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生態中國>要聞 要聞
“道地原生態產品”團體標準在京發布
5月19日,由商業飲食服務業發展中心、民政部地名研究所主辦,中國地名學會、生態食材與生態餐館評定中心承辦的“中國美食地標保護暨全國餐飲地名庫建設”工作會議在國資委商業機關局1號樓會議室舉行。大會發布了《道地原生態產品》團體標準。
大會以“道地產品、美食地標、規范地名”為主題,結合“國家地名信息庫”建設要求,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商業飲食服務業發展中心聯合出臺了《關于開展“道地產品與美食地標保護工作”的通知》文件,用國家地名、地標文化管理制度,規范餐飲業地名地標使用,促進餐飲美食地標文化發展。
會上,商業飲食服務業發展中心趙榮水代表相關標準聯合起草單位,發布了《生態農業園區(農場/莊園)》團體標準和《道地原生態產品》團體標準。
據了解,此前5月4日,《道地原生態產品團體標準》座談會在國資委商業機關局1號樓會議室召開。出席本次會議的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中國農業大學原副校長、中國農業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張建華,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理事長王道龍,中國地名學會常務副會長陳高桐,商業飲食服務業發展中心趙榮水,中國生態原產地產業聯盟顧問楊欽文,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生態旅游委員會會長、中國生態原產地產業聯盟執行會長孫建,貴州省有機農業學會理事長吳啟進,重慶市有機農業產業協會執行會長邱永川,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黃瑞林、姚康,中咨國業規劃設計中心副主任張智、辦公室副主任陳天佑,中國漁業協會智慧漁業分會專職秘書長楊誼興,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生態旅游委員會秘書長時理想、辦公室主任陳小梅、副主任陳思安,中國地名學會文旅委員會于樂等相關單位領導和專家以及新聞媒體代表。
據了解,道地原生態產品就是“土字號”、“鄉字號”原產地產品。道地原生態產品具有原產地屬性和歷史文化積淀和傳承,并經過長期種養實踐優選品種,植根在特定區域、采用耕育農法生態模式生產的產品,與其他地區所產同種產品相比,品質更好,且質量穩定,具有較高知名度。道地原生態產品包括:道地原生態農林產品、道地中藥材、道地食材、道地食品等。
座談會上,中國地名學會文旅委員會會長孫建發言,道地原生態產品等生態標準都是國家標委“生態文明建設標準體系發展行動指南”要求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團體標準是建立在2012年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評定通則、工作導則(含林下經濟技術規范)的基礎上,吸收生態原產地國際國內產品評定經驗和成編制的。并和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系列評定通則及工作導則一脈相承,其作為生態原產地標準中農林牧副漁產品標準,是對生態原產地標準的完善和補充,已經得到社會各界和專家學者的普遍認同。2018年5月5日,中國生態食材品牌助推生態扶貧與鄉村振興走進中組部和中國扶貧開發協會主辦的首期貧困村大學生村官培訓班,生態食材品牌為貧困地區開展生態扶貧、產業扶貧、品牌扶貧提供了服務方法和路徑。國家行政學院影視中心大型電視紀錄片《新時代、百縣興》5月初到安徽生態食材基地企業調研,將以政論體紀實電視片形式,通過真實的鏡頭語言反映我國各縣市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過程中發生的歷史性巨變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貴州省有機農業學會理事長吳啟進對《道地原生態產品團體標準》編制的重要性以及該標準的必要性進行了說明,該標準的制定在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系列評定通則及工作導則基礎上采信《生態農產品(生態食材)團體標準》。當前生態環境建設和食品安全等備受大家所關注,飲食營養與健康也是民生最關切的問題,以及近幾年的一號文件也提出質量興農之路,突出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全面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國內還沒有完善的生態產品標準體系,因此該標準的發布實施有利于規范市場行為,助力脫貧攻堅促進鄉村振興。
中國農業大學原副校長張建華強調生態農業是健康農業的基礎。生態系列標準的發布和實施為校園團餐提供了優質產品的選擇機會,對保障兒童和青少年學生的飲食健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理事長王道龍介紹生態系列標準生產要依托生態土壤和生態農田,生態食材優先供應生態餐館,打造從生態農田到生態餐館全過程透明式供應鏈。
中國地名學會常務副會長陳高桐要求生態系列標準要與民政部地名研究所開展的中國美食地標結合起來,道地原生態農產品與原產地產品,生態餐館和中國美食地標結合,可以提升中國美食地標品位,創建發展中國生態美食地標。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黃瑞林、姚康針對生態養殖(生豬)、生態飼料兩項團體標準起草的背景、依據、原則和定位進行了解讀;使標準更加科學、合理,確保標準的規范化,更適合和促進行業的發展。
最后,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總結發言。他指出,已經發布實施的《生態農產品(生態食材)團體標準》和正在編制的生態系列等團體標準都是“生態農業系列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工作不管是對農業行業還是標準化建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制定、實施生態農業系列標準,能有效整合生態產品產業鏈的資源,提高農產品準入門檻、有助于提升農業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生態農業健康有序發展。同時,有利于促進農業科學技術進步,保護生態環境、保障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增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他表示,制定生態農業系列團體標準。有助于提高企業及其產品的公信力和美譽度,促使產品優化升級,今后將通過實地調研,把工作做的更具體,更扎實,以修訂完善生態產業系列標準。(劉長江)
編輯:生態中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