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青峰俠且仗劍 笑傲江湖等閑看
年輕一代 今天輪到你們血脈僨張
在許多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眼中,由全國工商聯主辦的全國青年企業家峰會,被親切地稱為“青峰會”。今年8月9日至11日,第二屆“青峰會”從北京移師天津,第二屆全國青年企業家峰會暨京津冀青年經濟領軍人物創新發展大會在天津舉行。本屆峰會以“初心引創新、筑夢新時代”為主題,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企業家、青年社團、專家學者等數百名代表再次聚首。這群經濟青年或可以稱為“青峰俠”,在聚光燈下,“青峰俠”們指點江山,揮斥方遒———
8月10日上午,在掌聲中,頭發花白的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傳志走上第二屆“青峰會”的演講臺。在更熱烈的掌聲中,柳傳志走下演講臺。他的最后一句演講詞:“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中國的歷史在看著你們,中國的后代兒孫在看著你們,今天輪到了你們血脈僨張!”
這是一位老一輩民營企業家對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的青春寄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相比柳傳志的創業創新年代,今天的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已經可以在更加廣闊的舞臺揮灑青春年華。
大變局蘊含大機遇
今天的民營經濟歷經40多年,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那么,下一個40年,民營經濟又將書寫怎樣的成績單?
透過歷史的軌跡看未來。
8月9日,第二屆“青峰會”期間,全國工商聯在天津召開青年企業家座談會。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徐樂江,全國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兆前出席座談會。
徐樂江的一番話,道出歷史的啟迪。他指出,當前國際風云變幻,中國正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此大變局為中國青年企業家提供了巨大的事業舞臺、巨大的成長機遇,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挑戰。
10日,柳傳志走上演講臺,開篇給大家講的,也正是歷史。“年輕人必須牢記歷史。”在他的眼中,40多年民營經濟的發展史,是改革開放成就的。在未來,更加進一步地深化改革開放,將推動民營經濟的道路越走越寬廣。
經濟學家最擅長看大勢。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在會上分析指出,往后看一二十年,最好的投資機會其實在中國。
他分析認為,盡管中國發展很快,但中國人均GDP不到美國的六分之一,中國發展有巨大的空間;中國城鎮化率不到60%,發達國家是80%,中國還有一二十年的潛在空間;中國有近14億人口,是全球最大的市場;中國勞動力資源9億多人,就業7億多人,受過高等教育的有1.7億人,每年有800多萬高校畢業生。
在任澤平看來,中國科技創新更是不容小覷。“中國的創新創業非常有活力。雖然我們可能有這種或那種抱怨,但是我們走出國門發現,全世界最有創新活力的地方在哪里?全球的新銳企業,中、美加起來要占全球的70%。引領世界的創新不是發生在美國就是發生在中國。”
當然,不論是怎樣的時代,發展之路絕不會一帆風順。
徐樂江表示,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要擔當起發展重任,這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現實要求,也是推動民營企業做優、做強的歷史必然。“廣大青年企業家要干好主業、堅守實業,堅持創新,強化管理,努力擔負起促進改革、引領轉型的時代重任,在新一輪經濟社會發展中勇立潮頭。”
創新才能“渡劫”
當下最復雜的經濟形勢,莫過于中美貿易摩擦。如何“渡劫”,這或許是許多“年輕一代”在還沒有足夠歷練之時所遇到的極大挑戰。
在“青峰會”的智能制造分論壇,三位中青年企業家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雖然他們深耕的領域不同,但對于創新感同身受,互有共鳴。
他們認為,中美貿易摩擦為中國敲響了警鐘。
光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若鵬說:“我們要讓全民、全行業前所未有地開始高度關注和重視那些不太能看得見的技術和產品,它們是核心技術的靈魂支柱。例如,涉及到底層的新興科技或者是工業基礎的材料、芯片、太赫茲等這一類底層的工業技術。”
華訊方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光勝深表贊同。他補充說:“有時候,我們還要換道超車。在新興工業技術、新材料、新品種等,與世界各國站在同一研發起點上。我們要敢于花精力、投大錢來做。”
中國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飚,1989年下海創業,經歷較為豐富。對于當前中美貿易問題,他認為,對于企業來講,還是要發展,要做好自己的事。
“未來還是需要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和政策的引導等,要打組合拳。我們現在最重要的是堅守,技術創新過程中的堅守,我們要挺過冬天。當然也要把握好節奏,企業要與政府多溝通、多聯系,把自己的問題解決好。我們不能壯志未酬身先死。我對未來的發展是充滿信心的。”李飚說。
分享通信集團董事長蔣志祥對年輕人充滿期待。“年輕人容易當上顛覆者。什么是顛覆者?懂得生活、理解技術,玩轉套路,把復雜的事情變得簡單。在現在的時代,只要有好的東西,對國家、對社會創造價值,一定會有他發光的時候。”
創新,意味著有無限可能。因為年輕,這樣的可能更具有“魔力”。例如5G,5G建立的是一種全新的生態,各種應用在5G基礎上可以“野蠻生長”,“野蠻生長”之后,將有可能孵化出更多的創新。
正如劉若鵬在論壇上所說:“最終,我們的核心技術不僅是技術本身,而是有一大批能去持續創新和開發底層技術的團隊和平臺。在這樣的一輪沖擊之后,他們或能走出來,脫穎而出,成為新一輪的產業和工業的脊梁。”
新時代民營經濟,向創新者吹響了新的集結號!
