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生態環境部:2013年來74城PM2.5平均濃度下降41.7%
中新網9月29日電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29日表示,第一批開展PM2.5監測的74個重點城市,2018年相對2013年,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41.7%。
29日,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舉辦第四場新聞發布會。李干杰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這些年來一直作為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在全力推進,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
李干杰稱,以大家關心的PM2.5為例,2013年是向污染宣戰“大氣十條”實施的第一年,僅僅六年時間,第一批開展PM2.5監測的74個重點城市,2018年相對2013年,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41.7%。
“北京更為突出一些,下降了43%,尤其是這兩三年更加明顯,每年都是下降兩位數,2017年同比下降了20.5%,2018年同比下降了12.1%,今年依然保持了比較好的勢頭,1-8月份同比下降14.3%。所以,大家感覺北京的空氣質量變好了,確實跟我們的數據是相吻合的。這也說明我們治理還是有成效的。”李干杰說。
談及二氧化硫濃度,李干杰表示,這幾年二氧化硫下降幅度非常大,全國地級以上城市二氧化硫濃度由2013年的3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了去年的14微克/立方米,下降了60%。另外,重污染天氣影響的范圍、發生的頻次以及每次發生后的嚴重程度都明顯減輕。
提到能夠取得這些工作成就的原因,李干杰指出,一是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和治理格局。2013年制定發布《大氣十條》,五年過去,去年接續制定發布了《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成立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建立了汾渭平原、長三角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
“通過這些工作把我們的頂層設計、治理格局確定了下來,這是非常重要的。”李干杰表示。
二是大力調整優化“四大結構”。李干杰稱,治理大氣污染“四大結構”是最為重要的,必須進行調整優化,不調整優化“四大結構”,大氣污染治理肯定做不好。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這幾年變化都非常大。
“比如說產業結構方面,火電超低排放改造比例已經達到80%以上,鋼鐵的超低排放改造也取得了相當的進展。我們煤炭所占的比重過去一直很高,2011年、2012年是70%左右,去年降到59%,這是很不容易的。非化石能源比重去年提高到14.3%。另外,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比如運輸結構方面,這些年淘汰了老舊車、黃標車2400多萬輛,這方面大大減少了污染排放。”李干杰說。
三是持續加強能力建設和科技支撐。李干杰提到,“這些年我們建立健全國家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網絡,設立1436個監測點位,基本上實現了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的有效監控,并確保數據真實準確,使得數據和老百姓的感受是完全一致的,也解決了過去‘兩張皮’的問題。另外,還成立了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為摸清污染來源,以及主要傳輸規律發揮了很好作用,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了很好的支撐保障。”
四是著力強化執法督察和公眾參與。2017年,通過強化監督,發現和交辦了3.89萬個涉氣環境問題,去年發現和交辦了5.2萬個問題。這些問題整改率達到了99%以上。
李干杰表示,今年繼續‘照單抓藥’,同時,積極推動公眾參與,尤其是發揮公眾包括非政府組織等,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方面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使之成為很好的幫手。“比如我們發現交辦的問題里面,有差不多一半都是群眾舉報、各個方面提供給我們的信息,這也使得我們工作效率成倍提高”,李干杰說。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下降 李干 干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