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悅·生活悅·生活
趙宗彪:劉禪與孫皓
寫過《戰爭與和平》的文學家托爾斯泰說:“皇帝是歷史的奴隸?!碑斘覀兓仡櫲龂@段歷史,也會有此種感慨。書中出現過的皇帝有漢靈帝劉宏、少帝劉辯、獻帝劉協、晉武帝司馬炎、惠帝司馬衷、漢昭烈帝劉備、后主劉禪、吳大帝孫權和孫亮、孫休、孫皓等幾位,他們雖然貴為皇帝,其實不過是歷史中的一枚棋子而已,更多的時候是身不由己。
魏蜀吳三國中,蜀國最早滅亡,劉禪一直作為庸人當國的典范而常遭非議。其實以當時蜀國之弱,即便是孔明當國,面對強大的曹魏政權,要完成統一中國的宏愿,也是有困難的。如果我們不拘泥于《三國演義》的成見,相比于歷代的幾百個帝王,有太多的昏君與暴君,劉禪還是一個不錯的中才之君,至于亡國,那是歷史的必然,怨不得他。
縱觀小劉的一生,在位共四十一年,為三國皇帝執政時間最長者。他的前二十一年是諸葛亮時代,后二十年是自己的時代。即使算他是一個庸主,但總體地看他的當政所為,應當說是一個不算太糊涂的皇帝。第一,他能聽從梟雄爸爸的臨終囑咐,在諸葛亮在世之日,對他言聽計從,尊敬有加,稱亮為“相父”,從不以權壓人、以勢壓人,即使對諸葛亮頻繁的北伐并不贊同,但也充分給予支持。人有自知之明不易,作為君主,有自知之明者更為稀罕。第二,在諸葛亮去世后,能親自執政了,只是暫停了勞而無功的北伐,既不提出新思路新戰略,也不燒三把火,不樹形象,大搞跨越式發展,依然守土安民。明白自己有幾斤重、清楚自己能吃幾兩飯,不弄新名堂瞎折騰,這就非常不容易。第三,在大軍壓境之時,審時度勢,不當英雄,不與首都玉石俱焚、同歸于盡,而是選擇投降。一個平民,做雄赳赳氣昂昂的英雄是可以的,你“與子偕亡”也好,你魚死網破也罷,連累的人不多。一個君主要做英雄,則需要本錢。打仗就是拼實力,特別是冷兵器時代,沒有兵源、沒有戰爭物資,喊“血戰到底”之類的口號并沒啥意義,無非再送更多的士兵和無辜老百姓的命,燒更多的房屋和宮殿,流更多的血。一個君主,能老老實實承認自己不行,比氣壯如牛更難。
喜歡瞎折騰,是帝王們的一大嗜好。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之所以出現,是因為漢文帝劉恒是個老實人,或者說庸才也未嘗不可,他最大的好處就是沒有新思路,沒有新觀點,沒有新理論,沒有新戰略,沒有彎道超車,沒有天天顯擺,不想證明自己最偉大最英明最正確,不瞎折騰,所以能夠使民眾安居樂業。
相比于庸人治國,一般民眾似乎更熱衷于擁護狂人執政,人們更懷念狂人的瘋癲與殘暴無情,認為那是有膽略與揚國威。當暴虐成為常態,人們就會認為理所當然。東吳的末代皇帝孫皓,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狂人,此人當國十六年,可以用“荒淫殘虐”四個字來概括。孫皓完全知道自己在做暴君,并且一直堅持著做。他以殺人為樂,還要剝人面皮,鑿人眼睛,實行恐怖統治,以致大臣上班去,都要和家人訣別,能平安回來則要慶賀。他廣造宮殿,大興土木,來回遷都。同所有暴君一樣,他還要廣選美女,東吳男女老少加起來也不過二百多萬人,但這位孫皓居然選了數千名美女入宮。別人一直以為他不明白,其實他可明白著呢:不順從我的人,都是不忠之人,殺!
五代時期,那位后蜀主的花蕊夫人好像是一個英雄主義者,被俘后寫了一首詩:“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笔聦嵣希粋€小小的后蜀國為趙宋政權所滅亡,是不可更易的,哪怕你十四萬戰士都戰死,也不可能改變這一結局。
為一般平民百姓的利益計,狂人當國,肯定不如庸人執政生活平安幸福。生活在孫皓手下的人,肯定不如在劉禪這邊的人日子好過。不過,對于有英雄情結的人來說,可能相反。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劉禪 孫皓 趙宗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