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醫院“非營利”變“營利” 法律路徑清晰嗎

2019年08月09日 10:01 | 來源:健康報網
分享到: 

根據權威網站公布的最新數據,全國公立醫院減少、民營醫院激增的趨勢或成定局,這顯然與2017年國資委和當時的國家衛生計生委等六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國有企業辦教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資發改革【2017】34號,以下稱34號文)所要求的,2018年底完成全國數千家國有企業醫院剝離工作相關,同時也是社會資本加大對醫療結構投資所導致的。需要提醒的是,在上述變更中,應當認真研究和直面諸多法律問題。

變更的法律依據

第一,從相關法律規定來看,未見禁止非營利性醫院轉變為營利性醫院的法律條款。首先,《醫療機構管理條例》中,沒有規定非營利性和營利性醫院之間不得進行轉變。其次,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規定,社會資本可按照經營目的,自主申辦營利性或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社會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雖然原則上不得轉變為營利性醫療機構,但確需轉變的,需經原審批部門批準并依法辦理相關手續。因此,在目前法律法規未禁止社會辦醫療機構轉變經營性質的前提下,非營利醫院變更為營利性醫院具有法律和政策上的可行性。而且,筆者認為,34號文的相關規定對非營利性醫院如何變更為營利性醫院給出了具體操作路徑。

第二,實踐中已有多例非營利性醫院轉變為營利性醫院的案例。比如西安高新醫院、建華醫院等。這些都是社會資本通過收購方式收購公立醫院之后,公立醫院變更為營利性醫院的典型案例。

非營利性醫院的資產權屬

非營利性醫院在組織形式上通常采用民辦非企業單位的組織形式。根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的規定,民辦非企業單位是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以非國有資產舉辦的,那么出資人投到民辦非企業的資產是否為捐贈資產,民辦非企業清算時,出資人能否主張清算后剩余財產?關于該問題,目前實踐中頗有爭議。2016年05月26日,民政部發布的關于《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指出,社會服務機構清償債務后的剩余財產,應當依照章程的規定,用于特定的社會服務和公益目的;無法按照章程規定處理的,由登記管理機關組織捐贈給與該社會服務機構性質、宗旨相同的非營利組織,并向社會公布。本條例施行前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清償后的剩余財產處理,由國務院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可見,無論之前實踐中如何處理,出資到民辦非企業的資產屬于捐贈性質,是大勢所趨。

另外,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認定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4]13號,以下稱財稅13號文)的規定,非營利性組織要認定享受免稅資格的,其中3個條件分別是:1)投入人對投入該組織的財產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財產權利。2)財產及其孳息不用于分配,但不包括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3)該組織注銷后的剩余財產用于公益性或者非營利性目的,或者由登記管理機關采取轉贈給與該組織性質、宗旨相同的組織等處置方式,并向社會公告。因此,享受免稅資格的非營利性醫院的資產應屬于捐贈資產。據了解,幾乎沒有非營利性醫院是不免稅的。

但一些地方政策,包括部分法院判決,是認可民辦非企業的出資可以由出資人依法處分的,包括轉讓、贈予和繼承。地方出臺這種政策,主要是為了吸引社會資本進入。法院如此判決,一是現行法律法規未有明確的禁止性規定,二是實踐中民辦非企業的產權流轉非常普遍。

變更流程

非營利性醫院變更為營利性醫院,通常是由民辦非企業變更為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公開的上市公司收購非營利性醫院的公告可以看出,在變更有限責任公司的過程中,通常由第三方資產評估機構出具資產評估報告,然后根據評估出的凈資產確認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和資本公積。該過程依據非營利性醫院的性質(國有/民營)和隸屬關系,需要得到政府和/或衛生管理部門的批復。前置審批程序完成后,需要到工商登記部門辦理工商登記,取得營業執照。至此,非營利性醫院方完成向營利性醫院的轉變。

是否影響醫保資格

根據《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0〕58號,以下稱58號文)的規定,各地不得將投資主體性質作為醫療機構申請成為醫保定點機構的審核條件。同時規定,社會資本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按國家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用電、用水、用氣、用熱與公立醫療機構同價,提供的醫療服務和藥品要執行政府規定的相關價格政策。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國辦發〔2015〕45號,以下稱45號文)的規定,將符合條件的社會辦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范圍,執行與公立醫療機構同等政策。不得將醫療機構所有制性質作為醫保定點的前置性條件,不得以醫保定點機構數量已滿等非醫療服務能力方面的因素為由,拒絕將社會辦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

稅收方面有哪些不同

根據45號文規定,對社會舉辦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享受以下稅收優惠政策:1)對符合規定的社會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自用的房產、土地,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2)對符合規定的社會辦營利性醫療機構自用的房產、土地,自其取得執業登記之日起,3年內免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3)社會辦醫療機構按照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經認定為非營利組織的,對其提供的醫療服務等符合條件的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4)企業、個人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對社會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捐贈,按照稅法規定予以稅前扣除。

根據財稅13號文的規定,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在滿足文件規定的情況下,可享受免稅資格。因此,從法律規定和政策導向上看,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在稅收上確實有較大優勢。

另外,根據45號文規定,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使用統一的醫療收費票據,營利性醫療機構使用符合規定的發票,均可作為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憑證。但實踐中,營利性醫療機構開具的增值稅發票在某些地方醫保報銷過程中存在一定障礙。


編輯:劉暢

關鍵詞:營利性 醫院 醫療機構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在线 | 亚洲中出在线视频 | 夜夜揉揉日日人人青青 | 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 | 亚洲五月天激情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