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雨中漫步小婁巷,感受千年文化
雨中漫步小婁巷,感受千年文化
詩人們雨中漫步小婁巷。
“走進煙雨江南,體驗千年才巷。”2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詩歌大賽全國著名詩人采風活動來到無錫梁溪區小婁巷,來自全國各地的詩人在秋雨中踏著青石板路,沿著這條古街道,觸摸這條歷經歲月洗禮的才巷。
觀感:小婁巷有大文章
在采風活動的啟動儀式上,各位詩人首先觀看了梁溪區的宣傳片。江蘇省委原副書記、江蘇省文聯名譽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著名詩人顧浩表示,無錫很大,這次有機會來梁溪重點看看小婁巷,他認為小婁巷有大文章,一定會發展起來。
江蘇省委宣傳部原部務委員、江蘇省文化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李朝潤說,在古巷中發生的故事,往往是一個時代的回望,從古巷中走出的人物,常常和一個國家的命運連在一起。
隨后,無錫市梁溪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張莉女士致歡迎辭。她說,小婁巷的重啟是梁溪挖掘歷史文化遺產、修繕重點文保單位的豐碩成果。如今,小婁巷歷史文化街區圍繞“以文化為靈魂,以商業為基石,以科技為手段”的理念,結合四大家族的歷史文化特點,通過“歷史文化+故事演繹、江南文化+場景體驗、創新科技+網紅IP”等一系列主題活動的塑造,成為傳統與時尚相結合、文化與旅游相結合、開發保護與經濟效益相結合的歷史文化街區。
體驗:雨中感受千年文化
啟動儀式后,參觀開始。采風的詩人一行從佚園會堂開始了參觀之旅。
這是一座民國初年的花園,面對白墻黑瓦,聽著雨打芭蕉,詩人們忍不住在園中駐足。看著墻壁上孫中山先生題詞石刻的“樂天”二字,大家的記憶仿佛瞬間被拉回到百年前。
從佚園出來后,詩人們來到金勝神廟,它原屬無錫市金匱縣的財神廟,現在屬于移址重建,金勝神廟的主軸線上同時豎立繡衣坊、叢桂坊這兩座牌坊,都是昔日皇帝所御賜的牌坊,隨后一路前行,詩人們來到了王庚將軍舊宅將軍府、萬備堂,這里有太湖石“五老峰”,后折回前往少宰第、張孟肅宅、談氏宗祠、福壽堂。半個多小時的參觀,雖然天空下著雨,但絲毫沒有影響詩人們對小婁巷過往的探索。
小婁巷歷史可追溯到宋代,北宋宣和七年(1125),金兵虎狼之師貢獻東京(汴梁),擄走北宋徽、欽兩帝。身為帝師的談信,拼死保護九皇子趙構南渡長江至臨安(今杭州),建立南宋朝廷。宋高宗為了酬謝談信,御賜無錫城內鳴珂里(小婁巷)一帶大片宅第和土地,談信定居小婁巷,世稱壽齋公。從明清兩代開始,秦、王、孫三大家族開始興盛,由此小婁巷逐漸發展成為談、秦、王、孫四大名門望族世居地,僅明清兩朝就出了1名狀元、11名進士、15名舉人,80余名秀才,到了當代,兩院院士、高校校長亦頻出此處,是無錫有名的“人文勝地”、“才子巷”。目前,小婁巷歷史文化街區共有24組文保建筑,2013年小婁巷建筑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隱匿于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城心之上,是少有的保存在中心城區的一條古老幽靜的千年才巷,也是無錫現存歷久、面積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弄巷。
交流:歷史文化街區重在傳承
江蘇省文化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李朝潤在參觀完小婁巷之后表示,在綿綿秋雨中走進小婁巷,似乎讓人一下子穿越回千年,由此看到了歲月的變遷,激發了創作的靈感。《揚子晚報》《揚子江詩刊》“詩風”詩刊顧問黃東成說,打造歷史文化街區關鍵點就是要保存原來文化的本身性。
來自于廣東省的《作品》雜志社社長楊克表示,像小婁巷這樣的古街巷弄一下子出了這么多文人,這在許多地方是不可能有的事情,在一片現代化的鋼筋水泥之中,保留了一小塊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地方在這里顯得格外有價值和意義。《詩潮》主編劉川表示,雖然現代社會離不開與時尚結合,但是更多的需要體現文化真正的東西。《海燕》雜志主編李皓說,從這個小巷子,大家可以看到江南,看到無錫,看到歷史,看到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傳承精神。
無錫市作協主席黑陶先生表示,小婁巷是唐詩三百首的編撰地,無錫的詩歌傳統特別深厚。著名詩人王學芯說,通過小婁巷,讓外地的游客深刻地了解到無錫是一座深厚的歷史、人文積淀的風水寶地。
無錫益田小婁巷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秀紅表示,小婁巷從今年6月底開街以來,已經舉辦了很多場活動,大部分都是跟弘揚傳統文化有關,包括此次全國詩人的采風,他們就是希望引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對“根”的傳承。
編輯:楊嵐
關鍵詞:婁巷 文化 雨中漫步小婁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