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濟南:“商量”出一片新天地 ——濟南市政協創新協商民主機制紀實
濟南市政協主席雷杰(前左二)帶隊深入企業調研“商量”。
“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0周年大會上指出,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要把民主集中制的優勢運用好,廣開言路,集思廣益。
近兩年來,濟南市政協探索協商民主新機制,創新打造了“泉城商量”, 為各方建言資政、凝聚共識提供了新平臺。
“泉城商量”是什么?
這是濟南市政協2017年創辦的“商量”平臺,一年8-10個專題。每個專題邀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群眾代表、市直部門參加,至少3次實地調研、現場商量,最后選擇9-11人開展集中“圓桌商量”,當地電視臺等媒體全程參與,并制作成40分鐘專題片公開播出,在更大范圍內凝聚共識,匯聚力量。
如今,“商量”已經開展了18個專題,并走進千家萬戶。
集中式“圓桌商量”。
腳步向下:拓寬協商渠道 商量群眾身邊事
“現在公辦幼兒園太少,老舊小區有公辦幼兒園,但隨著‘二孩政策’放開,幼兒越來越多,有些孩子入園困難。”濟南市槐蔭區幼兒家長臺佳提出的問題,也是很多市民關心的問題。
圍繞這一問題, “商量”的第十專題聚焦學前教育。大家圍繞著“好入園”“入好園”“家園共育”三個話題,討論目前濟南的幼兒園在建設和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探討如何教育才能更有利于幼兒成長,幫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在商量選題上,我們把著力點放在人民群眾關心的民生實事、難事上。”濟南市政協主席雷杰說,我們要讓“商量”成為圍繞中心、問計于民的平臺,讓群眾作主角,落腳點放在解決問題上。
如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鄉村美?生活垃圾分類的難點在哪里?社區居家養老中的難點、痛點是什么?公交線網如何優化讓百姓出行更方便?這些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事,都是“商量”的大事,大家通過這個平臺各抒己見,訴說心聲,尋找共識。
協商于民,協商為民。通過“商量”,濟南市政協拓寬了協商渠道,向基層延伸,向群眾靠攏,走進群眾當中,商量民生實事。尤其是在專題開設前,通過網絡、手機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向社會征集話題和意見,激發了群眾參與的熱情。第十二專題探討社區居家養老問題,廣大市民給予高度關注,話題點擊量突破400萬,“商量”一下子成了網紅。
通過“商量”平臺,一些困擾群眾生活的問題很快得到了回應。開展“公交線網優化”專題“商量”期間,新開通了包括3條BRT線路在內18條公交線路。“鄉村振興”專題“商量”時,經過深入群眾征求意見和充分調研,最終聚焦 “讓農村美起來”這個主題,分解出“生活美、環境美、鄉風美”三個話題,切口小,內容實。“生活垃圾分類”則回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眼睛向下,腳步向下,基層調研有多深入,務實政協就有多少活力。” 青年作家鐘倩多次參與“商量”基層調研,她深有感觸地說,“商量”已經成為一種 “現象級”民主形式,倍受群眾認同,越來越引發民心共鳴,成為濟南現代公共治理的一道風景線。
開放式“現場商量”。
服務大局:凝聚發展共識 商量經濟社會事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不光群眾關心的身邊事要“商量”,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大事,也是“商量”的主題。
“自貿試驗區關鍵在一個‘稅’字上……”“我認為重點是從上到下要解放思想,敢想敢試……”9月10日,濟南各相關部門負責人、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和群眾代表圍坐在一起,就中國(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進行“現場商量”。
