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貧困戶家門口“打洋工”記
新華社武漢8月18日電題:貧困戶家門口“打洋工”記
新華社記者李偉
“現在我們已經準備轉入涼鞋季,樣板打出來了,為下一季提前準備。”這段時間,楊克松忙著在廣東東莞、湖北十堰市竹溪縣之間來回跑,督促著排到9月份的49萬雙歐洲馬靴訂單準時完成,迎接“砸來”的40萬雙涼鞋新訂單。
“80后”楊克松是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人,十幾歲就到廣東打工,一直在鞋業行當里闖蕩,后來在東莞建立起自己的鞋廠。前年他回到老家開辦了分廠,把車間建在了蔣家堰鎮,帶動周邊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從事半成品鞋加工。
為啥要將分廠建到貧困山區,這筆賬劃算嗎?
面對記者的疑問。楊克松告訴記者,這幾年沿海地區工人用工不穩定,用工成本不斷升高,而家鄉正在鼓勵返鄉創業帶動貧困戶脫貧,前三年廠房租金,政府提供補貼,正好對沖了物流成本。“兩年多時間,家鄉的工人穩定了,技術熟練之后,勞動效率上來了,不靠政府補貼,我們也能活下來,今年已經開始盈利。”
如今,楊克松的景順鞋材加工扶貧車間,有300多人參與打工,120多人穩定用工,其中貧困戶有56人。為了培養員工的紀律意識、時間觀念等素養,楊克松設立全勤獎等激勵,每月進行評優,干得好的員工,最高一個月拿到8000元工資。
原來,剛回來辦廠的第一年,楊克松也曾發現一些問題:天氣熱時,不少員工要帶孩子出去玩;遇上天冷下雪、紅白喜事,員工就不來,甚至不請假,遇上趕工期的訂單,有時無法按時完成,這讓楊克松感到苦惱。
為了提高勞動效率,楊克松從廣東調來6名管理人員,對新來務工人員進行兩個月培訓,然后開始計件管理。記者采訪時見到坐輪椅的貧困戶甘金奎,他熟練地忙著給鞋幫釘釘,兩年里他幾乎沒有遲到曠工,每月有2000元以上收入,去年已經脫貧。
“誰能想到歐美大品牌鞋,是在秦巴深山里做出來的,村里人在家門口‘打洋工’。”甘金奎笑著說。
楊克松告訴記者,扶貧車間容易做死,不少是因為質量不過關,然后失去了客戶。為此,他投入200多萬元上馬新設備,先從低端品牌訂單做起,等工人熟練起來后,再接中高端訂單。如今,他的鞋材加工扶貧車間,已經接歐美、日本等訂單,為一線品牌代工。
“我們第一年接了20萬雙鞋子的訂單,第二年的訂單量就到了47萬雙,今年預計全年能達到近80萬雙的訂單。”楊克松說,做鞋是夏天做冬季鞋、冬季做夏季鞋,一排就是半年的訂單,訂單不愁。
楊克松的景順鞋材加工扶貧車間已經步入正軌,“現在我們這100多號人已經是一個團隊,為了父老鄉親們,我們肯定會努力走下去。”楊克松堅定地說。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楊克 克松 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