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未成年人惡性犯罪再引關注 專家建議引入“惡意補足年齡”原則

2019年10月31日 08:27 | 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13歲男孩殺人不負刑責,如何應對未成年人惡性犯罪再引關注;是否降低刑事責任年齡有爭議

專家建議引入“惡意補足年齡”原則

近日,一起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孩的案件引發關注。根據我國刑法規定,未滿14周歲未成年人無需承擔刑事責任。但近年來未成年人惡性犯罪事件時有發生,該不該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對未成年人犯罪是否過于寬容,未成年人嚴重犯罪應如何懲處等問題再次引發爭議。一些專家認為,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不是首選。有專家則建議,針對極端惡性的未成年人犯罪,可引入“惡意補足年齡”原則。

追問1

是否應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

有專家認為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不是首選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青少年犯罪教研室主任皮藝軍認為,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不是首選。

皮藝軍表示,降不降刑事責任年齡取決于三個標準:一是生理標準,未成年人青春期是不是在提前;二是心理標準,未成年人對于事物認知能力是否在提高;三是社會標準,未成年人的社會經驗是否早熟。“一般而言,青春期的未成年人與成年人在三個標準上相比,生理差距最小,心理次之,社會經驗差距最大。”

此外,他表示,降不降刑事責任年齡還取決于一個社會行動和法律效力的檢測,也就是降低刑事責任年齡是否可以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他舉例說,日本在1997年神戶少年(14歲)殺人案后降低了刑事責任年齡,結果犯罪率并沒有變化,“你降到13歲,如果出現12歲的殺人犯呢?”

最高法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已連續9年下降。“不能以少數嚴重惡性案件來做出全局性判斷。反過來說,惡性案件有可能提示我們少年犯罪的嚴重程度,引起全社會的警覺。”皮藝軍說。

現任職于廣州市新穗(工讀)學校的石軍則建議適當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一味縱容有提高低齡犯罪率的可能,法律應該與時俱進,以適應新時代的新問題與新情況。”

他也強調,是否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存在較大爭議,立法機關應啟動是否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的調查;即使不降低,也可以通過其他措施彌補,真正做到對未成年人犯罪“寬容但不縱容”。

追問2

是否可引入“惡意補足年齡”原則?

專家建議只針對少數極端惡性案件適用

針對未成年人的惡性犯罪,英美法系一些國家通過運用“惡意補足年齡”原則來應對。這些國家規定,10歲以上不滿14歲的少年為“推定缺乏刑事責任能力”,即如果缺乏證據證明責任能力的情況下,就被推定為沒有責任能力,證明方法為“惡意補足年齡”。

“如果他們知道惡性而實施危害行為,則追究刑事責任。例如殺人后的藏尸行為、賄賂證人行為、嫁禍于人行為等,具有惡意補足年齡的效力。”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秦濤認為,“惡意補足年齡”原則打破了刑事責任年齡的僵化規定,它要求從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判斷行為人實際的行為責任能力,從而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實現定罪量刑的公平正義。

那么,該做法是否適合引入中國?對此,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副教授高艷東認為,針對極少數極端惡性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適用“惡意補足年齡”原則。他表示,可以把“惡意補足年齡”限定在殺人、強奸等少數罪名上,只針對極端惡性案件適用,并設定最低限12周歲。

不過,秦濤提醒,“惡意補足年齡”原則在現實中實行困難。一方面現代科學發展水平還不能使司法機關利用測量儀器便能認定一個處于成長過渡期的未成年人的辨認和控制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司法機關進行認定時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可操作性,可能產生徇私舞弊現象。

因此,他建議,要統一“惡意”的司法鑒定標準和條件,以便司法人員對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者進行刑事責任能力鑒定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對司法人員鑒定刑事責任能力的過程也應制定嚴格的程序要求,并由專門機構監督,以確保鑒定結果的客觀公正。

追問3

是否應引入防止縱容的制度設計?

