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換道超車中國創新新選擇

2019年09月10日 12:46 | 作者:鄧中翰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微信圖片_20190910123850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喜慶的氛圍,讓我回憶起20年前,我受邀參加國慶觀禮。在觀禮臺上,我看著一輛輛承載著我國50年偉大成就的彩車從面前駛過,內心非常激動。作為在外留學的中華兒女,我強烈地感覺到,應該用自己所學,為國家做些什么。

當天下午,我和幾位團隊成員在長城下做出了影響一生的決定:回國,發展我們自己的芯片事業,為中國科技自主創新探索一條道路。

我國兩彈一星元勛、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周光召同志找我談話,提出我國已經有了“銀河”工程,我們這個工程就叫“星光”。我特地又提出加上“中國芯”——這三個字代表留學人員回國報效祖國之心。

就這樣,星光中國芯工程正式起航。

此前,我們在美國硅谷曾創立過一家科技公司,深知硅谷之所以厲害,除了表面上看到的技術人員扎堆、能把握行業前沿方向以外,更重要的是它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創新體系,任何一個小的創新種子,在那里都可能長成大樹、森林。

為此,1998年,我曾寫過一篇文章發表在國內的報紙上,介紹美國硅谷的創新經驗。

現在,我們有機會把當初的設想在祖國實現,這是多么讓人激動的事。幸運的是,星光中國芯工程一開始,就得到了國家相關部委、北京市政府,以及各方面的支持。經過多年實踐,我們也逐漸摸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實際和發展需求的科技創新之路。我把它總結為三個要點。

第一個是找準創新方向。

1999年的中國,在商用芯片領域基本處于一窮二白的面貌。當時,我們在國外曾主攻數碼成像技術。這在當時全球都是一個空白領域。這兩個空白,正是我們發力的空間。過去,市場上的攝像頭都很復雜,需要用五顆芯片組成一個攝像器。我們的方向,就是把它們集成在一個芯片里,體積更小,功能更強。

我和楊曉東、金兆瑋、張韻東等核心團隊骨干用了兩年多時間,集中力量在這個點上尋求突破。終于,2001年,我們第一顆百萬門級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芯片“星光一號”誕生,用數百項專利,撬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蘋果、索尼、三星、惠普、IBM、飛利浦、戴爾……國際上的主流品牌廠商,基本上都用了我們的芯片。當時,我有個小本子,把國際上最著名的品牌都記在上面,每打進去一個,品牌就勾掉一個,直到把所有的選項都勾掉,當時一度壟斷了這個市場,占有國際60%至70%的市場份額。

我們接連推出了星光2號、星光3號、星光4號、星光5號,成功地在電腦圖像輸入芯片領域實現了長期領跑。這也為后來互聯網時代來臨,為微信、Facebook等傳輸圖像信息提供了基礎條件。

2004年,星光中國芯工程團隊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人民大會堂從國家主席的手中接過了證書。2005年,星光中國芯工程運營主體中星微電子,又以沒有任何知識產權糾紛的中國本土科技公司身份,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在此上市的芯片技術公司。

2006年,當我們的芯片應用在蘋果第一代超薄型電腦上,第一次將攝像頭嵌入很薄的電腦屏幕時,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怎么能夠將這個相機做得這么小、效果還這么好?現在,大家都已經習以為常了。這就是技術進步的力量。技術創新需要積累,也面臨強大的競爭,先發者往往具有巨大的優勢。我們的突破就在于先期就有一定的技術積累,而且了解行業前沿,知道市場所需,并且占得了先機。這幾點,缺少一樣,我們都不會走得這么順利。

第二個是抓住技術演進規律不斷突破。

技術進步無止境。這是我們一開始就明白的道理。

據統計,2018年,我國芯片進口花掉了3000多億美元的外匯,這說明我們自己能做的芯片還比較少,市場對外依賴比較大。而星光中國芯從2001年開始,出口了我國第一顆商用芯片,成功打入了國際市場。這說明,我們的技術得到了客戶認可,在國際上有很強的競爭力。

20年來,星光中國芯工程總共申請了十五大核心技術專利體系,每個領域都在國際上取得了突破,現在已經有3000多項專利,而且主要是發明專利。我們在可視通訊方面,為國內、國際創設了標準。比如,參與制定了手機可視通訊的MIPI國際標準。2006年,世界半導體設計協會給我們頒發了GSI大獎。

創新核心在人。我們這個團隊,核心骨干現在有上千人,其中100多位是從國外回國的優秀高端人才。我們與清華合作建立了中星微芯片研究中心,我自己在清華作為兼職教授也會給學生講些專業課,已經培養了120多位碩士和十幾位博士,還有數量更多的本科生。

從技術到產業,是一個飛躍。比如安防市場,全球越來越重視。我們和合作伙伴一道,推動中國安防市場走在全球前沿。

我們基于核心技術,在安防領域牽頭參與制定了我國《安全防范監控數字視音頻編解碼技術標準》,簡稱SVAC國家標準。在國標委、公安部、工信部等部門聯合推動下,它成為強制性標準體系,在天網工程、雪亮工程、數字邊界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為維護國家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我國現在基本實現了安全網絡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程可控和全時可用,成為全球公共安全領域里面最重要的一張名片,讓人民群眾真正有安全感、幸福感。

第三個是政企合力不斷改善營商環境。

星光中國芯工程是一個時代的縮影。不僅體現在創新上,也體現在營商環境改善上。我們經歷了很多的第一次,比如,成為中關村第一個以無形資產入資的公司、財政部第一個用風險投資方式注資的公司,等等。

1999年,我們回國時落腳在中關村,當時國家規定的注冊公司管理辦法,與美國差別很大,公司入股都需要用現金。我們是第一家以知識產權作為股本占35%股份,成立的公司。要知道,當時怎么評估無形資產的價值、價格,就是頗費周章的事。

在國家財政部電子發展基金直接投資下,在工信部直接領導下,在科技部、發改委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們承擔并且啟動了星光中國芯工程,建立了數字多媒體芯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隨著營商環境改善,在我們之后,有數百位海外留學人才回國創業,有很多企業最終實現在美國、在香港、在內地A股和創業板上市。隨著中星微電子上市,財政部的投資也以溢價20多倍退出。2014年9月,以此為基礎,并總結地方探索的經驗上,工信部、財政部指導下成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基金,有力推動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20年來,星光中國芯工程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肯定,我本人也榮獲了很多國家級榮譽,擔任了一些重要職務,包括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全國人大代表、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團隊在2004年和2013年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等。這既是知識分子許身報國的榮耀,也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面對未來,我們正走向產業深處。隨著摩爾定律接近物理應用極限,理論界和實務界正在尋求新的突破。我們也提出并開始應用XPU—智能摩爾定律,希望從原來物理層面、信號層面直接過渡到信息層面,為產業開拓更廣闊的前景,為人類信息傳輸做出我們自己的貢獻。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中國 星光 創新 芯片 工程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的电影手机版 | 亚洲热情在线地址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 | 尤物丁香婷婷亚洲开心五月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 日本亚洲欧美另类在线图片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