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諾獎花落發展經濟學 成果可幫助精準扶貧
一家之言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利用實地實驗等方法,對一些減貧政策進行了科學評估,學術成果具有很強的社會學價值,對中國正在進行的精準扶貧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14日中午,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獲獎者為阿比吉特·巴納吉(Abhijit Banerjee)、埃絲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邁克爾·克雷默(Michael Kremer),以表彰他們“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
經濟學是一門“經世濟民”的科學。盡管全球在減少貧困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但在低收入國家以及受沖突和政治動蕩影響的國家,貧困率仍然居高不下,消除全球貧困仍是人類的重要挑戰。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把焦點投向發展經濟學,為了表彰Abhijit Banerjee、Esther Duflo、Michael Kremer在消除全球貧困方面的貢獻,給三人授予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經濟學不同于可以做實驗的自然科學,存在很大的因果判斷困難。Abhijit Banerjee、Esther Duflo和Michael Kremer、John List、Sendhil Mullainathan等一起提出了實地實驗,這是進行經濟學因果推斷的重要方法。Banerjee和Duflo是Abdul Latif Jameel貧困行動實驗室的共同創始人,該研究機構是貧困行動創新研究的分支機構,也是金融系統與貧困聯盟的成員,他們利用實驗室進行了大量自然實驗。近年來,實地實驗越來越受到經濟學的重視,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熱門領域,同樣在實地實驗具有重大影響力,今年沒有獲獎的John List等人也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有力競爭者。
美國發展經濟學家Michael Kremer,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年輕的全球領袖。Kremer的研究領域在于發展中國家的教育、衛生、水和農業,幫助制定了疫苗預先市場承諾(AMC),以促進發展中國家在疫苗方面的研究和疫苗銷售方面的私人投資。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利用實地實驗等方法,對一些減貧政策進行了科學評估,學術成果具有很強的社會學價值,對中國正在進行的精準扶貧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新中國成立7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減貧扶貧,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有望得到歷史性解決。從1978年到2017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7.4億人,年均減貧人口規模接近1900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下降94.4個百分點,年均下降2.4個百分點,是世界上減貧人數最多的國家,為世界減貧做出了卓越貢獻。中國在減貧方面的措施很多都和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學術成果一致。比如,注重教育,致力于改善農村衛生、飲用水安全等。我國政府明確提出,2020年將實現現有標準下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三位得主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幫助中國更科學地進行精準扶貧。
潘向東(新時代證券副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經濟學 貧困 扶貧 成果 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