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畫好同心圓 建功新時代—議政江蘇>人物 人物
用善詮釋責任的企業家——南京市政協委員朱玲麗
一身黑色職業套裝,一頭烏黑長發,著裝簡單得體……
初見中業慧谷科技集團董事長朱玲麗,優雅的氣質突顯職場人的干練,同時給人一種隨和的感覺。
在我們的交談中,朱玲麗縝密的思維與談吐的風雅讓整個交談氛圍和諧有序,她對觀點的闡述字句到位,不拖泥帶水,字里行間流露出知性美。
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的中業慧谷科技集團(以下簡稱“中業慧谷”)歷經數次經濟大潮,從單一的代理國外體育跑道名牌“盟多”,到創立自己的民族品牌“登泰”;從運作淮安、鎮江、徐州等大型科技園區,到總結制定出“產業+地產+基金”的大型產業地產新模式;從初出茅廬到躋身2017中國產業地產十強,朱玲麗帶領中業慧谷,與國家大型企業、世界著名企業攜手同行,引領行業高歌猛進。
朱玲麗熱愛生活、熱愛事業,感恩身邊的每一個人。多年來,她用“善”詮釋著一個企業家應有的責任和精神。
創業 從體育建材到產業地產
1996年,對朱玲麗的人生來說是一個分水嶺。
此前,從南京大學國民計劃經濟與管理專業畢業的她毫無懸念地成為一名“女干部”,捧著鐵飯碗,日子安穩、悠閑,但對于本性不安穩、厭倦一成不變生活的朱玲麗而言,如同禁錮,于是她決意給自己尋找出口。
1998年,朱玲麗發力體育建材領域,創立南京登泰實業有限公司,迅速站在了塑膠地板的市場前沿。公司自主研發的E0級環保塑膠跑道達到世界一線級別,且價格只是國外產品的三分之一。朱玲麗穩扎穩打的風格讓曾經名不見經傳的登泰實業崛起成為行業翹楚,2013年,登泰實業更是被推薦成為新三板的候選企業,于當年順利上市。站在行業前沿,登泰實業的發展勢不可擋,在市場中如魚得水。在一片贊許聲中,朱玲麗來不及停留在成功的喜悅里,她謀劃著更廣闊的未來。
2006年,南京國資集團、香港新龍基集團合作,共同投資5億元成立江蘇國基投資集團。彼時,新集團成立,百業待興,最缺的是一位了解中國國情、能夠運籌帷幄、又充滿干勁的決策者。股東將目光投向朱玲麗。盡管肩上還有登泰實業的重擔,但朱玲麗沒有半分遲疑,欣然應允,出任江蘇國基投資集團總裁。
2009年,朱玲麗成立了南京國資和順投資置業有限公司。公司第一個項目——淮安軟件產業園順利開建。這個占地1000畝、總投資達25億元的產業園,實現當年投資、當年產生效益、納稅6000萬元的新速度,不但創造了淮安的奇跡,還創造了全省同類項目投資的奇跡。順勢而上,朱玲麗又轉戰鎮江,著力打造一個高標準的產業園——鎮江科技產業園。作為集團第二代產品重點打造,戰略定位于“構建企業生態系統、打造綠色產業集體群”,五大服務體系的構建將為企業發展提供系統的解決方案。而后,淮安軟件創意科技園二期、“徐州科技產業園”這一國家級產業園項目都相繼開建。
對于所有產業園的打造,朱玲麗都踐行著“要做就做到最好,將項目做成城市的新名片”的理念,中業慧谷集團憑借著自身獨特的發展模式受到業界廣泛認可,被評為“中國品牌創新獎”,朱玲麗被評為“中國十大創新女性”。2017年榮獲“中國產業地產品牌估值前十”、“中國產業地產十強”、“中國產業地產創新力最佳企業”三項大獎。
創新 讓園區聚集最好的產業和創業者
朱玲麗在創業路上摸爬滾打,現在轉身做了成就創業者的服務者,愿意付諸一己之力,分享給創業者們創業路上所需的資源,與他們共同成長,用她的興趣和熱情,做好產業園這個她為自己選定的第二個打拼方向。
在朱玲麗看來,產業園區是產業創新和發展的平臺,重點不在“建造”,而在“服務”,“打造‘軟’‘硬’兼施的服務:一是必要的硬件服務,也就是場所、基礎設施等物理條件,例如圖書館,咖啡廳等;二是軟件服務,也就是產業園向入園企業所提供的各種援助服務,包括基礎服務和專業服務。”為了給入駐園區的企業提供更好的工作、研發、生產、經營空間,中業慧谷精心打造園區綠地景觀與室內環境,著力公共環境的打造。此外,中業慧谷還會針對入駐企業組織公益、培訓以及文體娛樂活動,從而形成很強的企業凝聚力,方便入駐企業人才、信息的交流、合作,形成全產業鏈。因此,中業慧谷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服務發展模式——中業匯運營管理平臺,充分利用平臺效應,向園區入駐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涵蓋行業、產業政策研究分析、人力資產管理、融資平臺、風險投資運維、創新項目孵化、企業經營外包服務、重資產管理及經營等,從全方位多緯度匯聚多方優秀資源,打破傳統企業的實體邊際,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中業匯平臺將助推入園企業的成長為己任,完成初創期、成長期乃至未來上市輔導。在朱玲麗眼中,中業慧谷的角色更多的是服務提供者。在產業園的構建中,運營是關鍵。中業慧谷旗下高科產業園的成功,很關鍵的一點在于它不同于地產企業“定位—召集—轉化”的漸進式開發思維,而是從產業屬性出發,從長期運營的角度考慮產業園價值的增值。
目前,中業慧谷已經成熟運營了四個園區,每個園區都有不同的主題。比如昆山園區和鎮江園區,以科技為主,園區包括信息產業、服務外包、醫療、生命科學等等,淮安園區是以物聯網傳感器產業為集群,徐州園區以安全產業為集群,圍繞在安全產業的產業鏈進行延伸。徐州產業園被科技部授予國家安全技術與裝備火炬特色產業基地,被工信部和國家安監總局授予首批國家安全產業示范園區等。
