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南粵先賢館首次夜間開放
南粵先賢館首次夜間開放
一場邂逅: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傳統祭月儀式
小朋友學習投壺紙燈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9月9日晚,借中秋節來臨之際,“‘越’夜‘月’魅力——夜游越秀中秋活動”在南粵先賢館拉開了帷幕。本次活動由越秀區文物博物管理中心、越秀區文化館、越秀區旅游發展中心聯合主辦,結合中秋傳統節日主題,首次實現南粵先賢館夜間開放,當天延時開放至20時30分。館內呈現了傳統祭月、品茗賞茶、琴“詩”合鳴、燈謎競猜、投壺紙燈等一系列夜間文化觀賞及體驗活動,打造“旅游+文化”的全域旅游夜間新模式,為忙碌工作的市民和匆忙觀光的游客提供獨特的“夜游越秀”游覽體驗,進一步滿足了市民游客多樣化的文化旅游消費需求。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廖靖文
通訊員吳旭、蘇卓健
中秋祭月:看古人如何優雅地過中秋節
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成為了先民崇拜的對象。中秋節慶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祭月作為中秋節重要的祭禮之一,從古代延續至今,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同時也成為現代人們渴望團聚、寄托對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態。活動當晚,一眾身著傳統漢服的“仙女”(祭司)翩然降臨南粵先賢館,帶領著市民朋友們心懷虔誠、對月祈禱,看古人如何優雅地過中秋節?!跋膳蓖ㄟ^焚香、祭酒、拜月、獻舞、讀祝、放荷花燈等步驟,解鎖古人祭月儀式,將傳統中秋祭月的內蘊進行了充分展示。祭月結束隨后,市民觀眾們還進行了放荷花燈活動,荷花燈帶著眾人的美好期許,隨著水池微波而起伏晃動,為漸濃夜色鍍上了美好的光華。
琴“詩”合鳴:當古典詩詞遇上傳統樂器
古琴、洞簫、古塤,聲聲落地,懷人、思鄉、離情,字字入心……活動當晚,中國傳統樂器與南粵先賢經典詩詞來了一場琴“詩”合鳴的親密碰撞。張九齡的《望月懷遠》、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月兔茶》、韓愈的《月池》、屈大均的《新月》、陳恭尹的《月重輪》、丘逢甲的《中秋白云山能仁寺看月有懷覃孝方、周立之》等古典名篇被表演者們以古典與浪漫交融、傳統與創新兼顧的形式進行演繹,結合傳統劍術與單人獨舞的演出,在情、意、境交融之下提升了古典詩詞的韻味。今夜聞君琴“詩”語,如聽仙樂耳暫明。琴“詩”合鳴活動一次次地將觀眾帶入中華古典詩詞的優美意境中,讓現場的觀眾無一不置身于如夢如幻、精彩非凡的視聽享受之中。
燈謎競猜:月夜“斗智”樂趣多
猜燈謎活動更是中秋節必不可少的娛樂活動之一。華燈初上,南粵先賢館內更是流光溢彩,館內點亮了百余盞各色燈籠,將夜空下的南粵先賢館襯托得美麗動人,更為夜空下進行的燈謎競猜增添了幾分趣味。燈謎競猜的謎面內容豐富多彩,涵蓋了詩詞、經典名著、科學知識等方方面面?;顒蝇F場人頭攢動,前來參加猜燈謎的不少市民或偕老帶幼,或三五成群,或兩兩交流,大家相互討論著謎面內容,場面火爆、熱烈。在領獎處,猜中燈謎的市民也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領取到獎品的市民臉上洋溢著滿滿的成就感和喜悅感。猜燈謎活動既能啟迪智慧又能迎合節日氣氛,還增強了家人與朋友間的互動,更能讓孩子潛移默化下接受到一次良好的傳統文化教育,學習到在書本上難以學到的知識,豐富了課余學習生活。
追憶童趣:岑圣權廣府童趣作品展
除了趣味十足的互動項目,活動當日南粵先賢館還啟動了《月光光,照地堂——岑圣權廣府童趣作品展》。岑圣權先生為廣東地區知名的人物畫家,師從著名人物畫家林墉。展覽展出了岑圣權老師的廣府童趣人物作品,包括廣府童謠、廣府童趣、母子情三個部分。展出的作品中,岑圣權老師將童年生活中最平常、最普通的事件勾勒成記憶中的畫卷,每一幅畫面盡管都是生活瑣碎之處,卻又都是絕大多數人曾經經歷過的真真切切的存在,它展現出來的每一個場景都能引發共鳴。
編輯:楊嵐
關鍵詞:南粵 先賢 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