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俞露:《慶余年》教人在錯誤中正確地生活
作者:俞 露
雖然11月26日上線零宣發,但新會員擴容量超標——如此一句話標簽,對觀眾而言,畢竟只是個通向《慶余年》的路牌。
好說好商量
該劇講述一個期待多爭取生命時間的重癥肌無力青年,無意間回到慶帝時代(歷史架空),慶自己又得一段“余年”的同時,又卷入追殺及身世追溯。一言以蔽之,寫的是命運的復盤與復仇,當然,少不了妙手回春的愛情。
無法把這故事講得更簡單,因為男頻故事脫了打怪升級就等于基因重新編輯;也無法把這故事講得更復雜,因為近四百萬字的小說本身已是一張天羅地網,網文就是蜘蛛狩獵,總要能確保至少一根絲夠黏,能捕獲數據。
但這次,照我看,余年可慶。因為敲開這粒足料大核桃,發現里面不是一顆仁,而是一粒豌豆,銅質——敲不爛砸不扁,要表達的就一句話:如何在不認真中認真生活?
或借朋友一句話,如何在錯誤中正確地生活?
但凡成年人,就無法小看這句話的魅力。只因現實多復雜,萬事常曲折,所謂容忍兩種相反的東西在個人身上并馳,在眼下這個時代并不是什么神仙高境,而是一種基礎日常。
這是個真理有空前市場的時代,也是個真理過剩的時代。只是它們要么裝深沉扮嚴肅,要么雞精兌水賣精神大力丸,難得有樸素大方又不膚淺的語言通道,和大家好說好商量,平等地聊聊。
而貓膩的故事有這基礎,王倦的改編有這領悟,故而讓《慶余年》沒有成為一堆情節泡沫,而是低處有劇情,中處有人物,高處有態度,且流暢自然,輕松愉快。于是再套路,也不至俗艷,并不改魂。
小處認真,讓大事的雷霆常成啞炮
重復一遍這劇的魂,即,如何在不認真中認真地生活。先說說“不認真”。
主人公范閑閑散大膽,要學下毒,月黑風高,刨尸解剖。但完全沒一驚一乍,沒讓人物像小丑一樣地在墳包面前演恐懼演惡心,而是讓他悠然指出,徒手解剖不衛生,要戴手套。
挖墳解剖是個狗血梗,但若是以狗血演狗血,那就好比讓人物絆一跤來令人發笑,純屬販賣滑稽。而此劇對人物的定位絕非如此,范閑絕沒那么認真,而是大事面前,總看似嚴肅地較真些小事。好比魯迅筆下的阿Q,頭都要殺了,較真的是那畫押的圓畫得不圓、大為遺憾。范閑的小處認真,讓大事的雷霆常成啞炮,反倒擦出種種幽默。
故事對其他人物,也沒有什么刻板意義上的苛求。范閑的弟弟范思轍,與有家產之爭的哥哥并沒有刀槍棍棒勾心斗角地撕咬,挨了打就說“手上放點銀子就不疼了”,要么就是約伙人,打回去,當看到哥哥帶來的奇書《紅樓》如此暢銷,就捐棄前嫌提議搞合伙,放在今天,就是青年默多克。
還有監察院文書王啟年,以小雞啄米圖的地圖畫功向各路進京子弟兜售,被拆穿后開始周星馳式比慘,再被拆穿后……生活就是用來被拆穿的,拆穿也沒有什么嚴肅的后果,自己攤牌,完成。
這種對現實抱以的小溪式絕不拍擊,而是嘻嘻一笑、蜿蜒流過態度的人物,在故事里自上而下,形成了一種風貌。說到底,它是創作者骨子里對世界的一種閱讀姿態。
都是時代的多余人
這姿態背后都是現代心態,比如解構。
解構壓力、解構嚴肅、解構焦慮、解構恐懼、解構一切煞有介事——解構,已經成為一種心理手段,意味著和現實保持一層薄薄的距離,既承認肉身的有限、人性的軟弱,又笑納如此。既然人皆非圣賢,與其被缺陷壓住,不如翻身做缺陷的主人,學會了自嘲,也就學會了強大。阿Q精神的種種變體,又何嘗不算認知心理學之一種?
