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徐建國委員:“產業+金融”解決脫貧之困
如何打贏扶貧攻堅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世紀新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建國表示,產業扶貧是貧困地區和人口擺脫貧窮的基本路徑,缺乏產業支撐的脫貧,脫貧后的發展也難以為繼。
“目前,社會各界已經認識到產業扶貧是關鍵,是脫貧發展的重要手段,是實現穩定脫貧致富的必由之路。”徐建國表示,實踐中依然有些問題。如,種養殖業是中西部農村地區的主要產業形式,形成生物產業的初期形態,但呈現種養分散、物流成本高等諸多不利因素,導致這類產業難以壯大;盡管部分龍頭企業、種養殖大戶、合作社等主體已形成一定規模,但受制于銀行現行抵押融資政策的制約,后續發展較迷茫。
在徐建國看來,產業脫貧不是大包大攬培養懶人,而是讓這些農民成為企業人,接受管理規則,培育自我造血意識和能力。“我們要做的是,積極加強本土產業整合、創新投資引導,深化農村經濟合作社職能改革,借鑒農村集體經濟,向現代企業化運作提升。同時,政府完善監管職責,啟用懂管理專業強的人帶領大家發展。”徐建國這樣說。
徐建國進一步表示,金融可以通過制度創新,將金融資源與產業政策、財政政策、扶貧政策等有效對接,在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初期至成熟期的各個階段發揮積極作用。可以說,產業扶貧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金融能否對產業發展提供實質性助力。
為此,徐建國建議:一是大力引入外來產業投資,從國家和地方層面進一步出臺傾斜政策和財政補助,給予土地使用、稅收減免、扶持基金等優惠,并通過屬地化初加工改變簡單原材料供應局面,實現產業技術和規模提升;二是在農村產業發展貸款上,改變為了抵押而抵押的局面。建議銀行建立農村個人信用和產業資產評估體系,打破固定資產抵押物的絕對貸款限制。這也將是銀行金融界對產業扶貧的貸款融資創新;三是建立產業專項發展基金。產業專項發展基金是區別于銀行金融產品扶貧的另一種產業扶貧措施,它更具有貧困戶幫扶性和針對性,將現有納入最貧窮建檔立卡貧困戶作為首要扶持對象,最終達到讓廣大貧困戶通過產業扶貧實現致富的目標。
編輯:秦云
關鍵詞:產業 建國 脫貧 扶貧 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