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劉延云:以責任與擔當,將精準扶貧落到實處
全國政協委員、千喜鶴集團董事長、禧云國際董事長 劉延云
近兩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千喜鶴集團董事長、禧云國際董事長劉延云的提案都有一個關鍵詞:扶貧。
他走遍了河南、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的貧困地區,對于貧困人口的生存現狀,他了如指掌,并多次就扶貧工作建言獻策。多年來,他一直努力探尋中國的扶貧方式如何能從輸血式扶貧轉變為造血式扶貧,讓那些貧窮落后的中國山村迅速跨越為生態農業基地,從貧困走向富足。
隨全國工商聯高云龍主席赴貴州考察調研扶貧情況
一封“請戰書”,開啟助力脫貧攻堅之路
“尊敬的董事長:我們是(千喜鶴)集團巡視組成員,在公司至少工作十三年以上,通過公司領導的教育培養,使我們提升了自己的整體素質和工作能力,讓我們更懂得了感恩和惜福……我們獲悉董事長參與了國家對貴州省畢節市的扶貧攻堅工程,使我們深受感動。我們請求參與這項具有偉大意義的戰略工程,請董事長批準。”
2018年4月10日,千喜鶴集團9名一級總經理向劉延云呈上了一封“請戰書”,主動要求走進貴州貧困山區開展幫扶活動。其中,字字句句情真意切,令人動容。
這封“請戰書”,更道出劉延云的心聲?!白?018年3月底,隨全國工商聯高云龍主席赴貴州考察調研扶貧情況后,我就堅定了千喜鶴扎根貴州畢節,助力脫貧攻堅,助推新發展理念示范區建設的信心!”
說干就干!千喜鶴集團扶貧團隊初到畢節市威寧自治縣,正是馬鈴薯大量上市的時節。由于當地薯農缺少銷售信息和渠道,上萬噸的土豆堆成了小山,買家卻寥寥可數。這些土豆如果賣不出去,就只能爛在地里。薯農們束手無策,除了嘆氣還是嘆氣。
薯農的急需就是第一軍情。劉延云看到這一情況,立即部署千喜鶴350名采購專員展開銷售會戰,6月初馬鈴薯急銷戰役告捷,首茬2700噸已售罄,解決了農戶的燃眉之急。同年9月,畢節市黔西縣南瓜同樣出現了大面積滯銷,千喜鶴銷售團隊迅速做出反應,兩周內賣光足足裝了20輛大卡車的200余萬斤南瓜。
千喜鶴讓家里的“土豆豆”變成“金蛋蛋”,讓“土南瓜”變成“金南瓜”。一樁樁一件件實實在在的幫助,畢節群眾都記得。但是,劉延云和他領導的扶貧團隊明白,只幫助畢節農戶銷售農產品還遠遠不夠,要想真正打贏這場脫貧攻堅仗,就必須因地制宜,精準扶貧,探索扶貧新路徑。
如今,千喜鶴已累計派駐近千名千喜鶴銷售扶貧鐵軍,建立了“農戶+合作社+經紀人+平臺”四方聯動的農產品銷售新模式,幫助全畢節市10個縣區成立了農民合作社聯合會,培養了300名農業合作社致富帶頭人,助力畢節脫貧。截至2018年底,千喜鶴在畢節實現農副產品銷售收入7億元,幫助7萬名農民脫貧致富。
“扶貧,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要有‘釘釘子’的精神?!?劉延云說,在貴州畢節扶貧,他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當地扶貧盡一份責、出一份力,為烏蒙大地這塊神奇而美麗土地上的人民找到一條“黔貨出山,品牌打造,數據支撐,精準加工,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大數據農業發展之路。
全國政協委員、千喜鶴集團董事長 劉延云 威寧五里崗三膜馬鈴薯基地考察
點沙成金,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
從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荒地鄉政府門前,向東南方向走不到1.5公里,城鎮喧囂聲漸漸變淡,田園風光映入眼簾,還伴隨著幾聲牛兒“哞哞”的叫聲。
一個育肥牛養殖基地坐落于此。作為國家貧困縣和河北省十個深度貧困縣之一,隆化縣將產業就業扶貧作為脫貧治本之策。因劉延云在產業扶貧上有著豐富的實操經驗,受到河北省委統戰部、河北省工商聯的邀約,建立了這座距離荒地鄉政府1.5公里的育肥牛養殖基地。
基地秉承“把牛場當成家一樣,把員工當成家人一樣,把牛當成嬰兒一樣”的經營理念,管理層與員工同甘共苦,吃住都在基地,以滿懷熱忱的奉獻精神扎根于扶貧助農最前線,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實現了精細化、規范化、標準化和規?;目茖W管理。截至目前,基地存欄育肥牛1600頭,已經出欄500頭,受到客戶好評。在劉延云的統籌下,這套“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扶貧運作模式已經進入良性運轉階段。自建成投產以來,基地已與281戶在冊貧困戶建立了扶貧脫貧聯接機制,年可帶動3000戶農戶增收致富。
產業扶貧雖然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但并不意味著只顧宏觀不顧細節。基地從選址起就開始關注細節,從細微處、從盡可能多的層面提高當地村民收入。
據了解,基地的82畝土地流轉位于很難產生價值的沙土地。據當地村民介紹,這片土地主要以河沙為主,村民們在河沙上鋪上了一層土壤種植農作物,每年的收成扣除投入的成本和人力,幾乎不能產生價值。選擇在此處建設養殖基地,在增加農民收入同時也將這塊位于荒地鄉的“荒地”變廢為寶,點沙成金。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劉延云反復在提案中強調農業人才的重要性。