“強制教育”應長期而有效,不能流于表面

針對近年來未成年人的犯罪問題,部分人認為,未成年人嚴重犯罪的治理呈現出保護有余而懲戒不足的傾向,質疑目前對涉罪未成年人的司法失之于寬,某種程度上是在放縱未成年人犯罪。是否引入防止縱容的制度設計,也成為一個焦點問題。

秦濤認為,目前實踐中對“寬”的適用缺乏配套制度和措施,處理上往往將“寬”過度放大。“但是從寬絕對不等于放縱。未成年人犯罪涉及重罪,比如搶劫、強奸、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故意殺人、綁架等重大惡性犯罪案件,社會危害性和主觀惡性極大,應該‘從嚴’處理。”

此外,他表示,司法機關辦理案件過程中過于注重“輕”。執法機關過度強調保護,將保護與息事寧人等同、與“輕刑化”等同、與不懲罰等同。這可能形成一種不良導向,對未成年犯罪者過于放縱。

高艷東認為,防止縱容制度的缺失確實是當前《未成年人保護法》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建立防止縱容制度的關鍵是將“輕處罰、重教育”切實貫徹下去。同時,收容教養制度必須落到實處。

他表示,一方面要將未成年犯罪者與一般成年犯罪者區分開來,這是刑法謙抑性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未成年犯罪者的“強制教育”,這種教育必須是強制、有效和長期的,否則流于表面,難以糾正未成年犯罪者的錯誤思維、行為模式,為社會留下安全隱患。

追問4

應對未成年人犯罪有哪些有效舉措?

專家建議增設附加刑“社會服務令”

記者注意到,今年2月,最高檢下發的《2018-2022年檢察改革工作規劃》明確指出,檢察機關在未來五年將深化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探索建立罪錯未成年人臨界預防、家庭教育、分級處遇和保護處分制度。

石軍認為,當前針對未成年人的制度設計要么采取“一罰了之”的方式,要么采取“一放了之”的方式,缺乏中間環節。他建議在全社會構建青少年犯罪教育矯正“分級預防”體系,構建家庭與學校教育(教育預防)—工讀學校(一般不良行為)—觀護基地(嚴重不良行為/涉刑未起訴)—未成年犯管教所(犯罪行為)的全社會教育矯治體系。

據了解,上海市有13所專門(工讀)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行為或者性質,進行分級分類管理,建立多元化的(工讀)學校辦學模式,包括涉刑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一般不良行為—學困生—中等職業教育等多種類型的專門(工讀)學校,既避免了交叉感染,又提高了教育矯治的實效。

秦濤認為,針對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增設附加刑“社會服務令”。通過社會服務令,避免未成年人在監禁過程中“交叉感染”,有利于他們改過自新。同時,社會服務令重于緩刑,緩刑難以起到警示作用,社會服務令通過判處一定的社會服務勞動,使他們真正意識到違法犯罪是要受到法律懲罰的。

■ 案情回顧

殺10歲女童13歲男孩被收容三年

10月20日,大連市一名10歲女孩小琪(化名)被害身亡。根據大連市公安局發布的警情通報,依據《刑法》規定,涉嫌殺害小琪的嫌疑人蔡某某(13歲)未滿14周歲,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大連市公安機關依法經上級公安機關批準,于10月24日依法對蔡某某收容教養,期限為三年。

大連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對蔡某某采取的收容教養是法律框架內最嚴厲的措施。根據法律,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大連并無對收容教養措施的審批權限,須報省公安機關審批并于其指定的場所執行。報審期間,辦案人員做了大量的取證工作,認定蔡某某的父母沒有管教能力,蔡某某符合收容教養的條件。

■ 鏈接

未成年人犯罪“量刑”分為三個年齡階段

秦濤介紹,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對于未成年人犯罪不同程度的“豁免”分為三個年齡階段。

第一個階段

不滿14周歲

法律上視為完全無責任年齡階段,在這個階段的任何犯罪均不承擔刑事責任

第二個階段

14-16周歲(不含16周歲)

相對責任年齡階段,只有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等8種犯罪行為應承擔刑事責任。

第三個階段

16-18周歲(不含18周歲)

完全責任年齡階段,處在這個年齡段的未成年人需要對自己所犯的罪行承擔責任。但對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新京報記者 王俊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未成年人 年齡 刑事責任 犯罪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a∨电影天堂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看 | 亚洲免费天堂网站 | 在线精品免费一本 | 在线午夜不卡Av | 亚洲人成未满十八禁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