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高風險資產壓縮明顯 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
經歷了兩年多的嚴監管,當前銀行業風險形勢如何?嚴監管的態勢是否會持續下去?在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銀行支持實體經濟有哪些變化?針對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中國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近日進行了解答。
主動出擊 高風險資產壓縮明顯
通過治亂象,銀行機構資產高速擴張、虛增規模的頑疾得到遏制。“兩年半以來,銀行業資產增速從過去的15%左右降低到目前的8%左右,按原有增速算,相當于兩年半以來總資產少擴張約54萬億元,主要是通道業務和脫實向虛的業務。”肖遠企說。
影子銀行規模大幅縮減,共壓縮高風險資產約14.5萬億元;同業理財余額較2017年初下降85%,監管套利突出的同業投資減少3.65萬億元;信托公司事務管理類信托業務規模同比下降13.15%。
“這些都是難啃的骨頭,一些機構不愿意主動暴露處理風險,這要求監管部門主動出擊,進行早期干預化解。”肖遠企說。
他表示,壓降通道類高風險資產不僅為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開了一個好頭,也為銀行機構增加對實體經濟信貸支持騰出更多空間,從而確保貸款增速與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相匹配。
肖遠企說,過去,銀行業資產增速高出GDP增速1倍,目前已經基本與GDP增速相匹配,金融與實體經濟循環更加暢通,同時為處置風險打下很好的基礎。
突出重點 嚴密防范信用風險
防范化解信用風險是銀行業風險的突出任務。據了解,兩年半以來,銀行業累計處置不良貸款4.4萬億元。
肖遠企表示,監管部門要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一方面從源頭上管控新的不良貸款的產生,另一方面要加大對增量的處置力度,包括要求銀行多計提撥備進行不良核銷。
不良貸款的處置,有效降低了信用風險,也騰出信貸空間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當前的貸款增速對實體經濟增長起到了良好支撐。貸款要占用資本,如果沒有處置不良貸款騰出的空間,是很難做到的。”他說。
對一些問題機構的風險處置會不會造成風險外溢?肖遠企表示,通過壓縮高風險業務,表外業務轉到表內,計提相應的撥備覆蓋,業務管理更規范,監管看得更清楚。“這是化解風險的有效手段,不會造成風險外溢。”
結構優化 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提升
防風險治亂象的同時,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也在加大。今年前7個月,用于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0.8萬億元,同比多增7798億元。
更多資金投向民營和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7月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0.7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4.86%,比各項貸款增速高7.18個百分點。
除了貸款渠道,債券渠道也在發力。數據顯示,目前銀行保險機構表內外資金穿透后投資債券共計68萬億元,其中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余額超過7.3萬億元,占全部專項債余額的比重超過80%。
在監管鼓勵加大對制造業等領域支持力度的背景下,信貸投放會不會集中到龍頭企業?肖遠企表示,銀保監會推出的聯合授信機制,目前已在1000多家企業試點,將總結經驗向全國推廣。“銀行盲目追尋一個企業的現象已大大緩解。”他說。
持續鞏固 嚴監管態勢不變
在當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加大的背景下,嚴監管的態勢會不會發生改變?肖遠企明確表示,嚴監管的取向沒變。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銀保監會系統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2268件,處罰銀行和保險機構1239家次,處罰責任人員1664人次,罰沒金額5.94億元。
“不同時期,監管重點要與監管對象的風險水平、業務結構等方面的變化密切關聯起來,但對違法違規、擾亂市場秩序行為的嚴監管是不會放松的。”肖遠企說。
他表示,當前嚴監管的一大特點是加大了對處罰的披露力度。“處罰不能羞羞答答、遮遮掩掩,要公開向社會披露,并要求機構向董事會、監事會披露,經營管理層不能自己消化掉。”
肖遠企表示,下半年會繼續加大處罰的披露力度。“處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通過處罰達到治理亂象、維護行業穩健發展的目的。”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風險 經濟 實體 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