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自適應、自主、自成長
———奇安信集團副總裁張聰談“內生安全”
當前,網絡安全的內涵和外延在不斷擴大,網絡環境經歷了從互聯網到網絡空間的演化,互聯網時代的安全目標主要是防止數據被破壞、被泄漏和網絡癱瘓,網絡空間安全時代的安全目標,是包含設施、數據、用戶、操作在內整個網絡空間的系統安全。伴隨著網絡環境從I到C的演化(從Internet到Cyberspace),網絡安全行業面對的客戶正在經歷從toC到toB的變化,網絡安全觀也正在經歷從外到內的進化。
“從改變觀念、重視安全到開始運用大數據做到看見、看清威脅,從協同聯動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構筑防線到強調人的決定性作用,再到開始逐漸從外部向內部進化,我們正在觸及網絡安全的本質。”張聰說:“奇安信在2018年提出了安全從0開始,呼吁要在信息化系統從0到1的建設過程中就開始考慮安全。我們通過一年的實踐發現,安全能力必須在內部的業務系統上構建,才能真正解決客戶的業務安全問題。所以今年我提出一個詞,叫內生安全。”
在張聰看來,內生安全能力具有自適應、自主、自成長三大特性:
一是自適應的內生安全,很像一個強壯的免疫系統,既能做到“明察秋毫、防微杜漸”的告警功能,又能擁有“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和“不惜一切代價,消滅入侵之敵”的防御功能。“當信息化系統具備了自適應的內生安全能力后,針對一般性網絡攻擊就能自我發現、自我修復、自我平衡;針對大型網絡攻擊能自動預測、自動告警和應急響應;應對極端網絡災難時能保證關鍵業務不中斷。”張聰舉例說,
二是自主的內生安全,通俗理解就是“我的安全我做主”。張聰認為,每個組織必須針對自己的業務特性,立足于自己的安全需求,建設自主的安全能力。如果只依靠購買外部的安全能力,而沒有自主的安全能力,是不能解決安全問題的。安全大數據也好、安全大腦也好,都必須和這個組織的業務場景數據、業務系統結合起來,否則解決不了它的安全問題。
三是自成長的內生安全。張聰解釋到,就是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讓安全能力應該能做到動態提升,核心是人的進步和成長。在網絡安全領域,通過網絡風暴演習、滲透測試等手段,讓人才在攻防對抗中成長起來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在張聰看來,歷史上任何強大的軍隊,都是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現在,我們面臨網絡戰的威脅,不經過錘煉是不可能成為強軍的。
在聚合系統、數據和人才實現內生安全能力上張聰也向記者談了一些思考:傳統的網絡安全防護都是“外生”的,立足于邊界防護,就像是給人戴上了口罩,極其脆弱。聚合是實現“內生安全”的必要手段,信息化系統和安全系統的聚合,產生自適應安全能力;業務數據和安全數據的聚合,產生自主安全能力;IT人才和安全人才的聚合,產生自成長的安全能力;同時,要實現自適應,需要把信息化系統與安全系統聚合起來;要實現自主,則需要的是業務數據和安全數據的聚合;而要實現自成長,則要靠IT人才和安全人才的聚合。
“網絡安全體系中,人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一個具體的安全業務場景中,我們既需要懂金融、工業等專業知識的IT人才,也需要具備打補丁、配置安全策略等專業能力的安全人才。只有聚合起IT人才和安全人才,才能真正讓安全運轉起來。”張聰最后說。
編輯:秦云
關鍵詞:奇安信集團 張聰 內生安全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