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走近嶺南畫派 一代宗師

2019年08月12日 17:32 | 來源:羊城晚報
分享到: 

走近嶺南畫派 一代宗師

點擊進入下一頁

文/羊城晚報記者 施沛霖 通訊員 陳綺雯

上周日,為期一個多月的“隔山畫宗——居廉繪畫精品展”在廣州北京路開展,居廉繪畫精品展專題學術講座也同時舉行,多位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解讀與賞析居廉的精品佳作,令觀者對這位嶺南畫派開宗立派的人物有了更深認識。

這次展出的《二十番花信風圖冊》、《墨梅冊》、《花鳥四屏》、《梅花小鳥》及《花卉草蟲》等居廉創作的精品四十多件,皆由資深藏家提供,其中朱光舊藏的《二十四番花信風圖冊》等,將居廉的“撞水、撞粉”技法表露無遺,被評價為居廉極具代表性的花卉精品。

可以預見,隨著時間推移,“居派”藝術在文化藝術發展史上的意義,居廉對廣東畫壇的貢獻,將引起更多學術界與收藏界人士的研究與關注,也令公眾得以走近這位嶺南畫派的一代宗師。

居廉精品

滋養嶺南近現代畫人

在畫史上,人們習慣將居巢、居廉二人并稱“二居”,“二居”善畫花鳥、草蟲及人物,尤以寫生見長。居廉初時學宋光寶和孟麗堂,后吸收各家之長,自成一家,其筆法工整,設色妍麗,在繼承和發展惲壽平沒骨畫法基礎上,自辟新徑,尤以撞水撞粉法最具特點,以產生秀潤亮麗,明暗參差的效果。居廉更開帳授徒,桃李滿園。他的畫法經弟子們的傳承再得以延續,成為晚清、民國時期影響嶺南畫壇的中堅,一時被稱為“隔山畫派”或“居派”。

這次展出的《二十四番花信風圖冊》等精品,16歲便師從高劍父先生的鄭梅癡有這樣的評價——

鄭梅癡:《二十四番花信風圖冊》是居廉極具代表性的花卉精品,被世人譽為“神品”。花葉的正斜倚側,用筆的輕重疾徐,敷色的厚薄凝暢,無不植根于中華博大優秀的文化傳統的土壤之中。這些居廉精品既得嶺南花鳥繪畫的傳統精粹,也滋養了嶺南近現代的畫人,拉開了嶺南近現代畫史的精彩序幕。

高劍父的藝術基因、潛質、技能,全出于居廉在傳統上的賦予。他在改革創新的浪潮中,立足于傳統國粹之上,延續發展成為“嶺南畫派”。在高劍父的繪畫作品中,大多可看出其傳統國畫筆墨的情愫,雖禽鳥的形神塑造,樹木交接穿插及立體光影的表現,有借鑒西方的跡象,但畫中絕無西方意味,并融合在“撞水、撞粉”的表現技法之中。同時,居廉也因高劍父這位頗有成就與地位的弟子,將‘居派’的藝術推向了巔峰,奠定了居廉嶺南宗師的地位。“十香園”也就成為了“嶺南畫派”的“搖籃”。

‘撞水、撞粉’

嶺南畫壇獨有的花鳥畫技法

“撞水、撞粉”是嶺南繪畫的特色之法,“撞水、撞粉”技巧中出現的不可重復性,使畫面看上去千變萬化。“撞水、撞粉”技法非常適合表現廣東潤澤氣候下孕育的花卉,體現它們明亮通透的色彩及水分充盈的特質。古人云:“繪花繪其馨”,花卉形色以外的神采、馨香正是畫家所孜孜追求的表現力,是衡量對象能否 “活脫”的重要標志。

居廉對花鳥形神的準確把握,也得益于他高超的“撞水、撞粉”技法。

黃浩深:從“撞水、撞粉”技法層面上,可以體現出居派藝術的成就。

宋代花鳥畫已發展出了“分染法”,到明清時期出現“沒骨”技法,在此法的基礎上,至晚清發展出了“撞水、撞粉”的技法。

“撞水、撞粉”是嶺南繪畫的特色之法,其重要特點就是它的過渡滲化效果非常突出。它是以水、墨、色、白蛤粉為材料,在熟宣紙上通過運筆,使水、顏料和白蛤粉自然地流動、撞染,進而使畫面呈現出冷暖、純凈、明暗的變化和豐富多變的肌理痕跡,從而表現出繪畫對象的質感、紋理和形態,反映了“撞水、撞粉”這一畫法的精華所在。

繪畫要注重向傳統學習,需在宋人的小品里體會中國畫的用筆用色概念,沒有傳統筆墨基礎的“撞水、撞粉”,形同亂撞。同時,也要有生活(包括寫生),面對自然,理解自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借物寫心乃最高境界。