牢記使命增加修為
企業家、老板、商人、企業投資人……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名詞,是一回事嗎?不是。
改革開放40多年,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創造了民營經濟“56789”,也參與創造了36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企業家精神。這里說的企業家,與老板、商人、企業投資人的內涵有差別,那就是企業家是一群有強烈使命感的人。
民營經濟的“年輕一代”,要成為書寫歷史的繼創者,同樣也應是一群有強烈使命感的人。
金庸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青峰會”上,年輕的“青峰俠”經濟閱歷尚淺,尚未能修成“大俠”,但實際上,不少“年輕一代”早已有使命擔當的胸懷。
全國工商聯執委、宏勝飲料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宗馥莉,娃哈哈集團的二代掌門人。她與父親兩代人,在初心和使命上成為知音。
“小時候,父親告訴我,他的初心是堅定不移跟黨走,竭心盡力為‘四化’。前不久,已過70的父親又告訴我,‘企業家的初心就是永遠跟黨走,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
宗馥莉說,回看父親走過的路,他白手起家,舉步艱難。因為是小企業,還被人看不起。在那時,他就下定決心一定要爭一口氣,辦一家像樣的企業。后來娃哈哈成了家喻戶曉的品牌,企業也越辦越好。
“父親在欣慰之余,也感到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他想讓家人過上富裕的生活;想讓員工做體面、受人尊敬的工作;想讓老百姓吃到健康的食品,享受更好的生活;他更想為國家實體經濟盡自己的責任。”
宗馥莉在父親的熏陶下成長。14歲,她出國留學,8年后回國。有人問她,為什么不留在國外?她說,她從來沒有想過不回國,她的歸屬在中國。選擇走父親的路,是因為實業是一切事業的基礎,“做實業心里踏實,辦實業可以用行動報國。”
“我們新時代青年企業家的初心和父輩們都一樣,那就是永遠跟黨走,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宗馥莉的話引來現場一陣熱烈的掌聲。
宗馥莉的故事是許許多多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成長故事的不同版本。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本領、有作為的青年企業家正在譜一曲又一曲青春之歌。
因為年輕,需要歷練而成長。對于年輕一代企業家而言,目前還處在價值觀和經營理念形成與確立的初期。近期,有個別民營企業家缺乏定力,甚至滑出做人的底線,被全社會唾罵,對企業形象、整個民營經濟界、整個民營企業家的群體都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在演講中,全國工商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兆前對這些聚光燈下的“青峰俠”諄諄教誨。李兆前在峰會上指出,人無德不立,講正氣、走正道,是一個真正優秀企業家應當具備的品德修為。
“青年民營企業家一定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珍惜和維護自身社會形象,珍惜和維護自己的家庭幸福,努力追求更有價值,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李兆前強調說。
就在此次峰會期間,全國工商聯青年企業家委員會青年理論學習小組宣布成立,引導青年企業家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擔當,堅定發展信心,率先為全國各地青年商會組織做出示范。
編輯:秦云
關鍵詞:年輕一代民營企業家 青峰會 民營經濟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