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陳宗:提案背后的故事
每一份政協提案背后,都凝結著委員的心血,都是他們聚焦所在,更是黨政關心、百姓關注所在。今天,讓我們走進提案背后,聽一聽陳宗委員講述他政協履職過程中的所思所想,以及發生的那些故事。
“青年創業,一定是為了滿足某種社會需求”
曾任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秘書長的陳宗一向很關心青年創業問題。近年,在國家政策大力倡導下,青年創新創業的浪潮涌動。如何選擇創業重點和落腳點?在陳宗看來,這是青年們在創業階段最為重要的問題:給自己定位,也是給自己初創的企業定位。
“青年創業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抓住社會的需求,以滿足人們對物質和精神某種需求為主要內容,本質上就是在供給側為所作為。”陳宗說,在近三年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秘書長任上,他參與兩次全國雙創周活動,參加過許多創業比賽和項目評審,經常和創業青年在一起,更是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我們能看到海量的項目企劃,會比一般人敏感一點,容易辨別哪些公司有成長性,哪些藍圖可以實現,哪些問題可以化解。大家管企業發展中所遇問題稱為痛點,痛點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礙,找到痛點就就找到了社會需求,明白發展什么樣的好公司、提供什么樣的好的產品,來解決這些社會問題和人們所需。”陳宗這樣評價。
同時,陳宗在提案中還建議加強對創業青年的引導,絕非人人適合創業。創業團隊的負責人要有宏觀、戰略眼光和超強的執行力,創業團隊要有各方面的專業人才,共同發力,才有可能成功。“創業成功,可能需要同時滿足一百個條件;但項目失敗,可能有一個不利因素就夠了。”
“公平相待,優化營商環境”
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在當前營商環境的現狀下,《草案》的出臺十分重要很有必要,可謂恰逢其時。《草案》圍繞市場主體需求,聚焦轉變政府職能,以政府立法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提供制度保障,將近年來“放管服”改革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上升為法規,并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確立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的營商環境基本制度規范。
之后的營商環境發展將會何去何從,這是陳宗這兩年來的關注點之一。他堅信只要政府和市場各司其職,社會各界齊心協力,中國經濟一定有無限寬廣的發展前景。
如今國際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不論內資還是外資,企業都有著對國內營商環境的擔憂。而在當前的情形下,國家立法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提供制度保障,確立對國有民營、內資外資企業各類市場主體平等相待、一視同仁的營商環境,此舉無疑是給內外資企業都吃下了一顆“定心丸”,陳宗這樣表示,《草案》對內外資等各類企業主體公平相待、一視同仁,充分體現了政府營造公平公正的良好市場環境的決心。陳宗特別強調,市場經濟本質是法治經濟,必須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談到需要改進和完善之處時,陳宗在提案中進一步指出,當前市場準入環境并不能做到完全的公平相待,仍然存在一些領域對外資企業或者民營資本放而不開的現象,這些都需要相關機構解決,讓政策真正落地。同時,他建議,地方政府招商引資,應該把重點放在提供土地、稅收等優惠,轉向重點建立公開、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綠水青山,建設美麗鄉村”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環境問題頻現,在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的這個時代,如何平衡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成了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陳宗說,他愿作“環境保護前線上的一名戰士”。
擔任北京碧水源凈水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之前,陳宗就經常接觸、關注水安全問題,因此,他對水環境保護問題尤為重視。每當提起水質問題,他都十分感慨,“我小時候生活在農村,喝的是河水,溝渠里的水,那就很干凈!但是,現在由于大量生活垃圾、農藥化肥污染了土地,再加上工廠的污水排放,導致內河的水污染很嚴重,地下水也受到污染,水體一旦被破壞,修復是極為困難的!”
因此,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陳宗以加強農村不可降解垃圾治理為切入點提出提案。“在農村,泡沫箱、編織袋、塑料瓶等隨處拋棄造成的污染,可能100年都消除不了!”提案得到了認真的答復,他笑著說,“去年底我回老家過春節的時候,我就看到村里擺放著垃圾桶、路上跑著垃圾車,感覺特別高興。這未必是我的提案起了作用,但至少說明,我的想法和政府的想法是一致的,我的提案和有關部門的施政方向是一致的。”
在談到自己工作領域的轉換時,陳宗感觸頗多。“工作轉換于我而言是一項新的挑戰,要在不同領域為國家作出貢獻。深入一線,扎根基層,接觸和了解會更全面更深刻。”陳宗這樣評論自己的履職工作,“無論是政協履職,還是創新創業,我真正地深入到生活當中,看現象剖析問題本質,經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索然后才形成一定的成果,并且得到了相應的回饋,我感到非常自豪,問題得到了解決,我覺得就是最重要的,這就是作為一個全國政協委員的工作價值。”(李灝妤)
編輯:秦云
關鍵詞:陳宗 創業 提案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