“自貿試驗區到底該怎么做?‘商量’讓我們聽到了來自企業、基層、專家的不同聲音。”濟南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任廣峰在現場“商量”結束后告訴記者,這些意見和建議在今后工作的推動落實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商量”中,政府部門負責同志與委員、專家、群眾就全市中心工作、重點任務,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問題找得更準,對策提得更有針對性。商量中提出的一系列建議被相關部門采納。
“我們采納了‘商量’的意見建議,搭建起了高校和企業全鏈條對接的服務機制。”濟南市長清區工信局局長方寶軍表示,以“大學+,引爆新動能”為主題的第十四專題“商量”開展后,長清區工信局立即報請區委、區政府專題研究,并完善了具有長清特色的“產學研3.0”工作機制。目前,山東大學百余項科技成果與長清區60多家重點企業進行深入對接,深受企業家的歡迎和好評。
這些意見和建議都是來自實打實的“真調研”。到田間地頭調研鄉村振興,到幼兒園了解孩子入園和學前教育情況,體驗乘公交車調研如何讓公交出行更加便捷。每個專題“商量”,濟南市政協都組織六七次現場調研,深入基層,了解具體情況。然后形成有溫度的調研材料,再進行集中“商量”。
第十四專題“商量”第三次現場調研,雷杰和調研組一起來到長清大學城,走進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齊魯工業大學,實地了解相關重點高校、科研院所和成果轉化情況。
“我參與的第三專題‘商量’,圍繞拆違拆臨、建綠透綠這一老百姓關心的主題,先后進行了7次調研,進社區、探現場、訪市民、問需求,僅調研筆記就寫了滿滿一本子。”濟南市政協委員李麗說,最后她積累的素材資料有五公斤重。
這樣的研究型調研、體驗式調研,讓建言資政真正號準了脈,為政府部門的決策提供了堅實的一手材料。
“‘商量’的過程,就是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凝聚共識的過程。”雷杰說,我們把學習教育、委員宣講引進“商量”,寓思想引領、釋疑增信于“商量”之中,引導各方不斷凝聚起對黨政決策部署的共識。
開放式遠程“商量”。
制度護航:雙向發力 “泉城商量”茁壯成長
有事好商量,濟南政協邀您來商量。“商量”是聽民意聚民智的傳聲筒,“商量”已經成為濟南的一張靚麗名片。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對“商量”給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商量”平臺由政協委員主持,邀請政府部門、專家學者、基層群眾代表參加,就相關問題開展面對面協商,既助力科學民主決策,又推動工作貫徹落實,既反映民聲,又引導民意,體現了雙向發力的特色和優勢。
“商量”一路走來,離不開制度化規范化的護航保障。
2017年11月和2018年2月,濟南市政協先后出臺了“商量”《工作規程》和《工作流程》,規范各個環節的工作內容、流程分工和時限要求等,保障平臺有序有效運行。其中明確提出,現場商量不少于3次。2019年4月又出臺了《關于深化提升“商量”平臺推動“雙向發力”的實施意見》,確保“商量”既簡便易行、靈活開展,又有據可依、有序可循。
目前,濟南市政協還成立了“商量”領導小組,由黨組副書記、副主席牽頭,下設辦公室統籌協調。每一個專題由一個專委會承辦,分管副主席具體負責,有關界別、黨派和區縣政協參與協辦,從制定方案到征求意見、現場商量、圓桌商量、節目播出等40多個工作日,環環緊扣,層層推進。
隨著工作的推進,“商量”已經由“泉城商量”向“全城商量”延伸,覆蓋兩級政協的“商量在縣區”相繼開花結果。濟南市槐蔭區委專門印發文件,將區、街道、社區三級“商量在槐蔭”平臺與市民熱線和信訪平臺聯動,與基層組織協商相銜接,讓政協協商走出會議室,走向社會治理一線。
目前,濟南市委已將“商量”作為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加強協商民主建設的具體措施,寫進了市委全委會工作報告和市委文件。
“泉城商量”,商量出一片新天地。
“‘商量’是一個協商民主的平臺,堅持商以求同、協以成事,真商量、不作秀,通過這個平臺找到社會各界意愿和訴求的最大公約數。”雷杰說,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上對政協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商量”2.0版,更好地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為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力量。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商量 濟南市 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