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中暑或可致死,高溫作業需做好防范
因高溫作業或者高溫天氣作業引起中暑,經診斷為職業病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指導專家
金若剛 長沙市疾控中心職業衛生綜合科科長、副主任醫師
盡管已經立秋,長沙的氣溫仍居高不下。對于從事高溫作業或室外露天作業的勞動者來說,持續高溫對健康是很大的挑戰,其中最常發生的是職業性中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以及2013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原安全監管總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全國總工會聯合下發《職業病分類和目錄》規定,勞動者因高溫作業或者高溫天氣作業引起中暑,經診斷為職業病的,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今年,我國對《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進行了修訂,規定常見發生中暑的作業包括高溫、強輻射作業,如冶煉、爐窯等;高溫、高濕作業,如印染、繅絲、深礦井作業;夏季露天作業,如夏天的建筑、施工、農田勞動、環衛等室外作業;夏季高強度作業,如體育競賽和軍事訓練等。
長沙市疾控中心職業衛生綜合科科長、副主任醫師金若剛提醒,高溫作業的單位和勞動者都要增強職業性中暑的防范意識,掌握中暑的正確處置方法。
癥狀 中暑有三種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各不同
李先生在一家帶鋼公司的生產流水線上工作。在夏季高溫季節,公司采取輪班制,每班由兩批工人每隔兩個小時輪流作業。一天,輪班的工人突然有急事請假,李先生在連續工作數小時后,突然感到劇烈頭痛伴有大量冷汗,繼而無汗、神志模糊,逐漸發展為昏迷伴四肢抽搐,送醫院后被診斷為職業性中暑。
職業性中暑,是由于熱平衡和(或)水鹽代謝紊亂等引起的一種以中樞神經系統和(或)心血管系統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急性熱致疾病。
“中暑按照發病機制分為熱射病、熱痙攣、熱衰竭三種類型,常以單一類型出現。”金若剛介紹,其中,熱射病是由于體溫調節障礙,人體內部和外部總體負荷超過了散熱能力,導致身體過熱所致。其臨床特點是在高溫環境中突然發病,體溫在40℃及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繼而無汗,可伴有皮膚干熱、意識障礙、昏迷等中樞神經系統癥狀,死亡率很高。
熱痙攣是由于大量出汗,體內鈉、鉀過量丟失所致。主要表現為明顯的腓腸肌(俗稱“小腿肚子”)痙攣,伴有收縮痛。痙攣以四肢肌、腹肌等經常活動的肌肉多見,尤以腓腸肌最為常見。痙攣呈對稱性,時而發作,時而緩解。病人神志清醒,體溫多正常。
熱衰竭是由于皮膚血流量增加,回心血量減少,致腦部暫時性血流減少而暈厥。主要表現為突然頭昏、頭痛、多汗、心悸、惡心、嘔吐,繼而皮膚濕冷、面色蒼白、血壓短暫下降、體溫稍高或正常。通常休息片刻即可清醒,一般不會引起循環衰竭。
處置 對于重癥中暑患者,必須立即送醫院診治
某鑄造企業采用電爐熔煉,造型、澆鑄工作原本由兩班人員分別作業。因受市場影響,產量下降,于是該企業將造型班、澆鑄班合并,工人既要造型又要澆鑄。
有一天,氣溫高達37℃,當第三爐熔煉結束時,工人王先生出現頭昏、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等癥狀,用手觸摸皮膚明顯灼熱。同事立即把他轉運到陰涼處,給予含鹽清涼飲料和藿香正氣水飲用,休息數小時后方才好轉。
金若剛表示,根據高溫作業人員的職業以及體溫升高、肌痙攣或暈厥等臨床表現,排除其他類似疾病,可診斷為職業性中暑。
中暑按照臨床癥狀的輕重分為輕癥和重癥中暑。具備下列情況之一者即為輕癥中暑:頭昏、頭痛、心悸、面色潮紅、皮膚灼熱,出大汗、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細快,體溫38.5℃以上。如果有人出現輕癥中暑,應使患者迅速離開高溫作業環境,到通風良好的陰涼處安靜休息,給予含鹽的清涼飲料,必要時給予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滴注。
凡是出現熱射病、熱痙攣、熱衰竭的主要臨床癥狀之一者,即為重癥中暑,必須立即送醫院診治。如果判斷為熱射病,應迅速采取降低體溫、維持循環呼吸功能的措施,必要時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判斷為熱痙攣,應及時口服含鹽清涼飲料,必要時給予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滴注;判斷為熱衰竭,應使患者平臥,移至陰涼通風處,口服含鹽清涼飲料,對癥治療。
金若剛表示,對中暑患者及時進行對癥處理一般可以很快恢復,不必調離原作業;若因體弱不宜從事高溫作業,或有其他就業禁忌癥,應調換工種。
預防 高溫作業單位和勞動者都應提高防范意識
在三伏天某日12時許,路面溫度高至60℃。“嘭”的一聲,某建筑工地工人張先生突然倒地,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即刻被送往醫院,診斷為熱射病及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癥。據張先生的工友介紹,單位正在趕工期,工人每天午餐后沒有休息,就要馬上開工,工地防暑降溫措施也做得不夠。
