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飛檐走壁、進入水底……這個展覽讓人腦洞大開
最近,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的一個展覽成了不少人的“打卡地”。
一進美術館,你就能看到一個幾層樓高的巨大鏡子,把平鋪在地面上的唐人街街景反射出來。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來到這里都成了“戲精”——要么做出扒著窗沿仿佛要從樓上墜落的樣子,要么懸在救生梯上,然后催著同伴拍下照片。
與其說這是個當代藝術展覽,不如說更像一個游樂場。
比如,在美術館外的作品《泳池》——你可以選擇待在水面之上,或是進入“水底”。
又比如,在《教室》這個作品中,觀者會看到自己的影子投射到一面透明的玻璃上,而觀者虛幻的影像與玻璃后廢棄的教室結合,給人造成一種“鬼魂”出現在教室的幻象。
除了這些讓你如同置身游樂場的藝術品,還有一些會讓游人感受到藝術家巨大的腦洞。
美術館外,一間中國北京胡同里常見的平房被吊車吊起來懸在半空,房子底部帶著根須,仿佛還有泥土,就像是一棵剛從土里拔出來的大樹。
另外,這件名為《日間的白亮航班,夜晚的暗黑航班》的作品,可以讓你的鏡頭有一種坐上飛機的感覺。
這些讓你產生“錯覺”的藝術品都來自于一位阿根廷藝術家雷安德羅?埃利希。但同時,你也能在展出的作品中看到鮮明的中國元素。
像在“連根拔起的房子”旁,還擺放了一輛上世紀常見的老自行車,而巨大鏡子中的“唐人街”也布滿了寫有中文的廣告牌,作品《樓梯》則參考了央美美術館的樓梯。
讓觀者在產生“錯覺”的同時,還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可事實上,其中不少作品都有著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歷史,并在多個國家展出過。
以本次占據最顯眼位置的《建筑》為例,這件作品誕生于2004年的“巴黎不眠夜”。你能明顯看出,當時這件作品中的建筑具有明顯的西方建筑形態。
但當這件作品出現在中國,其中的建筑變成了唐人街的形態,甚至你還能看到,雷安德羅?埃利希把自己名字的簡化成“雷安”兩個中國字,印上了廣告牌。
這樣的改變和藝術家本人的想法密不可分。
他在后來的講座中說,自己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溝通、交流”。埃利希以這樣的想法與觀者溝通。
“我認為在中國這樣一個非常不同的文化,能夠有這樣的一個真正的實質性的交流,我覺得非常感動。我們可以感受到來自地球另一方,我們相互地感受到對方的思想?!?/p>
他甚至在展覽的墻壁上印上了這樣一行字:“我感興趣的是,在視覺藝術中,時間不屬于作品,而是屬于觀者。”(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飛檐走壁 進入水底 央美