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脫貧者說 脫貧者說
不甘當殘疾人,要當自強致富的能人——溫泉養龜助脫貧
今年春節期間,一個雨雪紛飛、大霧彌漫的上午,在大別山區的湯池畈特種水產養殖場,只見溫室大棚的數個水池里,一片一片、密密麻麻的小烏龜,正在水中慢慢地游動。此刻,室外的氣溫已接近0度,而溫室棚里卻有30度以上。
“哎喲,水面上漂的全是小烏龜!這有多少只啊?”
“4萬只!”烏龜的主人、舒城縣輝淼農民專業合作社社長汪中福的回答充溢著自豪。他補充說,在這樣的隆冬季節,烏龜還能吃食活動,首先應該歸功于溫泉的特殊作用。
汪中福,家住安徽六安市舒城縣山七鎮龐畈村,已年過花甲,是當地一個家喻戶曉愛動腦的“能人”。他家以前是一個遠近聞名的貧困戶,母親早逝,父兄殘疾,自己在不足周歲時意外摔傷,造成右腿肌肉萎縮,不能負重,不能受寒,落下終身殘疾。這樣的三口之家,生活能不艱難?
然而,汪中福不甘命運的擺布,他要自強,他要創業,他要脫貧致富!
因為對養殖感興趣,汪中福借了一筆啟動資金,首先選擇養豬,進而養野豬,養豪豬;養魚,也養鱉……后來發現,烏龜的市場需求量很大,而養殖的人卻不多,便決定集中精力養龜。經過幾年的實踐與探索,他終于明白,養烏龜的人少,原因在于:第一,技術要求高。第二,環境要求高。水質不能差于二類;水溫低于20度,烏龜就不吃食,進入休眠狀態,如此,一年將有7個月不生長,效益豈不太低了?
提高水溫成了當時能否將養龜項目進行下去的關鍵。一天,汪中福突然想到,離自家不遠的湯池畈有溫泉,水溫常年都在30度以上。由于水量不是很大,一直沒有開發。
汪中福的想法與計劃,得到了山七鎮黨委與政府的大力支持。很快,他就在湯池畈租了10畝地,建起了多個養龜池,并將溫泉引入池中。自此,汪中福飼養的烏龜便可常年生長,效益成倍增加,最多的時候,一年賣烏龜的收入就有四五十萬元;2018年底,為了建造更多的養龜池,他又投資60萬元,在附近的謝榜村租了46畝地,合計達64畝。現在,汪中福除了養龜池里存有商品烏龜2萬多斤外,還有10萬只龜苗在今年春季已投放到了新挖的養龜池中。
在社會各界幫扶下,汪中福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終于脫掉了貧困的帽子。他的烏龜孵化養殖技術及野豬、豪豬養殖技術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但是,一人富不算富。汪中福緊接著又開啟了自己獨有的扶貧之路。
汪中福認為,在現有的貧困人口中,殘疾人是一個特殊群體,由于找工作難,他們的脫貧尤為不易。為此,他決定,自己的養殖場今后只招收殘疾人。現有的十幾名員工中,基本都是殘疾人,還有少部分是家中有殘疾人的員工。這些人在汪中福的養殖場打工,既得到了工資,又管吃管住,還學到了技術。山七鎮副鎮長張成順介紹,除個別外,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也都成功脫了貧。
殘疾人汪中福的脫貧與扶貧之路,受到了方方面面的鼓勵與肯定。他連續多年被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分別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科技特派員;舒城縣殘聯還將他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定為陽光助殘就業扶貧基地;他本人已連續四年被評為舒城縣殘疾人聯合會名譽主席。
【編輯點評:一人富不算富,汪中福的養殖場今后只招收殘疾人,既得到了工資,又管吃管住,還學到了技術。這就是汪中福的脫貧與扶貧之路】
關鍵詞:溫泉養龜助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