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百行進萬企”行動背后的融資之變
新華社北京11月29日電 題:“百行進萬企”行動背后的融資之變
新華社記者李延霞
在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的系列舉措中,近幾個月來,“百行進萬企”行動格外引人矚目。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一直以來備受關注,社會各界對以銀行為主力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給予很高期盼。今年8月至11月,銀保監會在五省市試點“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工作。
這是銀行業在監管引領下的一次主動出擊。按照在線問卷、實地走訪、提供服務3個步驟,試點地區4個月內完成轄內符合要求的小微企業的融資對接工作。在重慶,涉及4100余個營業網點、7.2萬名從業人員,對接企業為2018年納稅信用評級為B級以上的14.77萬戶小微企業。在民營小微企業發達的江蘇,涉及納稅信用評級B級以上符合條件的100.56萬戶小微企業,約1.35萬個銀行網點近4萬名從業人員參與。在河南,覆蓋的小微企業數量達36萬戶,占全省小微企業的60%以上。
如此大規模的行動,可以說是對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一次全面摸底,為近年來所罕見。不少企業表示“沒想到”“很及時”。
效果立竿見影。在重慶,已有1.04萬戶企業提出上門服務需求,達成融資合作意向企業1411戶,各銀行已完成授信總額117.18億元,新增授信中有346戶企業為首貸戶。在江蘇,銀行已實地走訪13.54萬戶企業,與2.54萬戶企業初步達成合作意向,已獲授信企業1.41萬戶,授信金額308.88億元。
從坐等企業上門,到問需于企業、問計于企業,“百行進萬企”行動折射出銀行業在監管引領和自身發展訴求的推動下,經營理念正在發生變化,不僅切實解決了一些企業的燃眉之急,更是通過全面了解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特點、偏好等,打通金融供給與需求的對接瓶頸。
在融資難融資貴呼聲不斷的背景下,這次融資大排查也出現了出人意料的現象。在江蘇,96.5萬戶小微企業填寫了融資意向調查問卷,其中17萬戶企業同意上門對接,占比不到20%。在河南,30.9萬戶填寫調查問卷的企業中,只有4.45萬戶表示有融資需求,占比不到15%。
在業內人士看來,出乎意料的融資需求數據背后,原因不外乎三方面:一是受經濟大環境影響,企業生產投資意愿不強,資金需求不足;二是銀行產品服務與企業需求不適應;三是企業的融資需求正在趨于理性,不再盲目投資。
誠然,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很難靠一次集中行動來解決。但可以此為契機,推動銀行經營理念變革、改善金融供給結構、增進銀企互信,并推動一些長期問題的解決,比如,稅務部門的信息共享是這次融資對接工作開展的一大前提,將對小微金融服務產生長遠影響。
據了解,“百行進萬企”正在從試點推向全國。可以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小微金融服務質效將迎來更大提升。
編輯:秦云
關鍵詞:企業 融資 萬戶 行動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