許敦平: “撞水撞粉”這一技法淵源和獨創之處,跟嶺南地域特殊的地理環境及明媚又濕潤氣候有關,也和當時西學東漸,引領風氣之先有關。

至今,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花鳥畫教學中,仍將“撞水撞粉”技法課程作為專業的必修課,將這種獨具嶺南特色的技法作為學院花鳥畫的特色一直延續下來。“撞水撞粉”技法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一種工筆花鳥畫技法,大多學子在“撞”、“水”和“粉”上下工夫,這是一個片面的認識,殊不知“撞水撞粉”的關鍵仍在于用筆及對“形”的恰當把握。

“撞水撞粉”應當歸為小寫意技法。這種技法高度體現了畫家對物理結構的熟諳與畫理的深刻理解。居氏高超的技法及對花卉形神的準確把握,讓人感覺花氣襲人,隱約可聞芬芳。

居氏的《花卉草蟲》扇面,對花和葉也有 “撞水撞粉”的精彩運用。葉之向背轉折自然靈動,根據植物生長規律靈活施色,不拘泥于成法而能隨機生發,通透靈動,蒼翠欲滴。

而描繪昆蟲,堪稱居氏的絕活。居廉對昆蟲的習性和結構皆理解到位,勾畫精確,動態可人。可見居廉在觀察自然上下了不少時間與精力。畫家對細節的精妙表現,達到“格物致知”之境。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用筆,畫家在表現物象時能做到應物象形,心手相應,用筆靈動而且富于節奏感,筆下物象生機盎然。

“撞水撞粉”技法在不同的材質上有不同的效果及要注意水分和時間的控制。如熟紙、絹、金箋等。金箋因不容易受筆受水,因此在金箋上用此法不好出效果,但觀《二十四番花信風圖冊》,居廉也能控制自如,可見其繪畫水平精湛。

從文化視角

思考居廉繪畫藝術

“二居”的花鳥畫,一大特色在于描繪嶺南風物,尤其是居廉,筆觸幾乎涉及絕大多數花鳥草蟲。“二居” 非常注重日常寫生。居巢的畫作“以草蟲尤勝”。有人問他的秘訣,居巢稱:“籠而觀之。”居廉也“專向大自然里尋求畫材,以造化為師”(高劍父語)。高劍父在《居古泉先生的畫法》中記載道,“師寫昆蟲時,每將昆蟲以針插腹部,或蓄諸玻璃箱,對之描寫。畫畢則以類似剝制方法,以針釘于另一玻璃箱內,一如今日的昆蟲標本,仍時時觀摩。復于荳棚瓜架、花間草上,細察昆蟲的狀態。當是時也,真有‘不知草蟲為我耶,抑我為草蟲耶’之哲學。”這種細致入微的寫生方式,使得居廉所繪的花鳥草蟲十分傳神。

而這種精確的寫實技巧所體現出的時代風尚,與當時居廉身處晚清的廣州這個得西方風氣之先的城市也許有一定關系。廣州美術學院研究生導師蔡濤教授從文化視角作出了推測——

蔡濤:居廉畫中花卉、昆蟲結構皆描畫精細,如博物圖般剖析物體結構,精確的寫實技巧所體現出的時代風尚,很可能與西方的博物圖在珠江三角洲的早期流播有聯系。其交游圈中既有文人繪士,又有大量的十三行行商客人,并有行商的后人作弟子,如伍德彝。這些人很有可能接觸這類知識或圖像,并影響他們的審美取向。而居廉有可能受到他們的影響,改革其畫技與繪畫觀念。以此推測,居廉創新的“撞水、撞粉”技法與結構細節描繪的表現方式有可能與外來的博物圖相關聯。

最近香港中文大學展出的“妙筆傳神——中國美術館藏任伯年人物畫特展”,建議觀眾亦同時參觀并作比對,因居廉與任伯年皆為同時代人,亦生活在當年的對外貿易港口地區。雖兩人題材不同,但在同樣受新事物刺激影響下,他們的藝術皆有創新。居氏門下所出高氏兄弟更是改變近代美術史發展方向的“折中派”的開創者,而沒有高劍父的推助,居廉亦難成為今天人們認識的居廉。

受訪嘉賓

鄭梅癡

師從高劍父先生,曾長期擔任廣州美術館研究員工作,著有《鄭梅癡文集》等美術專著。

黃浩深

廣州美術家協會花鳥畫藝委會委員,師從居廉孫女居玉華

蔡濤

廣州美術學院研究生導師、近現代美術史研究學者

許敦平

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花鳥畫工作室主任


編輯:楊嵐

關鍵詞:居廉 嶺南 技法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国少妇与黑人高潮了 | 亚洲一级黄不卡在线播放放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小综合 | 亚洲最大的欧美日韩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另类一区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