村。近幾年,在黨建引領下,全村干部群眾憑著一股敢闖敢干的精神,拼出一條攜手致富的路子,村子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和諧村。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2009年,五家鎮黨委實施“能人治村”工程,張兵成為引來的“能人”,擔任房身村黨總支書記。
為盡快掌握情況,張兵走街串巷,主動與村民嘮家常、聊思路。在與村內老黨員、貧困戶交談中,張兵了解到了大家的難處:多年來,村民一直靠挖煤為生。隨著前些年煤炭資源的逐漸枯竭,村民的經濟來源沒了著落,積貧多年。
“沒錢、沒人、沒斗志,是我們亟待解決的三大問題。必須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抓班子、抓發展、抓關鍵,脫貧才能跑出‘加速度’。”找準了病根,張兵開始揮出他的“三板斧”。
富民強村的基礎,就是建好班子,抓好帶領村莊發展的“火車頭”。張兵把具有經濟頭腦、年富力強的人選入村“兩委”班子,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村“兩委”班子從全面加強黨務、村務入手,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等制度,形成了靠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的良好氛圍。
班子凝聚力加強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開拓視野。房身村黨總支借助“一述雙評”平臺,邀請區鎮領導、幫扶單位入村把脈;組織班子成員、黨員大戶多次赴山東壽光、遼寧凌源等地參觀考察……2010年,通過問策高層、問需群眾、問計先進,房身村確定了反租倒包發展設施農業、以地租差價和配套服務作為增收點的富民強村路子?!瓣P鍵是要讓貧困戶參與進來,這樣才能全村一起奔小康?!睆埍f。
這一年,在張兵的努力下,村集體出資50萬元,注冊了赤峰市房身盛源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和赤峰市元寶山區天池蔬菜專業合作社,主要經營谷物、花卉、蔬菜種植、有機肥、化肥、苗木、農副產品銷售及農業技術研究開發服務。截至目前,設施農業基地已達4200余畝,公司固定資產1920萬元,產值8600萬元,產品遠銷京津冀等地,帶動貧困人口年增收4600元。
不具備成為產業工人條件的貧困戶怎么辦?也是從2010年起,村“兩委”班子組織村民自建扶貧大棚700多個,種植油桃、番茄、菠菜等綠色無公害水果蔬菜,棚區一年產值達8000多萬元,帶動17戶貧困戶每戶年增收7800元?!拔以诜鲐毚笈锓N了4年蔬菜,每到蔬菜摘季,各類蔬菜就成為我家增收致富的金蛋蛋?!?014年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姚文利說。在村“兩委”班子的幫助下,姚文利建了6個日光溫室大棚種植蔬菜,平均每個大棚年收入1萬多元。
隨著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張兵依托房身盛源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籌資450萬元,建起了面積600平方米的蔬菜加工車間和容積3600立方米、可一次性儲存800噸蔬菜的冷藏保鮮庫,同時建設蔬菜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和為客戶服務的相關配套設施,避免了農戶因市場波動而棄棚舍業,提高了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現在,全村設施農業面積達到5300畝,占耕地總面積的85.3%,建檔立卡貧困戶92戶314人也已在2018年底全部脫貧。
關鍵詞:“三沒”村跑出脫貧“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