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從來后退的不是海也不是天,而是人的自我評估。
大白話些,就是別拿自己當回事的同時,加之于身上的重擔自然也減輕,至少不必死磕。修飾些講,就是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而經過審視的人生一般就是沒法過,如何是好?直面慘淡的人生,又出得了幾個英雄主義的羅曼·羅蘭?那至少松松筋骨,端正態度成:舉重若輕。此念一正,就會發現,生命里哪有什么不可承受之重,輕重,都是個相對。
這再往文學深里走,就是王朔當年那一卦了——頑主似的小人物,民間堂吉訶德,雖不斷挑戰社會道德的邊緣,事實上哪一個階層也無法融入,但好在他們慣于自嘲也善于自嘲,順便把披掛著自我的社會現實也都一并戲謔了。說到底,他們和穿越回去的《慶余年》范閑,都是時代的多余人。
然而慶余年是文化商品,縱然不會走得這么遠,但確實反映了一種新的生活姿態:不那么繃,不那么裝,不那么勢利、不那么孤高,也不那么卑微。
敢于平凡的勇氣
范閑大概也照著這樣在寫:身出名門,但不喜歡差遣人,因而罵走仆人;文武雙全,但能文斗的就不動手;比詩大會,寫不出杜甫的詩,會背也行,寫不成王羲之柳公權,能寫字就行。何必要黃金萬兩、才華橫溢,那都是一場場虛榮游戲,要的是解決問題的實惠和敢于平凡。
這才是青年主流,為別人凹姿勢,免了;為自己而平凡,敢了。不要小看敢于平凡的勇氣,我們的生活中,它才是一層綿軟肉身和冰冷現實之間的緩沖油脂——快樂,真的在于心靈的微胖。
這和曾經的人生開掛,一根金手指,扶搖直上的男頻文其實正相反,而事實證明,范閑反了舊時英雄,倒是造了新的一款。
只因“不認真”的糖衣還裹著內里的“認真”。慶余年里除了“重活一次、好好做人”的淺白主題,還讓主人公有一種當代性的堅持,那就是立在監察院那塊,來自范閑母親的石碑。
碑文陳述諸下愿望:“我希望慶國之法,為生民而立,不因高貴容忍,不因貧窮剝奪,無不白之冤,無強加之罪,遵法如仗劍,破魍魎迷崇,不求神明;我希望慶國之民,有真理可循,知禮義,守仁心,不以錢財論成敗,不因權勢而屈從,同情弱小,痛恨不平,危難時堅心志,無人處常自省;我希望這世間再無壓迫束縛,凡生于世,都能有活著的權利,有自由的權利,亦有幸福的權利,愿終有一日,人人生來平等,再無貴賤之分,守護生命,追求光明,此為我心所愿,雖萬千曲折,不畏前行。”
故事里,小處寫得極小,大處又放得極大,有多大?大概和法國啟蒙主義伏爾泰、孟德斯鳩那支,那么大。
劇情里,范閑在監察院是辦完了正事去看這塊碑,但放在人類文明史上,哪里還有比這碑上所言,更正的一件正事?范閑的母親葉輕眉,放在慶帝時代,已經不是戊戌君子,而是具有科幻程度的革命家。
因此故事的碑文之追求,即便在目前的歷史進程,都屬于薩繆爾·亨廷頓的“文明的沖突”,尚屬天方夜譚、遠未解決。也在此時,不認真的認真開始起作用了——看完這塊碑,范閑說,我可不干這事,太宏大又危險,我能力有限,還是活下去再說。
月亮照著六便士
事實上,故事里的諸多事情也一并這樣處理:范閑認真地認為不該奴役他人,好好講道理無用,只好不認真地佯怒將人罵走;范閑認真地認為自由戀愛才能結婚,于是不認真地給自己拆臺,寧可不要權柄放棄錢倉,也要毀掉權威綁給他的賜婚。
這恰是現實里普遍的平衡難題——若毫無堅持,走向油膩只是個時間沖刷問題;堅持到咬碎鋼牙,那不是堅持而是偏執,多半是不通人性或者自戀過剩。如何既不成為里外圓融的精致利己主義,又不至于本想草船借箭,結果自己先被射中腦門?《慶余年》隨之遞來四字箴言,外圓內方。
入世中人,開掛的沒有,最好的境界也就如上四字。圓之有度,方之有物,若能翻倍擴展到這八個字,照我看,就已是肉骨凡胎,在紅塵中的入圣境界了。
因此,慶余年里開的掛,不再是功名利祿美人如云的掛,而是人物三觀正、段位高,繼而成為青年之入世表率,最后被正邪之爭逼得在見招拆招之間,舉起理想大旗。
主人公好像總在說,誰不是揣著明白裝糊涂?哪個青年在社會大學里,不曾發生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的自我博弈?
大約還是錢德勒那句話,如果我不粗野,我就沒法活,如果我不文雅,我就不配活。
何況當今審美下,那些繃著做的文章,多是在跳大繩,一切的煞有介事不過是過時發明、遲早脫下的皇帝新衣罷了。人生本沒那么多詞藻堆砌、更別里外里透著把自己當回事,而范閑這次,以身垂范——
你也可以不認真地認真地活;
你也可以在錯誤中正確地活。
別無選擇反正,值得一試畢竟。
最后,余年之可慶,在于有靈氣、愛現實——誰不是既愛六便士又舍不得月亮?那就莫忘,有的便士也被月亮照亮著:
是因為有所認真,才值得有所不認真。畢竟人間有無清暉,取決于心中有否清歡。(俞 露)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認真 范閑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