金若剛提醒,高溫環境作業的單位和勞動者本人都應提高防范意識,從以下幾方面做好職業性中暑的預防工作:
改善工作條件。定期檢測高溫作業環境,改進各項防暑降溫設施,如廠房設計采取通風散熱、使用隔熱屏障,設置風扇、空調等降溫設備。
定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從事高溫作業的人員均需進行高溫項目體檢,凡有未控制的高血壓、未控制的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未控制的糖尿病、慢性腎炎、全身瘢痕面積≥20%以上和癲癇者,均不宜從事高溫作業。
加強個體防護。在特殊高溫作業場所,應配有隔熱、阻燃和透氣性良好的工作服,并佩戴防護眼鏡及隔熱面罩。
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創造舒適、涼爽的休息環境,盡量避免長時間高溫戶外勞作,保證充足的睡眠。
及時補充水和鹽分。不論是否進行大量體力活動都應該多喝水,而不要口渴時再喝,高溫作業前或大量出汗時,飲用溫鹽開水或運動型飲料。不可飲用含酒精飲料或大量的碳酸飲料。這些飲料會使體液丟失更明顯。要避免飲用過涼的冰飲,以免引起胃痙攣。
合理膳食,補充營養,使用防暑用品。多吃易消化、含水分高的蔬菜、水果以及乳制品等,飲用含鹽清涼飲料,飲水方式以少量多次為宜。
出現中暑先兆要馬上脫離高溫環境。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中暑先兆癥狀時,要果斷中止高溫作業、脫離高溫環境,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如果癥狀沒有改善應及時就醫。
相關鏈接
高溫天氣家中常備防暑藥
金若剛建議,高溫天氣,家庭應常備一些防暑藥品,并對常見防暑藥品的功效有所了解。
仁丹:能清暑祛濕。主治中暑受熱引起的頭昏腦漲、胸中郁悶、腹痛腹瀉,也可用于暈車暈船、水土不服等。
藿香正氣水:能清暑解表。適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頭昏、腹痛、嘔吐、腹瀉等癥。
十滴水:能清暑散寒。適于中暑所致的頭昏、惡心嘔吐、胸悶腹瀉等癥。
清涼油:能清暑解毒。可治療暑熱引起的頭昏頭痛,或因貪涼引起的腹瀉。
菊花:具有消暑、平肝、利尿等功效。有高血壓的患者尤宜,以開水泡代茶飲。
荷葉:適宜中暑所致的心煩胸悶、頭昏頭痛者。有高血壓的患者尤宜,以開水泡代茶飲。
延伸閱讀
舍不得開空調 老人在家中暑
老幼孕婦等八類人群更要做好防暑降溫
近日,70歲的黃女士被120急救車送往醫院,被診斷為熱射病。黃女士有點冠心病,當天上午感覺到有點不適,以為是冠心病的癥狀,午后突然變得不太清醒,他的老伴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當時沒覺得家里特別熱,我們老兩口比較節儉,很少開空調,沒想到會中暑。”經過搶救,黃女士終于脫離危險。
金若剛提醒,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以及患有某些疾病、服用一些特殊藥物的人群更容易發生中暑,在高溫天氣,尤其要為他們做好防暑降溫:
老年人 老年人皮膚汗腺萎縮、循環系統功能衰退,機體散熱不通暢,易引起中暑;
孕產婦 由于懷孕或產后體力消耗較大,身體虛弱,如果逗留在通風不良、溫度較高的室內,很容易發生中暑;
嬰幼兒 全身各系統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功能比較差,皮下脂肪比較多,不利于散熱,容易發生中暑;
心血管疾病患者 高溫天氣會使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加重心血管的負荷。尤其是心臟功能不全者,體內的熱量不能及時散發而積蓄,容易發生中暑;
糖尿病患者 患者的機體對內外環境溫度變化反應遲鈍,當熱量積蓄在體內,病人的自覺癥狀卻出現得較晚,易引起中暑;
患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因為細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體產生內源性致熱原,讓機體產熱加速,炎癥還能使機體釋放出一些物質,使血管痙攣收縮,更不利于散熱而容易中暑;
營養不良者 營養素的缺乏使血壓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縮,這類人群還容易反復腹瀉,導致脫水和電解質紊亂而中暑;
服用特殊藥物者 服用抗組織胺藥、抗膽堿藥、安眠藥等藥物的人也會產生血管收縮,使體溫調節中樞發生障礙,容易中暑。
金若剛提醒,高溫天氣,市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預防中暑:不論運動量大小,都要及時補充水分,不應等到口渴時才喝水。如果出汗多時提倡喝淡鹽水,少量多次飲用。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將外出時間安排在早晨或傍晚,盡量在背陰處活動,避免太陽直曬。外出時選擇輕薄、寬松、淺色的服裝并注意防曬,可戴寬檐遮陽帽、太陽鏡,涂防曬霜。少食高油高脂食物,飲食盡量清淡,多吃水果蔬菜,保證充足睡眠。用空調、風扇給室內降溫,但空調溫度不宜調得太低,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睡覺時避免冷風直接對著人吹。
編輯:劉暢
關鍵詞:中暑 高溫作業 熱痙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