朱玲麗認為,產業地產一定是以產業為核心,配備高精尖的人才進行發展。“在中業慧谷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設置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研究院等等,在不同的園區做了六支不同產業方向的產業基金來扶持園區的企業發展。目前集團在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德國的慕尼黑、日本的東京、美國的硅谷和紐約都有招商布局,我們希望把全球最先進的產業源頭和想法在園區進行孵化,企業在園區的創客空間中孵化成熟后,人數達到一定規模,產值達到一定量的時候,再進入孵化器進行孵化,這個時候有相應的、不同的產業基金進行跟投,扶持企業發展。”朱玲麗說。
目前,集團一方面與瑞士兩大聯邦大學、兩次諾貝爾醫學獎獲得家族瑪吉斯泰帝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全力打造國內獨家中瑞—瑪吉斯·泰帝健康小鎮,該園區擬聘請瑞士駐華大使為榮譽董事,旨在打造生物醫療科技尖端的健康小鎮;另一方面,集團與中國網、歐美同學會全面合作,設立多個院士工作站及集團辦公基地,引進城市產業人才,助力于城市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同時,集團與軟通動力、中興集團、中軟國際、華為等在內的多家通訊行業、軟件服務行業、智慧數據行業的大型企業形成“航母戰艦”式戰略合作,全面推進長三角區數據產業的大發展。
慈善 從精神上給予別人關懷
朱玲麗在商場上殺伐決斷、睿智果敢,但是在她身邊人看來,她是一位行善積德的領頭人,她對每個人都懷有一顆善良之心。
在與筆者的交談中,朱玲麗拿出兩幅畫,這是她出資助養的兩個失去父母的學齡前兒童給她畫的,畫上是兩個小孩拉著一位女子的手來到動物園,傳遞的是一種幸福和開心。
在朱玲麗心里,做慈善是一件平凡的事。
2011年朱玲麗在新疆伊寧市出資設立了“白楊教育基金”;2012年起,朱玲麗個人出資助養了兩個失去父母的學齡前兒童,并將堅持資助孩子直到他們大學畢業;2014年中業慧谷集團向“愛德基金會”捐贈40萬元;2015年中業慧谷“愛·陪伴——關愛留守兒童”將愛和陪伴帶到每一個渴望關心與愛的孩子身邊……
“做慈善,不光是物質,更主要的是從精神上給予別人關懷。”朱玲麗說,“就算是家里的保姆,我也會對她很尊重。”就是有這樣的心理,才有了前文所說的那兩幅畫。
朱玲麗還感恩與她一起打天下的員工。“我們的企業沒有更高的企業文化,就是:愛——大愛!所有領導、高管愛員工,員工愛高管,把所有人當自己人,和諧發展。”孝順的朱玲麗將孝道也糅合在企業文化里,為服務企業滿五年的員工設立了“感恩父母基金”,每個月向員工父母賬戶匯入感恩禮金。幫助員工收獲成長、快樂、財富、價值。
她還在謀劃“中業慧谷家園”這個為集團服務一定年限的員工打造的快樂家園。在朱玲麗的設想里,家園建在山清水秀的地方,有很好的生活配套,大家共同生活在一起,在老的時候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履職 參政議政盡社會職責
2018年1月,朱玲麗當選南京市政協委員。此外,她還是江蘇省工商聯常委、南京市總商會副會長、南京市民營女企業家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礦山物聯網協同創新聯盟副理事長。一系列的職務都意味著需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
在南京市政協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發言期間,朱玲麗代表市工商聯界別發言,她建議“大力宣傳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打造優良民營企業創業創新發展氛圍”。她在發言中表示,大力宣傳弘揚民營企業家精神是中共中央文件的要求,是南京市經濟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要求,是南京市民營企業“兩個健康”的要求,是建設“強富美高”新南京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只有大力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才能推動南京市優秀企業家勇立潮頭、抱團發展、臻于至善,讓創新合作的活力競相迸發;鼓勵南京民營企業家積極投身奉獻社會和精準扶貧活動,承擔起復興圓夢的重任;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經營傳承企業,打造出更多的‘百年老店’。
朱玲麗一直關注我市區域協調發展,經過調研,提交了“關于以系統化思維促進寧鎮揚一體化全面發展”的提案。她建議統籌協調區域產業發展,最大限度地留下、吸引人才,系統化配置三市各區域重點發展產業;加快研究推進社保、公積金三市通用政策,區域統籌寧鎮揚養老保險及公積金,引導人才便捷流動;加快推進寧鎮城際軌道項目規劃和開工建設,牽頭推進寧鎮城際軌道及產業用地布局與樞紐;推進教育的三市一體化均衡協調發展,與鎮江、揚州兩市共同打造寧鎮揚區域教育品牌;依托名院資源,推進三市醫療衛生服務均衡協調發展。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