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打通醫養結合的堵點
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的《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已在9月11日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擬于近期多部門聯合印發。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月17日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了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的有關情況,并就公眾關心的話題答記者問。
已形成四種服務模式
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全國老齡辦常務副主任、中國老齡協會會長王建軍說,我國自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規模大、速度快、持續時間長、發展不平衡、老年人健康問題比較突出。截至2018年年底,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近2.5億,占總人口的17.9%。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近1.8億,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口超過4000萬。相對獨立的醫療衛生、養老服務體系難以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養老需求,急需推進醫養結合。
據了解,我國2015年啟動醫養結合工作。當前,全國設立了90個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市,各地陸續出臺了省級實施意見,22個省份設立了省級試點單位。截至目前,全國共有近4000家醫養結合機構(指兼具醫療衛生資質和養老服務能力的醫療機構或養老機構),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建立簽約合作關系的有兩萬多對,并形成了4種相對成熟的服務模式:醫養簽約合作;養老機構設立醫療機構;醫療衛生服務延伸至社區、家庭;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實現融合發展。
5方面舉措破解發展難題
《意見》著眼近年來各方反映較多的制約醫養結合發展的堵點、難點問題,提出了5個方面的多項政策措施。
強化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銜接。制定醫養簽約服務規范,鼓勵養老機構與周邊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簽約合作。改擴建一批社區(鄉鎮)醫養結合服務設施,城區新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可內部建設社區醫養結合服務設施,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設置康復、護理病床和養老床位。
推進“放管服”改革。要求各地簡化醫養結合機構審批登記工作,涉及同層級相關行政部門的,實行“一個窗口”辦理。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養結合機構,支持社會辦大型醫養結合機構走集團化、連鎖化發展道路。鼓勵保險公司、信托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作為投資主體舉辦醫養結合機構。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經認定為非營利性組織的社會辦醫養結合機構,按規定享受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政策。各地要加大向社會辦醫養結合機構購買基本醫療衛生和基本養老等服務的力度,各級用于社會福利事業的彩票公益金要適當支持開展醫養結合服務。要保障醫養結合機構建設發展用地。對使用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開展醫養結合服務的,予以無償或低償使用,符合規劃用途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依法用于醫養結合機構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拓展多元化投融資渠道。
優化保障政策。研究出臺上門醫療衛生服務的內容、標準、規范,完善上門醫療服務收費政策。加大醫保支持和監管力度,厘清“醫”“養”支付邊界,基本醫保只能用于支付符合基本醫療保障范圍的醫療衛生服務費用。大力發展醫養保險。
加強隊伍建設。設立一批醫養結合培訓基地,各地要分級分類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支持醫務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明確提出醫養結合機構中的醫務人員享有與其他醫療衛生機構同等的職稱評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等待遇。
優化機構審批流程和環境
針對“有些機構反映舉辦醫養結合機構審批難、審批慢”的提問,王建軍專門進行了回答。王建軍表示,5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民政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同出臺了《關于做好醫養結合機構審批登記工作的通知》,優化醫養結合機構審批流程和環境。該文件印發后,從各地、各個層級舉辦醫養結合機構的實際情況來看,辦理程序復雜、辦理難的問題已經得到有效緩解。
此次《意見》明確指出,各地要優化醫養結合機構審批流程和環境。養老機構舉辦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的(不含急救中心、急救站、臨床檢驗中心、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港澳臺獨資醫療機構),設置審批與執業登記“兩證合一”。醫療衛生機構利用現有資源提供養老服務的,涉及建設、消防、食品安全、衛生防疫等有關條件,可依據醫療衛生機構已具備的上述相應資質直接進行登記備案。
加強農村和社區工作
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表示,國家衛生健康委將會同民政部等相關部門,深入推進醫養結合工作。
加強農村和社區醫養結合工作。實施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工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或社區養老機構、敬老院利用現有資源,內部改擴建一批社區(鄉鎮)醫養結合服務設施,重點為社區(鄉鎮)失能(含失智)老年人提供集中或居家醫養結合服務。農村地區可探索鄉鎮衛生院與敬老院、村衛生室與農村幸福院統籌規劃,毗鄰建設。
提高醫養結合服務質量。深化醫養簽約合作,制定規范,養老機構中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可與簽約醫療衛生機構建立雙向轉診機制。加強醫養結合機構的醫療衛生服務和養老服務規范化管理,制定監管和考核辦法,加大對醫養結合服務質量考核檢查力度。研究制定醫養結合機構服務指南和管理指南。加強醫養結合信息化支持。
加大對社會力量參與醫養結合工作的支持力度。如協調相關部門,優化投融資引導政策,完善財稅價格政策。對在社區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等服務的機構,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稅費減免、資金支持、水電氣熱價格優惠等扶持。在不改變規劃條件的前提下,允許盤活利用城鎮現有空閑商業用房、廠房、校舍、辦公用房、培訓設施及其他設施提供醫養結合服務,并適用過渡期政策,5年內繼續按原用途和權利類型使用土地等。
編輯:劉暢
關鍵詞:醫養 結合 機構 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