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復興路上>特刊報道>探索改革路 探索改革路
國家戰略 政協擔當——九屆全國政協助力推進新世紀現代化建設綜述
九屆全國政協的五年是處于世紀之交的五年。特殊的時間節點和歷史背景,賦予了九屆政協重要的歷史使命。
九屆全國政協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有重點地進行調查研究,形成了許多內容翔實、觀點鮮明、論證周密的調研報告,提出了大量切實中肯的意見和建議,對制定和實施“十五”計劃、依法治國方略、科教興國戰略、西部大開發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文化建設等重大決策,作出了積極貢獻。
■獻策:依法治國方略
今天當我們回望中國法治化的進程時,依然能夠看到在政協會議上那一個個光輝的身影。
全國政協九屆一次會議期間,委員們圍繞實施依法治國方略提交了30多份發言材料,在大會收到的提案中,呼吁用立法來解決社會問題的提案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在大會上,張寶文、黃景鈞委員的聯合發言與梅養正委員發言的主題都和“依法治國”方略有關。
全國政協九屆二次會議期間,社會和法制委員會配合國家“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對政法隊伍反腐倡廉、教育整頓問題進行了調查。
2000年3月,全國政協九屆三次會議如期召開,委員們就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積極發表意見、提出建議。其中,樂壽長委員在大會發言中提出了關于強化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思考。
對人口與計劃生育立法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修訂草案)》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司法體制改革問題,提案委員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分別進行了認真調查研究,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圍繞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制定開展研討或協商,也是各專委會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九屆全國政協期間,社法委對“西部開發的法制環境”進行了調研,建議要加快有關立法步伐,走“依法開發”之路。
對全國人大有關專委會送來的投資基金法、科普法、文物保護法、清潔生產法、防沙治沙法等法律的草案和修訂案草案,認真組織委員中的有關專家學者和代表人士進行研討,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對國務院有關部門送交的《國旗升掛使用規定》《專業技術人員執業資格管理暫行條例》《關于促進社會投資的若干意見》等征求意見稿,分別組織委員進行座談討論,并將意見及時反饋。
這些工作體現了重要問題“決策之前在政協進行協商”的精神,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制定、完善發揮了政協的作用。
■建言:對外開放大局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遵循的重要原則。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前后,人民政協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圍繞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可能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建言獻策。
在2000年3月全國政協九屆三次會議期間,委員們對中國應如何加快改革擴大開放,迎接“入世”接受挑戰提出了許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委員們認為,中國加入WTO,參與國際合作與分工,將會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存在著諸多挑戰,建議:以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為重點,塑造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增強企業競爭力;加快財政金融體制改革,確保經濟較快增長;加速推進西部大開發進程,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推進城市化戰略,避免城鄉差距的擴大;加快政府管理體制改革,逐步完善市場經濟的法治基礎……
2001年,全國政協九屆四次會議期間政協委員提交了《關于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如何轉變政府職能并采取對應措施》《如何加強投資軟環境建設等方面》的提案。
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人民政協繼續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方面的優勢,奉獻了許多富有針對性的建議。俞云波、單大年、俞曙霞等多位委員以提案、大會發言等形式發出聲音,如《迎接WTO優化“軟環境”》《WTO與出口產品反傾銷對策》《做好加入世貿過渡期的應對工作維護我國現代商業流通領域的正當權益》《適應入世需要,規范和發展我國的中介組織》……
在經濟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成為這一歷史進程的受益者。想起10多年前,委員們為了中國經濟融入全球而做出的努力,不得不感佩他們的遠見和擔當。
■反對分裂國家維護祖國統一
按照“一國兩制”的方針發揮人民政協的優勢,九屆全國政協積極開展了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方面的工作。
20世紀末,時任臺灣當局領導人李登輝悍然提出“兩國論”的荒謬論調,企圖借助外國勢力實現其分裂意圖,臺灣局勢陷入危機的邊緣。“臺獨”分裂勢力的日益猖獗,對祖國統一進程構成巨大的威脅。
當時,民革中央認為,涉臺法律問題是反分裂斗爭中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長期以來,臺灣當局為實現臺灣的“法理獨立”做了大量準備,進行了6次所謂的“修憲”。在國際上,美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以國內立法形式通過了《與臺灣關系法》等法律或議案。
在深入研究后,民革中央于2000年在全國政協九屆三次會議上提出《關于盡速制定“反分裂國家行為法”的建議》,并就制定這部法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法案名稱、立法原則和內容作了重點說明。該提案受到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被列為特別重要提案,并就此進行專題研究和討論,提案為2005年全國人大制定反分裂國家法提供了重要參考。
反分裂國家法出臺后,全國政協力促“反獨”與“促統”形成合力,廣泛凝聚共識,為推動祖國和平統一發揮積極作用。
■重點調研、精準提案,推動產業發展
2000年3月召開的全國政協九屆三次會議上,民進中央提交了黨派提案《關于建設隴海線星火產業開發帶,推動中、西部經濟發展的建議》。這個提案得到了全國政協的重視,被列為1號提案。科技部對這一提案也非常重視。在全國政協會議期間,全國政協有關部門和科技部的領導專門聽取了民進中央領導的意見,同時還廣泛聽取教育部、農業部等部門的意見和建議。
2000年4月,科技部會同全國政協就這一提案舉行座談會,對提案建議的內容進行了認真研究。同年7月,科技部辦公廳對該提案給予回復:“我部決定采納提案中所提建議,將西部隴海線星火產業開發帶建設作為“十五”星火計劃,作為貫徹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一項重要工作。”
追溯關中星火產業帶和河西走廊星火產業帶的立項與建成,可以說是多黨合作的又一成功實踐,也是參政黨在人民政協這一舞臺上發揮作用的又一次成功實踐。
2001年4月20日至30日,由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萬國權任組長的道路運輸立法專題調研組,在福建、廣東就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的道路運輸立法進行了調研,形成了《關于道路運輸立法情況的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根據我國加入WTO的對外承諾,道路貨運、倉儲和汽車維修市場將全面開放,建議國家盡快出臺道路運輸法。
報告報送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吳邦國在報告上作了重要批示。交通運輸部將報告作為2001年的工作重點,決定推動道路運輸法盡快出臺,同時加強道路運輸安全管理,推動了我國交通運輸業的健康發展。
從九屆全國政協開始的一系列調研,廣泛涉及農村文化建設、城市文化建設、文物保護、文化產業開發等等。2002年,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思卿率領政協“發展文化產業”聯合調查組,先后赴湖南、江蘇、重慶等地考察,對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問題進行研究分析。調查組建議:將文化產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布局,制訂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調整產業結構,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建立國家文化產業發展基金,加強文化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建設,創造有利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環境。
時至今日,當年對于文化產業的許多構想已經成為現實,文化產業也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報記者王金晶整理)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