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調研 調研
記者手記
冬天的約定
倏爾一年,春華秋實。在參加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之前一周,我跟隨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調研組,到陜西省三市進行調研報道。這是今年的第五次,或許也是今年調研報道的“收官”,因此我格外珍惜。
調研很緊張,一路走一路看,在記錄委員履職點滴的同時,也深感這一年大家太忙了,忙到調研路上不用說刻意再見,因為再見或許就是下周的事。
“你最近怎么忙得跟政協似的?”猶記得,今年全國兩會后,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第一場調研路上,一位領導秘書在和別人打電話時脫口而出。是啊,政協怎么這么忙?都忙啥呢?
8點半準時出發。無論前一天調研是幾點回住地的,也無論今天的行程是不是要跨省跨市,高速高鐵接駁,8點半前,所有委員都已上車。我們開玩笑說,8點24分下來不算遲到,晚一分鐘就算遲到了。但陌生的環境和緊張的節奏,對所有人的體力都是大考,怎么辦?車上睡一會。一天調研結束,從后面看委員們的發型,多多少少都能看出變化,但的確太累,車上睡一會兒很解乏。
調研走訪不聽套話。“你們的材料都印出來了,我們會仔細看。在這兒就聽短話、實話、心里話。”座談會上,調研組組長這句開場白之后,一半預約發言的地方同志開始在打印好的材料背面,手寫發言稿。即便如此,當著省長市長直管領導的面兒,委員們給基層同志出的考題從來沒降低過難度,問結巴、問出汗、問紅臉、問出大實話,都是家常菜。
貼地貼心走基層。委員都是怎么問的?身在現場做記錄,說實話,我覺得委員們核心一點是從現象看本質,他們的提問有時和記者提問是一樣的,沒打算難為誰,無非想去偽存真。比如,金融機構把自己的有限責任轉移給了擔保公司,擔保公司又把這些責任化成了成本,加在企業頭上,委員一路調研聽到的都是有限企業承擔了無限責任。座談會上,能不問金融機構,你的活兒別人都干了,你是經營什么的呢?比如,汽車企業生產一輛電動車利潤不足300元,同時缺乏核心技術,委員肯定要說,區域經濟結構優化要強調內核,不然會造成新的產能過剩。比如,對于特定省份,國家給予了不少政策,但在實際操作中,已有的政策沒用好,看著新機會來了又希望得到區別性的照顧,委員們一邊幫地方出著各種主意,一邊也得說兩句,不能活兒怕干、飯怕吃,主觀能動性很重要啊!再比如,一片面膜原材料才1元,經過層層產業鏈“包裝”,這張面膜賣到消費者手里已經80元了,這么長的產業鏈,對底層企業來說,壓力山大,委員們聽了很著急,消費升級,制造者利潤不能降級。
說到貼心調研,為了搞明白就業這點事,委員們拉著加工廠里的工人、剛剛升井的礦工、農業技術學校的學生以及上培訓班的月嫂,說家常話到忘了集合時間。作為整個調研組里可以移動的“耳朵”,我也需要不斷“調表”:這邊聽完礦工醫療報銷還沒全兌現,看病有點難;那邊也得了解一下技術學校孩子們學費的事;有個委員說月嫂來上輔導課,學校得給安排頓午飯;還有委員問,工廠里是不是解決雙職工子女的就學推薦……總之,調研路上,作為記者,我常常本領恐慌,眼睛腦子嘴都不夠用,總感覺委員像老師,政協像學校,而這些行走在凝心聚力第一線、決策咨詢第一線、協商民主第一線的委員們,他們最牽掛的,不就是眼前這些普普通通的人,以及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嗎?
“出來走走看看,很有收獲”“有些情況,我覺得是時候提出建議了”“圍繞這個話題,我建議本屆政協每年都出去調研調研,關注這個事的進展”……幾乎每場調研組內部座談會都超時,委員們聚在一起一周時間,也似乎覺得很快就會過去。“今年的調研報名報少了,明年還得多參加幾場!”即便已經是“空中飛人”,委員們熱情依舊高漲,我們就此約定,明年仍一起在路上,就像那句歌詞唱的———“憧憬花開的那天,準備好,再一遍,在春天”,而這首歌的名字,就叫做《冬天的約定》。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調研 委員們 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