為了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快速發展,劉延云在《關于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提案》中建議要規范合作社內部管理,加大人才培訓力度,孵化出更多的鄉村企業家群體;加大財政扶持力度,設立專項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資金,帶動農民增收多、管理規范、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和鮮明產業特色合作社傾斜。他在提交的《關于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力度的提案》中,建議營造良好氛圍,增強新型職業農民的社會認同感,吸引更多的勞動者自愿從事農業產業;創新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如探索推行“學校+農戶+基地+公司”產業聯動培訓等教育培訓模式。
“產業扶貧是一種內生發展機制,目的在于促進貧困個體與貧困區域協同發展,根植發展基因,激活發展動力,阻斷貧困發生的動因?!眲⒀釉普f,作為企業家,要帶領企業發展融入到祖國復興的浪潮中,為祖國復興大業,切實做好助農增收工作,盡到改革開放一代民營企業家應盡的歷史責任和使命擔當!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縣千鶴扶貧養殖基地內景
鼓勵民營資本參與扶貧,呼吁強化扶貧政策保障
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向貧困發起總攻,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由全國工商聯、國務院扶貧辦、中國光彩會發起的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是我國扶貧戰線上的一面旗幟。劉延云積極參與其中。在他看來,民營企業是國家扶貧大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踴躍投身脫貧攻堅,幫助眾多貧困群眾過上了好日子,是民營企業家應盡的社會責任。
在被問及應如何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產業扶貧時,劉延云這樣回答:“民企涉及到國計民生的方方面面,擁有自身獨特的產業優勢。中國的貧困地區、貧困縣、貧困村或貧困戶亦全部都有適用于自身的脫貧需求,各地區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科學調研,整體籌劃,精準分析本地區的貧困情況、致貧原因等問題,完善扶貧政策,引導相應的民營企業積極參與貧困地區的扶貧工作,將精準扶貧落到實處?!?/p>
“脫貧要有主導產業做支撐,龍頭企業擁有更多的產業資源,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給貧困人口帶來更多的收入增長。故此可以通過更優惠的政策引導龍頭企業參與產業扶貧工作,打造扶貧標桿項目,建立示范效應,推動產業集約、集聚、集群發展?!?/p>
在人才培養方面,劉延云建議,政府應提供專項資金支持,與企業合作,在貧困地區成立專業人才培訓基地,提升人口素質,讓更多的貧困人口具備一技之長,成為產業工人,讓民眾可以依靠自己的雙手收獲幸福的勞動果實。在帶動當地產業發展的同時,自身收入實現持續提升。
隨著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縣域經濟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日益凸顯?!翱h域經濟是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紐帶、農村為腹地的區域經濟,是構成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眲⒀釉频乃伎家恢痹谘由臁?/p>
“在互聯網新經濟下,縣域經濟產業結構單一;縣域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程度不高;縣域互聯網化程度不高,電子商務發展緩慢;縣域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程度低,不注重品牌建設?!眲⒀釉浦赋?,行業協會及重點企業在縣域經濟發展中未與政府形成合力。同時,還缺乏精準、高效、智能的資源整合平臺。
針對上述問題,他認為,應優化縣域產業結構,培育和發展縣域特色產業,積極引入市場資源和創新發展機制,因地制宜,科學合理規劃產業結構。在推進農業產業化方面,應加快縣域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同時,還要積極引進現代化農業技術,將極大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村城鎮化改革。
“‘為中華崛起而忘我工作’‘為祖國創造更多的財富,引領中國青年邁入一個競爭拼搏、真正擁有自我的新時代,推動中國企業管理邁向一個新臺階’!”
“這是我21歲時寫下的,是我上大學時一次辯論會的結束語,也是我當年從市委書記秘書崗位離職下海創業的初心和源動力。我最開始做的是一家小型的糧油店,一個小小的糧油店跟‘為祖國創造更多的財富’這樣的宏愿放在一起,聽起來似乎有點兒遙遠,但卻是我創業以來不變的初心?!?/p>
“現在看,我們千喜鶴在幫助扶貧;未來看,扶貧在幫助我們千喜鶴,通過扶貧事業,打造一支作風過硬的鐵軍?!?/p>
劉延云這樣講到自己的創業經歷與感受。而他自己,也正在從一個擁有大愛的企業家,轉變為“新農業”的倡導者和實踐者。(李灝妤)
編輯:秦云
關鍵詞:扶貧 劉延 延云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